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刘自鸿再次面临“嚼着玻璃,凝望深渊”的至暗时刻

柔宇科技刘自鸿正凝望深渊

文/王薇薇

柔宇科技(下称“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正在等待破产清算。

此次破产审查申请由被欠薪的部分在职和离职柔宇员工提出,约有300多人,薪酬加上承诺的股权,大概有1亿元之多。

但在破产审查听证会上,柔宇反对破产申请。以公司资产超54亿元,包括房产、建设用地、生产设备、技术知识产权等,足以清偿破产申请人的债务为由反对申请。不过最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是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

刘自鸿再次面临马斯克“嚼着玻璃,凝望深渊”的至暗时刻。他笃信风水,在公司陷入窘地时邀请风水大师到公司,把已完工的综合楼大门的朝向和楼梯踏步的高度重建,在总部显示基地绿化带中摆放法器,即便电费都欠缴,柔宇基地大门口的喷泉流水也没停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柔宇科技公司资料图

柔宇曾经的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6月9日深夜发朋友圈公开了在一场闭门会议中的言论:“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是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翌日,华为紧急辟谣:“误传”“华为并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过投资要求”。华为看起来很有辟谣学者发言的习惯。

这是刘姝威第二次为柔宇发声。上次是2022年,柔宇资产被冻结,工厂停产之际。刘姝威说“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是不公平的”。

_01

刘自鸿博士的王炸剧本

尽管现状令人唏嘘,但刘自鸿之前的命运剧本令人羡慕。这个江西南城县的普通家庭的男孩,17岁获全国数理化奥赛物理一等奖和化学一等奖,又拒绝保送清华化学系,以当地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早期的刘自鸿

在清华读书期间,刘自鸿获得30多项奖励,一项发明技术还被企业以300万的高价收购。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SCI源刊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6年毕业时,以全校排名第一的投票数,刘自鸿被评选为“清华大学十佳优秀研究生”。

毕业后去斯坦福攻读博士,聚焦视觉显示技术研究。刘自鸿得到了所在的电子工程系70岁博导的大力帮助,他拿到了10万美元经费,有了联合博导:美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华裔化学家、柔性电子技术的权威人物,斯坦福化学工程系的鲍哲楠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刘自鸿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2年零9个月,刘自鸿完成了博士论文,拿到斯坦福的博士学位。这篇以柔性半导体物理建模及器件设计为研究方向博士论文,获国际材料研究协会颁发的“科学艺术”一等奖、国际电子显示技术会议最佳学生研究论文奖,以及2008年中国国家优秀海外留学生奖。

IBM迅速给了他offer,职位是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年薪50多万美金,负责柔性电子屏的研究。IBM给不仅为刘自鸿展示了国际化科技公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他打开了柔性电子屏商业价值宝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刘自鸿资料图

不过,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要改变世界,让宇宙铺满他研发的柔性屏幕。2012年刘自鸿辞职了,当年的5月,29岁的刘自鸿和校友余晓军分别在深圳和硅谷成立了柔宇科技。

在没有样品和团队的情况下,刘自鸿凭自己的数篇学术论文、博士论文以及耀眼的过往,成功拿到了第一笔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刘自鸿与柔宇科技

2013年,刘自鸿以145亿元人民币财富进入《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排第15位。2014年8月,柔宇正式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新型柔性电子显示屏的显示模组。

_02

柔宇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客户是谁

“面板”是显示屏显示画面的硬件模块,在手机、电视、汽车屏幕中被广泛使用。它的技术主要是LCD(液晶显示面板)、OLED两大类(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后者中更轻薄、柔性的,可弯曲折叠,业界视其为行业未来。

柔宇的同行、主流屏幕供应商深天马和维信诺,是主流手机厂商(如小米、华为)的供应商,有可观的营收和利润,柔宇没有进入任何手机的供应链,只在国际展会上享有盛名,譬如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柔宇科技的3D移动影院、柔性手机原型、柔性电子智能背包三项产品斩获CES 2017四项创新产品国际大奖。

一位学者曾问媒体记者:“请公开它(柔宇)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

是受到行业普遍质疑的、柔宇自我宣称的那个具有专利权、原创的“超低温非硅技术”吗?该技术几乎全部来自于柔宇自己的介绍。刘自鸿说“公开渠道只能搜出部分专利,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

