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喻鑫 杨枫

在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强制执行不仅是法律权威得以彰显的利剑,更是保障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被执行人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法律责任,其中,“装病拒执”便是他们自以为是的“聪明”之举。但正如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最近处理的一起案件所展现的,这种“小聪明”在法律的铁拳面前,却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这起案件发生在6月7日上午,渝北法院执行局接到了一条关键线索,迅速组织队伍来到了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空港广场附近。他们的目标是被执行人余某某,一名62岁的女性。余某某因长期拖欠执行申请人高达200余万元的债务,并多次逃避执行,被渝北法院依法决定采取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

在执行团队抵达现场后,余某某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然而,她并未选择面对和配合,而是试图通过“装病”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在执行团队准备将她带往医院进行拘留前体检时,余某某突然声称自己身体不适,心慌头晕,甚至躺在地上,表现出意识模糊、不能言语的状态。面对余某某的“表演”,执行团队并未轻易相信,而是保持冷静,等待医生的检查结果。

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余某某的血压稳定,心跳正常,与体检结果相符。执行团队初步判断,余某某是在故意“装病”,企图逃避拘留。面对余某某的不配合和“装病”行为,执行团队并未放弃,而是迅速联系了院法警大队,请求增援。

增援的法警迅速赶到现场,与执行团队一起对余某某进行了告知和劝导。然而,余某某依然坚持自己的“病状”,拒绝配合执行。在告知余某某不利后果后,法警大队采取了强制带离措施,将余某某“抬”上了警车,送往拘留所。

然而,余某某并未就此罢休。在送往拘留所的过程中,她再次声称自己肺部存在可能不适宜拘留的病症,需要进一步检查。执行团队再次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深度检查。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余某某的身体一切正常。面对这样的结果,余某某依然不肯罢休,但法警大队并未给她任何机会,第三次将她“抬”往拘留所。

在整个过程中,余某某的种种行为让执行团队和法警大队都感到“哭笑不得”。但执行决定就是命令,执行强制措施是保障执行申请人权利的有力举措。渝北法院并未因余某某的“装病”、“犯浑”等拒执行为而放弃“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最终,在晚上19时许,历时近10个小时,余某某被成功送进了拘留所。在进入拘留所“铁门”时,她终于不再“装病”,规规矩矩地站了起来,跟着拘留所民警进去了。这一幕不仅是对余某某的严厉惩罚,更是对所有企图逃避法律责任被执行人的有力震慑。

此案的处理不仅体现了渝北法院对“装病拒执”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彰显了司法公正和强制执行的严肃性。它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尊重法律、尊重司法权威,切勿以身试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法治建设才能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