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主要包括全省法院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此次发布的8个案例,涵盖了全省三级法院,其中既有加强重点流域内的区域司法协作,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保护南粤碧水蓝天的机制创新,又有以“调解+速裁+精审”等模式助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庭、站、点”融合共治的诉源治理最新实践,也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构建金融纠纷一体化解、陈皮等岭南特色产业全链条司法保护等机制建设。其中,广州天河法院自主研发全流程快速精准处理金融纠纷的“天融”平台,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链条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试点单位”,梅州中院“庭、站、点”融合共治经验获最高法院向全国推广。

据了解,自广东高院2023年8月印发《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来,全省法院围绕《意见》20项重点任务和134项具体工作举措锐意改革创新,探索了一批新经验,形成了“联动创新、联动改革”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据悉,这是《意见》实施以来发布的第二批创新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广东高院:推动建立六省二十地跨区域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广东法院聚焦珠江(西江)、韩江、东江、贺江等重点流域,推动建立六省二十地跨区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长效机制,粤桂闽琼四省在湛江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打造首个跨省(区)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设立生态巡回法庭、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建立“林长+森林法官”“院长+河长”协作机制,加强对环境资源违法和犯罪行为“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与预防。推动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硒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环境资源保护地方立法,开展首个“8·15”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能动强化流域司法保护辐射效应。

亮点成效

依托山川水脉走势,全省建立了40余个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形成了由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清远6个中级法院以及广州海事法院“6+1”管辖全省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模式。2023年,广东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15万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97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0件,多个环境资源案例被纳入全国法院典型案例发布。以构建红树林生态修复基地为抓手,为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提供法律支撑。

二、梅州中院:构建党委领导下“庭、站、点”诉源共治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梅州中院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诉源治理工作站、法官服务点为支撑,构建覆盖城乡司法服务网络;推动市委平安办出台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将诉源治理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聚焦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矛盾,推行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创新客家特色调解品牌;探索人民法庭司法确认联络员机制,推动家事、劳动争议等多发纠纷诉前实质化解;开展“山歌剧普法”“圩日普法”“大禾坪小剧场”等特色普法活动。

亮点成效

梅州法院连续三年新收案件总量同比下降,推进全市创建“无讼村居”137个,3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促推2022年、2023年梅州市政法工作满意度获全省第一,调解经验获最高法院推介。

三、肇庆中院:构建投资者司法服务新模式护航“制造业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肇庆两级法院挂牌设立投资者司法服务中心,在产业园区均立工作站,集约受理、便捷办理涉企事务,建立“1+8+N”投资者司法服务模式;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集中走访、“法企面对面”座谈等活动,推出主动履行证明书等司法安商惠企措施,传递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鲜明导向;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共建涉企纠纷多元化解、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

亮点成效

肇庆法院打造司法护航“制造业当家”的集约化、一体化平台,中心自设立以来共提供涉企法律咨询等服务2358次,成功调解涉企案件1660件,盘活土地158亩,安置工人335人,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广铁中院:优化行政审判“调解+速裁+精审” 构建行政争议多元实质化解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广铁中院坚持府院协同,共建“1个市级调解中心+N个区级调解工作站+N个部门条线调解工作室”,优化行政审判“调解+速裁+精审”三驾马车;推广“判前调解建议函”“示范判决+调解”“判后调”等措施,建立速裁案件类型库,推动案件审理全面提效;发布行政诉讼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共促法治政府建设。

亮点成效

广铁中院调解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将近1万件行政案件导入诉前联调,调解成功6038件,成功率60.6%,行政机关年出庭应诉数跃升至2900余件次,“白云机场三期扩建”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行政纠纷案件得到妥善化解。

五、广州天河法院:打造互联网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一体化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广州天河法院研发“天融”金融案件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金融纠纷案件全流程、全在线、全方位的批量快速精准处理。该平台始端连接金融专业调解机构流程管理系统,探索推行金融类案件市场化调解机制;前端连接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实现金融主体信息与立案信息数据全面衔接;中端连接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助力庭审裁判智能化;末端连接执行流程管理系统,为胜诉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加油提速”。

亮点成效

广州天河法院“天融”平台上线以来,诉前化解金融纠纷5.2万件,网上立案26.8万件,网上缴费4.4亿元,依托43个数字法庭远程在线庭审1.4万件,应用AI+智能客服系统等进行电子送达188.7万人次,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接近50%,促成履行到位金额3.7亿元。

六、广州南沙法院:构建“1+8”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工作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广州南沙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区科技局等单位构建“1+8”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机制,首创知识产权纠纷要约和解、类案辩论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信息共享,建成各类多元解纷网点15个,加大恶意侵权惩处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案件、重点侵权行为、重点航线等的通报和联合查处。与前海法院、横琴法院合作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域协作保护平台,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等,完善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亮点成效

广州南沙法院诉前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成功率超5成,要约和解、类案辩论机制改革经验被作为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域协作保护平台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专题报道。

七、深圳龙华法院:“三步法”高效化解小额金融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深圳龙华法院聚焦小额金融借款纠纷,创新财产保全方式,率先试点微信账户“冻结+止付”齐下,解决小额借款纠纷“找人难”;“特邀调解+联动调解”并举,推动批量案件分类管理、因案施策,实现纠纷化解“专精快”;司法确认线上通办,联络专员全程跟进、集约办理,依法保障“案结事了”。

亮点成效

2023年1月以来,深圳龙华法院共对850余件金融借贷纠纷采取微信账户保全措施,对下落不明的金融借款人失联修复率超过40%,超成失联债务人主动联系法院参与调解,调解成功率51%,平均用时45天,实现金融借款纠纷批量化、实质性解决,助力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

八、江门新会法院:全链条司法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举措

江门新会法院聚焦当地特色陈皮产业发展,打造专业化“陈皮法庭”,构建“党建引领、司法保护、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党建共建格局,创新“集中管辖+专业审理+统一执行”模式,“一揽子”化解产品质量、买卖合同、侵权等类型化纠纷,组建“小青柑解纷队”和“大红柑解纷队”,推行“陈皮解纷港”沉浸式解纷,探索贯穿陈皮种植、产销、文旅、金融等全链条司法保护。

亮点成效

江门新会法院超过成涉陈皮纠纷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为陈皮产业链发展壮大营造稳定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新会打造“中国(百亿)陈皮之都、世界(千亿)陈皮中心”注入司法力量。

审核:黄慧辰

编校:利玥漾

采写:陈康秀 蔡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