人们质疑这个超低温非硅技术,“是基于已知的氧化物材料,因而缺乏原创性”,是曾被用在夏普液晶屏上的非晶硅材料的变种,只是过去无人用作柔性屏材料而已。

《财新》据多名受访人士交叉验证,柔宇的“独特技术路线”实际就是产业应用多年的一项背板技术(IGZO,原意为铟镓锌氧化物,后泛指金属氧化物)。柔宇自称将此技术首家应用于柔性显示领域,并进行了“柔性集成电路方面的系统化创新”,被包装成自主创新的专有名词“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点击查看:虚实柔宇https://weekly.caixin.com/2021-02-06/101661229.html?p4=)

刘自鸿反对这种质疑。在5月28日的澄清声明中,柔宇说这种说法,恶意牵强,不专业,如同说“制造集成电路芯片的技术路线是基于沙子里含有的已知材料硅,所以芯片的发明缺乏原创性”。据柔宇员工称,刘自鸿全面禁止任何技术员工对外发声时提及IGZO。

柔宇的另一个核心宣传点,是柔性电子屏的厚度:0.01mm。外界认为其可被称为屏幕,但不是产品,因其不具备封装性能。在实际产品中,如果屏幕不封装、不加其他部件就用不起来。

这点《晚点LatePost》也有验证。据员工透露,柔宇主管产线的李博士EstherLee曾在给员工培训时强调“不要再说0.01了,我从来都不同意对外宣传0.01”。()

柔宇不愿与科研机构和同行交流,只参加高交会、美国消费电子展(CES)这样的展示型会议,长期以“商业机密”为由回避技术路线、产品良率、PPI(像素密度)等核心竞争力的披露。

外界对柔宇的核心技术知之不多。柔宇超低温非硅技术产业链上游的合作伙伴,如阴、阳极材料,传输层、发光层材料供应商等鲜有对外披露,“从上游材料工艺、电子器件到下游产品设计都需要自己做”。

在另一篇报道中,柔宇倒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柔性屏的研发太快了,以至于国内没有一家工厂可以在物料配合上合上节拍,很多厂家根本不相信真的会出现一个完全柔性的手机,更不相信能够大规模量产。”(阅读链接:https://www.sohu.com/a/196472195_313170)

刘自鸿始终未能回答的一个关键命题是:柔性屏到底应该用在何处?客户到底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柔性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只是在2019年,柔宇宣称当时“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但在2020年柔宇递交了科创板招股说明书后,外界才发现,其中并未出现所谓的40亿元订单。

那么柔宇究竟将什么产品卖给了谁?

柔宇的产品分为消费端和企业端。前者具体产品是折叠手机“柔派”、柔记手写本,后者是为企业提供柔性屏解决方案,如柔树、RoMeeting智能铭牌会议系统等产品,或向客户供全柔性显示屏或全柔性传感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柔树资料图

柔宇手机大概在2020年卖出了1-2万台左右,后续因为质量问题销量不振、存货增加,最终销声匿迹。

企业客户方面,柔宇称包括LV、空中客车、李宁、泸州老窖以及诸多演出公司,业务包括如,在泸州老窖的瓶身上围绕一圈柔性屏幕,供其在展会、订货会及旗舰店展示广告信息使用;LV在秀场上展示了几个贴了柔宇柔性屏的包袋,赞其为“未来的帆布”;空中客车与柔宇签订合作备忘录,并希望将柔性屏用于多个场景,包括用柔性屏取代飞机舷窗项目、机载娱乐系统项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柔宇科技泸州老窖资料图

这些企业客户并未带来真金白银的规模化收入。泸州老窖在订购了“数十套”会议铭牌后,并未为全国2万个经销商店铺和直营店,将易拉宝替换为柔性屏展示方案;空客中国创新中心2024年5月30日称,目前没有与柔宇科技进行项目合作的计划;LV的官网产品目录中,也没有与柔宇柔性屏合作的商品。且据招股书数据,2018年-2019年间,柔宇每年设计产能仅几万张,现有产能完全不饱和,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柔宇科技柔树亮相北京西站

柔宇柔性屏最广泛的落地应用,应该是逐年增长的折叠屏手机。柔宇也曾尝试给手机公司提供屏幕,但因其技术特性,难以满足手机厂商要求,譬如晶体管粗,导致比其他手机屏幕黑边宽两三毫米、屏幕的颗粒感强。《中国企业家》曾报道,据华为知情人士透露,华为之所没有采用柔宇的产品,是因为“在产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问题,无法满足需要。”

