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草姬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草姬集团”)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港股IPO上市。

钛媒体APP注意到,报告期内,草姬集团的业绩在持续增长,每年至少有4成的收入用于营销。毛利率方面,草姬集团无研发人员、无研发费用,毛利率却超过了70%。

无研发人员及费用,毛利率超70%

草姬集团是一家立足香港的多元化保健品及美容与护肤品供货商,目前经营八个自有品牌,分别为草姬 (Herbs)、ZINO、正统(Classic)、梅屋(Umeya)、男补(Energie)、男极(Men’s INFiNiTY)、绿康营(Regal Green)、恩宠(Herbs Pet)。

2021年-2023年(下称“报告期”),草姬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863.8万港元、20802.8万港元、25122.4万港元,年内溢利分别为2318.1万港元、2797.2万港元、3950.2万港元,业绩持续增长。

从产品上看,草姬集团主要拥有保健品、美容与护肤品及其他产品,其中保健品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及新冠后护理、代谢综合症护理、男女保健等,具体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免疫系统及新冠后护理的相关保健品是草姬集团最重要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草姬集团免疫系统及新冠后护理相关保健品的平均售价、销量、毛利率情况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此推算,2023年草姬集团免疫系统及新冠后护理相关保健品的平均成本为39.42元/件,这也意味着,草姬集团每件免疫系统及新冠后护理相关保健品能赚到近100元的毛利。

得益于免疫系统及新冠后护理相关保健品的毛利率,草姬集团整体毛利率也始终超过了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于上述毛利率的合理性可谓疑点重重。首先,从员工架构上看,草姬集团无研发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费用方面。草姬集团也仅有销售及分销成本、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并无研发支出,同时,在申报稿中搜索研发费用资本化也未找到相应的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保健品公司都是不需要研发,就能获得超过70%的毛利率?

钛媒体APP查询了在A股较为知名售卖保健品的汤臣倍健,Choice金融终端显示,2020年-2023年,汤臣倍健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至少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草姬集团不存在任何研发费用?同时,在没有研发费用的情况下,公司为何能获得超过70%的毛利率?

特别有意思的是,草姬集团始终在申报稿中强调,公司存在产品开发团队。那么,这些产品开发人员被列入在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成收入用于营销

与研发投入相反的是,草姬集团特别重视营销。从人员架构上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草姬集团共拥有230名员工,其中销售及营销的员工数量为186人,占比为80.87%。

从投入方面,报告期内,草姬集团的销售及分销成本分别为8682.1万元、9390.7万元、10659.8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6.03%、45.14%、42.43%,这也意味着,草姬集团每年至少有4成的收入被用于了营销。特别要说明的是,报告期内,草姬集团的营业成本5283.6万元、5844.2万元、6578万元,公司在营销上的投入都始终远超公司的营业成本。

除此之外,草姬集团此次IPO募资的主要用途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在上述5个募投项目中,有3个项目与营销相关,换言之,草姬集团此次港股IPO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营销?(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