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爱济南客户端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阔步前行。“追光·区县观察”聚焦各区县新思路、新做法、新成绩、新亮点,助力区县高质量发展。

盛夏六月,万物峥嵘。漫步在商河广袤的乡村大地,宛如置身于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美丽画卷之中:一条条乡间小道笔直宽阔,一户户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行行绿树红花摇曳生姿,一个个特色产业蓄势待发,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千里沃野披锦绣,浓墨重彩绘新篇。近年来,商河县坚持精准施策、重点突破,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确立了“连片规划、组团发展、县域一体推进”的战略思路。以“温泉花乡·和美商河”为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核心主题,全力打造西部温泉花乡先行区、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东部农旅融合特色区、北部生态休闲样板区“四大示范片区”,推动乡村振兴进入联动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兴旺:鼓起村民“钱袋子”

振兴乡村,仅仅只有“青山郭外斜”的情怀是不够的。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让农民吃上“生态饭”、“口袋”鼓起来,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商河县贾家洼新村花卉产业园,红掌、蝴蝶兰等长势良好。贾家洼新村作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依托省级花卉龙头企业乡村绿洲公司,通过领办“混合参股”型花卉专业合作社,建成占地面积190余亩的花卉产业园,内有温室大棚4.8万平,主要种植红掌、蝴蝶兰等花卉品种,202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商河县按照“抓村连片、示范带动”要求,规划“东西南北”四大片区。西部片区突出粮食良种、温泉花卉两大产业;南部片区健全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北部片区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东部片区构建品质原粮、精致果蔬两大板块,以片区联动提升振兴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河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瓶颈、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入选2024年度国家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为契机,高标准建设10万亩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02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83.3万亩、总产量达84.1万吨,连续七年实现“双增”。

在花卉产业发展方面,商河将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转化经济优势,推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方式,深化与高端科研院所合作,依托济南市花卉产业研究院,联合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盆花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花卉研究创新基地”,“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目前,全县温泉花卉种植面积达155万平方米,2023年花卉销售额占全市比重达到83.6%,成为全省最大设施花卉数字农业应用集聚地。

乡村美丽:宜居宜业好风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是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在这一征程中,商河县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让乡村既有美丽的外貌,又有繁荣的产业,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梢上的花园、枣呀农场、村物咖啡……许商街道发挥地热温泉、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以单家园村为核心,通过跨村联建,将佟家道口、羊角岭、张徐3个村整合起来,构建信用、土地、宅基地和房屋、购销等板块的综合合作体系,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宅、闲散土地,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发展起民宿、农场、果蔬采摘,实现了“景区村中建,村在景区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片区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既要“颜值”,也要“气质”。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商河县高标准打造“温泉乡情路”“现代高效农业精品线”“大沙河风情线”3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先后建成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24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3个,商河县不断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商河县农村道路建设持续提质增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1200余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国家和省两级连创,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不仅如此,商河县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动摇,聚心聚力打好生态强县攻坚战,久久为功擦亮“温泉花乡·生态商河”靓丽名片,创成全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山东省园林县城、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入选省级近零碳示范创建城市,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绿色供暖”模式更是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彰显了商河县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文化铸魂:幸福滋味上眉梢

和美乡村,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干净的道路、整齐的村舍、旖旎的景色……行走在孟庄铺村的街头巷尾,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孟子》语录随处可见,充满儒家文化气息的孟子书院开门纳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孟庄铺村的村民是孟子第五十九代孙的后人,有着丰富的孟子文化底蕴,该村用这种彰显文化的方式,不仅让乡村留住了乡愁,还真正用文化振兴为乡村“铸魂”。在孟子书院东侧建有2400平方米政德教育基地,以孟子经典名句为核心,辅以孟子“仁政”、“仁廉公勤”、“传承”和“孟子家训”等景观小品,“仁廉公勤”官箴碑也矗立于此,现已经成为“两孟”政德教育的现场教学点。

近年来,孟庄铺村举办多场传习儒家传统礼仪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国学教育,传习儒家礼祀,宣扬孟子和儒家文化,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链条,也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提升当代党员干部的政德素养贡献力量,展现了商河县传承文明薪火、培塑时代新风的文化传承理念,助力商河文化软实力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商河县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开展“1+1+N”工程,组建法治、金融等专员和顾问队伍,1575名各领域人才向乡村汇聚;与中国农大等院校共建科技小院4处,与中国乡建院合作建设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与省农科院开展花卉科创协作,落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授工作站等12处,累计引育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11人;通过跨村联合党委的组建,推动了项目建设与基层治理的一体化,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融合,带动了就业与村庄的共同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河县将坚定信心,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咬定目标不放松,真抓实干、奋楫前行,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乡村更美、产业更旺、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