柔宇从不主动公开良率,在采访中也以“商业机密”为由回避询问。2020年招股书公开后,人们才用其中的实际产量(合格品)除以总产量,估算出2019年柔宇柔性屏的良率是36%,2020年上半年达到了65%。多名柔宇前研发员工认为,“柔宇屏幕的质量连二流手机厂商的供货标准都很难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柔宇同路易威登合作包包

柔宇反对这种算法,认为良率的测算方式,忽略了设备稼动率、产能利用率等因子。而且反对把京东方等厂商的良率跟他们对比,因为只有柔宇生产“全柔性电子屏”,其他厂商还在生产其他的电子屏。

一名 国产手机厂商人士曾和柔宇开过技术沟通会,他觉得柔宇不追求工艺的提升,而是更多强调自己的柔性屏可以放在很多设备上。

刘自鸿曾称,以及换屏价格低于竞品手机,“从侧面可以佐证柔宇技术在良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_03

为什么投资人摒弃柔宇?

柔宇曾经是让著名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懊悔不已的项目。他公开说过:“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真正错失的一个项目。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他们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我当时有什么理由不去投呢?”

没投的理由很简单:柔宇A轮融资需要3000万美金。

虽然没拿到真格基金投资,但凭借强大的“完全可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有一拼”的背景,自成立以来,柔宇共进行了9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61.97亿元。其中2016年柔宇科技宣布完结Pre-D轮融资,5亿元投资款全部到账,投后估值突破200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2018年,当柔宇完成了E轮融资,投后估值开始下跌,只有接近50亿人民币。

2020年上市IPO招股书,让外界看到了柔宇科技惨烈的一面,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只有5.17亿元,累计亏损31.95亿元,计划募资144.34亿元。

做toB业务没有进展,自己做终端的故事也讲不下去。而刘自鸿对募资使用的合理性,又为投资者带来疑虑。如在柔宇产品存在高库存积压的情况下,刘自鸿一意孤行,计划将114亿募资中的49亿元用于建设柔性显示工厂二期,但一期目前产能都远未饱和。

除此之外,募资144亿对柔宇来说也不够。柔宇的投资规模相对其他几家同行,算是很低的了。传统面板是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追求规模效应,柔宇得到的融资和地方国资的支持,相对京东方,TCL科技、深天马弱小很多,很难跑出规模。

现在京东方已经跑到了全球面板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民营企业仅靠市场融资做面板,很难超越国资背景企业。”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投资人肯定不会在跟进了。

这意味着从一级市场上拿钱更难了。9轮融资之后,除深创投与松禾资本连投了最初两轮,再无任何投资方投资过两轮以上。自2020年5月获得最后一笔3亿美元F轮融资后,柔宇再未宣布新融资。一家持股前列的投资人对财新记者坦承“这笔投资有问题,后面没有再跟进”。另有知情人士称,柔宇的投资者大多是“边赌边看的心态,没有真的放进去太多筹码”。

柔宇有过两次上市的机会,2020年初柔宇主动撤回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据《财新》报道,一名接近柔宇早期投资人说:“当时投资人有点急了,想逼着柔宇早点儿上市。”(点击阅读:虚实柔宇https://weekly.caixin.com/2021-02-06/101661229.html?p4=)

招股书也透露了这一过程,柔宇曾搭建VIE架构,但后来决定拆除。招股书称原因是“为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柔宇撤回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但接近柔宇上市项目的人士透露,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比较成熟,估值做不上去”。

尽管柔宇极力打造柔性消费电子产品,但二级市场普遍将其视作面板厂,基于市净率(PB)法估值。据招股书,柔宇净资产为54亿元,按照面板厂平均2-3倍的PB值来算,柔宇的估值上限也只有162亿元,还不到其2017年在一级市场200亿元的估值水平。一名A股面板行业分析师估算,如柔宇以接近600亿元估值上市,那么相当于市场需把PB抬到11倍,而当时“面板龙头京东方的PB值不过是2.4倍”。

上市搁浅后,一位柔宇股东帮刘自鸿找到了3亿元资金,只不过对方想以100亿元的估值入股,相比柔宇最高时的估值缩水了80%,刘自鸿最终没有答应,野心不允许他这样做。

_04

柔宇其实有过转机

刘姝威在2022年《拯救柔宇》中,这样写道:“由于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所以柔宇科技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时,公司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柔性屏产线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完成法国空中客车等产品订单,也无法进行持续的研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刘姝威资料图

