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给一个标准,张荐说好听的音乐是小的而不是大的。看起来大和小不在评价音乐的逻辑里,但他觉得小才会让人竖起耳朵倾听,因为离清楚的听觉还差一点,主动性出来了,听就会好听。

和很多人玩“眼睛、嘴巴、耳朵”三选一的假设问题,张荐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前两个。“但眼睛其实特别混乱,你真正想进入的时候是要关闭眼睛的,闭眼听就知道是真好。”

回想我在很喜欢的音乐现场,好像最享受的时候确实是闭着眼睛听的。

声音越小,心情越好——这是佛机(Buddha Machine)的slogan。随口说的八个字,张荐觉得比任何都好。

上个月,我在COSMO看了一场快闪。在黑色的“爱父爱母三”封条装饰的现场,挂起了不同颜色的佛机,观众需要把耳朵贴上去才能听到声音。FM3的张荐和老赵对坐在一侧,手里摆弄着多个佛机。如果你意外遇见这场景,是分不清他们在聊天还是在表演,或者说,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干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闪现场,摄影/陶韵

佛机是什么?FM3是谁?有一种演出形式叫“佛打架”?问号依次排列,有点新鲜。

● ● ●

01/

一个小「盒子」

从500到100000+

我第一次知道佛机,是在购物软件里。最初,它以“疗愈、催眠、冥想”等关键词吸引着一个失眠患者的注意力,但在后续了解中,思绪转了弯,我开始好奇它准确的轻盈、包裹的想象、持久的生命以及它在当下的“无人问津”。

2005年,德国独立音乐厂牌Staalplaat Records发行了FM3乐队的佛机。第一次生产的数量,是500台。张荐说:“当时觉得一辈子(500台)就够了”。

这个和烟盒差不多大小的声音玩具,由2节五号电池、1块电路板、1个扬声器组成,2个按键分别控制音量和开关/切换。内置的声音,则来自FM3创作的“安静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佛机的设计图

出乎意料的是,几个月后,这个“小盒子”所受到的欢迎程度超出乐队想象。知名音乐家、音乐杂志/博客的倾情推介,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报道,用张荐的话说:“突然‘炸’了,自己都觉得很惊讶。”5年时间里,佛机的销量达到了10万台。因为这个标志性产品,被称为“中国抽象实验电子乐的先锋人物”的FM3也更被人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M3乐,一支来自中国北京的音乐二人组,由老赵(左)和张荐(右)组成。FM3一直通过将中国古典乐器的声音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来创作冥想音乐,他们被认为是中国电子音乐的先驱之一。

按理来说,有着亮眼成绩的佛机和以国际知名音乐节/艺术节等为履历的FM3,快闪现场应该会挺热闹,但Morning成都拍了个街头采访,向路人们提出“你听说过FM3吗”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当天,现场来的人也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佛机买家秀

谈及为什么选择在商场做快闪,张荐很坦然地说:“销量不佳,不过也习惯了。佛机在国外和国内的销售比是500:1,我以为这个事情会慢慢好起来,并没有。”

但对于快闪,张荐则表示超出预期。我追问“观众这么少的现场所超出的预期体现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商场空间是不太好演出的,对听觉很苛刻,除非是有歌词的或个人魅力比较强的表演者。”他觉得好在于,佛机降住了一个不舒服的空间。至于观众来得少,自称过气的他觉得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闪现场,摄影/陶韵

我有些费解这境遇,和张荐在咖啡店门口讨论了些理由:音乐消费习惯、生活节奏、乐队本身的低调/独立等。他补充了一些观察:“西方人好奇中国,所以有中国特点的东西在西方是好卖的。但在国内它有门槛、有销售难度,很少人会因为一篇乐评去购买。”

平时,对音乐没那么感兴趣的人,张荐介绍佛机时会说它可以陪你睡觉。但按理说睡觉是应该静耳的。不过,佛机真正得到推崇与喜爱,与“静”这个字的关系也很深。

它像是一个“安静的药引”

02/

做安静的音乐,

是迷路来的

乐队成员老赵在中国某寺庙发物流通处买了个循环播放佛教颂歌/经文的播放器,后来,FM3的俩人便想着把内置的声音换成自己的音乐。一个朴素的想法,一次朴素的行动,便是故事的开端。

明年,佛机就20岁了。经由它打开的更多故事,都有关静与心。

我们曾收到过一封感谢信,是一位比利时孕妇写来的。孩子星期一临产,星期三还没有生,她特别烦躁。有朋友买了一台佛机去看她,无意间塞在了床头柜,朋友聊完天就走了,只剩下这位孕妇在发呆,慢慢听到了不知哪传出来的声音,不到几个小时,孩子生下来了,她最后“怪”我们的机器给她接了生。

有一次在北京单向街书店办讲座,我拿了50台佛机过去,在现场拆装电池时,一个大姐来帮忙,后来她听了一会儿找我说:“不好意思我还给你,因为听得我想死。”我说太好了,但是说完以后我觉得不礼貌。

