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财政部门负责人强调,莫迪政府在2014年至2023年期间已经投入了43.5万亿卢比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其引用的一项研究估计,每花费1卢比的资本支出都会带动经济产出增加4.8卢比。“彭博经济研究”分析预测,未来两年,价值44.4万亿卢比、约为5340亿美元的新基础设施将投入使用,相当于过去11年内建造的所有基础设施经通胀调整后的价格,预计到2030年,这笔支出有助于将印度经济增长率提高到9%。

对于外企而言,一个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是开展业务的重要前提。而印度除了政府管理落后,营商环境堪忧之外,基础设施也是一大痛点。仅以水资源为例,2024年3月,印度南部科技重镇“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缺水危机。据官方数据显示,该市主要水源高韦里河的每日供水量为14.5亿升,但该市的每日需水量为20亿升,缺口巨大。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百万亿卢比财政支出从何而来?2019年印度财政支出报告显示,当年度印度主要基建投入不过4.56万亿卢比。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印度凭何一口气将基建支出提高二十倍?按照惯例,印度的基建投入主要依赖社会投资,但这种筹资模式注定要面对收益低、见效慢、投资时间长等问题,而且很难吸引民间力量参与。

其次,即便具备一定财政基础,从以往的经验和印度现如今的工业水平来看,印度人也基本没有落实大规模基建项目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主管阿勒普·拉哈曾给出一针见血的评价:“印度的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吗?答案是肯定的。印度的基础设施是否足够完备,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答案是否定的。印度的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之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基建产业,而是各方面均衡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大搞基建,使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印度押注大基建,想要学到中国的精髓恐怕很难。

中国基建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基建团队的超凡速度,二是民众的无私配合。三峡大坝的建设便是最佳例证,超过九成民众无条件支持政府决策,迁居新址,共同铸就了今日之三峡大坝,彰显了中国人的团结与智慧。印度却大相径庭,它难以调和民众之声,修建队伍深陷腐败泥沼。几乎每个项目都背离预期,偷工减料,如此敷衍了事,只造就了一堆豆腐渣工程。相较之下,中国的基建项目更显卓越,赢得了广泛赞誉。

准确来说,莫迪政府之所以突然提出这个,最大的目标还是为了能在不久前的印度大选中胜出,所使用的一种手段罢了。换而言之,就是他用更多就业和基础设施,来保证他所在的印度人民党获得第三个任期,就像他曾说的:“过去 10 年的发展只是开胃菜,主菜将在第三任期内出现。”但不得不提的是,在莫迪就任期间,印度的基础建设,确实得到了很大发展,不过即便到了现在,印度民众也就是表“还未能解决缺水、停电和道路破旧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中央银行最近的数据显示,去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印度官员口中的“下一个中国”与令人沮丧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惊人脱节。

印度的这种低迷与经济民族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跨境投资下降无关,印度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所占份额也在下降。新德里的过时思维难辞其咎。此外,印度官员们必须明白,他们不能假装中国不存在。中国主导着当今大部分分散、脱节的供应链。因此,要建立完全排斥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全新供应链可谓难上加难。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并非完全追随美国,而是主动选择了投靠美国。印度认为,中国与其有着漫长的接壤线并存在领土争议,对其构成的威胁比美国更为紧迫。因此,印度倾向于支持打压中国,以期能在地缘政治中获得利益。因此,印度对于美国的“印太战略”一向持积极态度,不仅乐见其成,还乐于在美国的指引下推动局势发展。与此同时,印度始终保持着一种自负的态度,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更需要印度,并且印度在两国关系中占据着更大的主导权。

对此,印度在经济政策上采取了各种各样“脱钩”中国的政策。然而几年努力下来,在美国短暂地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后,中国重回榜首,且对华贸易赤字达到新高,这让印度难以接受。这意味着,印度政府过去采取的对华经济“脱钩”战略和政策并没有取得成效,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对于印度舆论场一些曾经期待印度与中国在一夜之间实现“脱钩”的人而言,亦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中印贸易额连年增长的现实,证明,印度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更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中方舆论缺乏对中印贸易变化的关注,印方则十分在意。2021年中方在本国统计标准下,公布中国为印度第一大贸易合作方的数据。印方表现敏感地声称,依其统计,其当年的最大贸易合作方是美国而非中国。印度反应敏感的一大背景,是其长期试图向西方表明,印度可以成为中国市场以外的替代品。而印度在中印贸易中对中国形成单向依赖的局面,戳破了印度的这一叙事。

印度虽然在莫迪的带领下发展极为迅速,但莫迪的政策是畸形的,与美国不同,中印之间的经济来往是实实在在的,202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虽然想要极力避免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在事实的证明下,他们也明白想要跟中国经济脱钩是不现实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中印两国都是几千年的邻居,维持良好的中印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就看莫迪愿不愿意能够主动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了。

中印两国人口总和约占全球人口的37.5%。其实两国应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彼此的发展,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双方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世界舞台上坚持战略自主,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