“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就出现资金短缺”,跟柔宇摇摆不定的商业化探索有关。

刘自鸿和柔宇从创立以来,一直在柔性屏供应商还是消费电子产品两条线路上摇摆不定。两个都要,显然不切实际,因为目前只有三星一家同时做屏幕供应商和手机终端。柔宇的积累和势力显然无法与三星相比,并且做手机的三星电子与做屏幕的三星显示,有相对独立性,“三星电子会采购其他公司的屏幕,也曾为降低成本自研过可折叠玻璃以绕过三星显示。”

柔宇又没有像主流面板厂商那样,选择只做柔性屏供应商。因为屏幕厂商不会有太高的市值,京东方目前市净率仅1.12倍,如按照这个逻辑,柔宇估值将大打折扣。柔宇需要的是一个更大故事。

知情人士称,柔宇与早期投资人在发展方向上有分歧。投资人认为柔宇应专注做B端业务,把良率提升上去。刘自鸿认为,公司应当适当推出一些柔性产品,引导终端市场的需求,从而带动公司柔性面板出货上升。为了争第一,柔宇抢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折叠手机柔派。

刘自鸿认为,柔宇是齐头并进的综合方案解决商。

没有人能控制刘自鸿,他牢牢把握着公司的控制权。

据招股书显示,刘自鸿持股38.6%,拥有71.56%的投票权。据员工反映,刘自鸿的控制欲强,基本上“一言堂”,余晓军、魏鹏、樊俊超、邹翔、袁泽等人在内的柔宇早期团队早已被刘自鸿踢出管理层,魏鹏已经不在柔宇工作,余晓军与刘博士(刘自鸿)之间也“已基本不说话”。

2019年到2021年,京东方、TCL旗下的华星光电甚至分别进入了华为、荣耀、OPPO、小米等手机厂商的供应链中,维信诺也开始为华为折叠手机P50 Pocket供应柔性电子屏。跟柔宇一样,维信诺也是科学家创业,前身是1996年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2000年成立之处,它就有明确的市场方向,从中低端单色电子屏开始,为计算器、电子表供货,后来发展彩色AMOLED业务。

华为、小米等手机商本该是柔宇的大客户,现在却成为了他的竞争对手。

刘自鸿缺少生产线管理经历,柔宇长期产能闲置,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对公司是巨大伤害。在刘姝威的帮助下,有资本要帮柔宇活下去,但前提是刘自鸿要退出管理层,可以保留现有的股权。但刘自鸿也没有同意。

好牌在打烂之前,也有过转机,但转瞬即逝。柔宇需要二号人物。刘姝威建议柔宇招募有经验的高管,推动商业化。“理想的人选是要懂技术,同时有丰富的公司管理和运营经验,年龄也不能太大,要和柔宇团队有共同语言”。

2021年5月,柔宇挖来联想集团前副总裁赵泓担任COO,负责战略、核心业务整合和运营管理。赵泓试图推动柔宇转型为纯粹的屏幕供应商,但这个决定在柔宇管理层小范围讨论过后没有及时执行。直到2022年5月,柔宇裁掉手机业务,同时给企业端负责柔性屏幕研发及生产的部门加薪。

赵泓为柔宇带进来了一个6亿的订单,是为华强北提供维修屏幕电子屏组件。还有一个是跟Vertu手机合作,做其代工。他认为柔宇有产线能生产,不管卖给谁,哪怕是维修屏,能赚钱就行。

柔宇员工说“在赵泓之前公司没有人往这个方向想,都觉得我们是一个很牛的公司,要改变世界,要替代各行各业。”

遗憾的是,这两个项目都没有进行下去,2021年底入职才半年多的赵泓愤然离职。

_05

尾声

企业家是新时代社会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创造了就业,缴纳了税收,促进了产业发展。尤其像刘自鸿这种,有着国际声誉和研究实力的科学家创业,更应该得到大家的爱护。只是如媒体所说,刘自鸿对金钱并没有敬畏精神,又太容易获得成就,野心和能力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刘自鸿资料图

从柔宇科技由起到落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是四个字:不够聚焦。

一名柔宇前员工对刘自鸿的评价是:“他是个极度自信甚至有点自恋的人,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在私下里,自认可与任正非等企业家比肩。”还有一位柔宇前员工评价刘自鸿,“他是一个还未摸到门路的企业家。”

只是不论如何,这样嚼着玻璃,凝望深渊的日子,会是柔宇的最终篇吗?刘自鸿翻身的几率是0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