一个北欧的哥们,他把佛机打开后放在上衣口袋里,拿着摄像机走了出去,结果拍摄全程很顺利,在佛机音乐的加持下,每个镜头都能神来之笔。

前两天,我送了一个给发小。他说:“听了你送我的佛机,切身的感受,它不是音乐,是陪伴。”

以文字理解的话,张荐说:“安静的静字,右边是斗争的争,安静是需要斗争的。”他不是一个安静的人,现实生活中特别较劲,自我形容会怼空气。一开始,他对安静这件事没有太主观的欲望,是对难度有欲望。

95年去北漂他还没有这种意识。那时很简单,就想见世面。加入张楚乐队、不一定乐队、做影视配乐(《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与老赵成立了FM3......也是与生活中的各种机缘有关系吧,2003年的夏天,张荐听到了自认为最好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开了耳。加上越发觉得安静里面有很大的劲儿。他便定了计划,五年里只做一两个声部的极简音乐,结果三年后,FM3去卢浮宫演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FM3应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之邀,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典电影《La Croisière jaune》配乐,并在卢浮宫礼堂成功地举办了三场演出。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音乐?这句话在他身上是不成立的——就没有痛苦可言了。打个比方,张荐需要的是爵士乐般的不安状态去创作。“涌动感特别强的爵士乐里,每一个不和谐的和声下一个必须要解决。制造不安、解决、制造不安、解决,不安和解决的同时产生运动,爵士乐就是一直在不安里面制造美。如果安了这个事就废了,人也是这样。”

所以,回过头看当时做安静的音乐有点像迷路。“迷了路后发现这里真美,正好,比闹好多了。”

03/

既能考验音乐寿命

也能干扰想象力

佛机有自己的生命。

意料之外的事情,除了佛机比乐队名气大,人和机器的关系,更是被引领。“做了它,但是我一直跟它学。”

第一次听到佛机发出FM3的声音时,张荐还记得感受:超越预想。“以前的机器音质还要粗粝一些,很有趣。看似没有质量,但它包含着所有的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机3代、4代、5代

张荐说佛机玩的就是耳朵和空气的关系。他和专家研究过许多声音的话题,比如佛机音乐的频段一直在下丘脑的位置,会干扰想象力。“不是跟随音乐,是音乐打扰你。有些人是需要干扰的,这已经是很好的物理关系了。说白了,人通过它觉察自我,佛机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观众。”

另外,它作为低科技产品,本身音质粗糙,有不确定性。张荐觉得好的设备,就是要给人空气的力量,不是拿耳机(特别是降噪)塞死地听。

教别人怎么玩时,张荐会建议开1/3的音量,让它离开视觉,人做什么都行,能听到它就是最安静的时候——变成一个测量安静的仪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张荐发现佛机很考验音乐的寿命,不是什么都可以装进去。“它其实特别挑剔,很多音乐都不错,但不是都能胜任它。”

时至今日,佛机已经更新到第5代,FM3放进佛机里的音乐所展现的生命感,在其创作过程可见:永远是用上一代的东西生成下一代的音乐。但如何去进入或稳住一种感觉?张荐说:“肯定听了无数遍了,属于我完全在里面。循环听三天我没烦,基本上一首音乐就成功了。”

有一年他做3代佛机《禅房》,其中一首做了半年,从70分钟的录音定稿到70秒,半年没有没有主动去听别的任何东西,一直在家里循环、修改,直到觉得不能再改了。而半年的时间里,他的主要工作是加一个空气进去,减一个空气出来。像用手工的方式做留白,也像在熬汤,换着方法慢慢熬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机第3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永远往“盒子”里填安静的音乐,算不算一种限制?

“我做很多配乐工作,有人告诉我随便怎么写都行,我会觉得这工作特别难,换句话说,限制其实才会有独到的缝隙。在十字路口时是没有方向的,天塌下来,方向全出来了,容易的、随便的、明摆着的事没有出路。”

04/

音乐本质是沟通

佛打架:用FM3的音乐做音乐

一开始去欧洲巡演时,乐队会带很多设备,来回往返,行李沉重。当看到许多音乐家拿佛机做采样——用FM3的音乐在做音乐。张荐和老赵俩人便在火车上慢慢琢磨着用佛机演出。

在艺术节等地摆摊卖佛机时,张荐总会和人说:“两个一起听你会听到特别不一样的东西。”后来他拿着佛机去川音看望作曲老师,老师的好奇于他而言更是一种褒奖:“你这是什么东西,两个调都不一样,但居然不打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乐队表演完后,观众像玩桌游一样自行探索体验,这样的形式便叫“佛打架”。一般是乐队俩人演40分钟,做20分钟讲解,然后把佛机交给观众——依靠正面喇叭出声,每人一个动作,让机器横卧竖躺,声音切换组合变化。据说,有时观众们可以玩四五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纪录片

张荐曾给西藏的盲童学校送了几十台佛机,一年后再去看,孩子们玩得比自己好。人人都可以用这个没有技术门槛的东西玩音乐,这在张荐看来就是自由的另一种表述。“音乐本身就是沟通的话题。只要具备消化能力、思考能力,就可以开启佛机的无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藏盲人学校的孩子们在玩佛机,图源/Morning早上好

那是不是至少要买两台?

张荐的答案,还是一台最好。“佛机和佛打架这个游戏形式其实非常矛盾。松散的地方是下降的,它不需要接受别的东西,一个的声音和空气会产生更好的能量。”

● ● ●

FM3在国内的演出很少,演出的地点也特别。不需要live house或剧场,而是更“旧”的地方。在张荐看来,最好的声音状态不是音响条件而是看声场条件。抵达某种高品质规格后,任何一个声音里的信息量都已饱和,是不合作的。但佛机里是没有那么多饱和度的,通过它可以听环境——这是最大的力量。

他们希望音乐与建筑发生关系,与超越人性的东西发生关系。而单纯只有“人”在这个话题里就比较窄了,或者说,观众的数量不是他们的追求:每座城市有3个人特别需要FM3,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们都生活在格式化里。因为想做一点不一样的,才出现了佛机这个载体。它不在格式里,尤其不在音乐的格式里,我的动机和冲动并非单纯的形而上,而是把它推到一个未知的地方。解释不清楚的时候,我会觉得很过瘾,说清楚了就特别不过瘾。”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聊的更多是一种状态,每一个话题都可以无限被延伸。我摄入了很多故事和比喻,某种程度而言,留白属性很重,像清晰的语言会击碎意识的雾气一般。

这好像也正是他们的音乐所展现的,一半是声音,一半给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YOU成都专访

X:小都 ,Z:张荐

X:怎么想着和春游音乐节合作出佛机?

Z:和张欣(春游音乐节主理人)认识12年了,我是看着他一点点越来越好的。今年是春游10年,明年佛机就20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来合作我是有足够的信心的,但我肯定会泼一些冷水,说国内不见得好卖。

X:你对创作的作品都满意?还是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当时的作品?

Z:永远不会最好。没有最满意的,只有超出自己满意的。标准是不确定的,每一首曲子我都会有遗憾,但是放在那里我又觉得无懈可击。我现在在做一个舞剧(的音乐),必须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原因,有要求我就得改,但是我得知道为什么要改,要说服自己。所以,不可能满意但可以超乎自己满意。

X:一首好的歌曲有没有恒定的标准?

Z:恒定的标准都是形而上的,实际的标准没法定,因为人在变。比如做配乐时,某个点必须得让观众掉泪,那就是要精准的。我不知道你看电影哭不哭,但你90%的哭都是被工业/技巧哭的,是声光电各方面堆积到一瞬间,你很少是为自己哭的,但结果你以为是情感出发。

X:你大概在什么年龄段突然对声音有很深的意识?

Z:95年去北漂时其实还没有这种意识。那时很简单,就想见世面。它其实跟生活中的各种机缘有关系。有一次机缘让我开了耳,反正我听到了我认为最好的东西,那一瞬间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在西藏的扎达县,早上6点的鸟鸣是最丰富的,我去录音,在一个拐角的地方听到有人在呻吟,我不知道他在干嘛,但声音让我充满想象。我就一直没有过去,躲在墙角录。广义来说,这不是标准的听起来舒服的音乐,这种呻吟其实是在干活累的状态随便哼唱一些歌,不见得在调里。这不是唱出来的,是发自肺腑的。但我会觉得我终于明白了。按简单的逻辑来说,有哀伤,虽然有很多东西笼罩着,他的哀伤是存在的,但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哀伤了。后来我录了一个多小时,有了这一首《Peace on Top of the World》。

X:不做佛机的音乐时,你个人创作也是做安静类型的音乐?

Z:做安静的,也做特别不安静的。会更自由,不会像佛机有整体统一的调性。FM3会有个主观题目,但自己不应该那么受限制。

X:你提到说每座城市有3个人需要FM3就够了,FM3里也有3,数字有具体的意义吗?

Z:没有为这个事情想特别多,你知道我每一个莫名其妙的话题都会给有一堆解释对吧?FM3我没有。因为在成都话里,3谐音“噻”,就是一句口音的东西,爱父爱母三不过是成都英文字母的读法。我曾在巴塞罗那摆了特别大的一个摊,在所有入口都贴了胶布,来了一堆日韩的老人,他们读这个字发音和我们是一样的:爱父爱母三。FM3没有意义、有无限意义,都属于事后的。所以不用在乎是不是事前的初心,因为完全坚持初心的人其实都挺粗心大意的。

X:佛机的更新换代,都会在高校、书店、艺术馆等地方做分享?

Z:定期会有一些。出了佛机就会做这样的交流会。因为家里的原因,我在成都待两年了,可能八九月份会再安排一些更近距离的交流。去商场还是兴师动众了,还是需要找一个亲近耳朵的空间。

● ● ●

编辑丨李可以

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