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播送天皇的录音,接受无条件投降,然而,就在一周之前,日本还在叫嚣着要“一亿玉碎”以维护“国体”。

在短短一周之内,日本态度为何发生了如此彻底的转变?

在这一周当中,先是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紧跟着苏联出兵东北,随后美国又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其中到底哪一项,是令日本选择投降的致命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叫嚣一亿玉碎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入柏林的国会大厦后,希特勒自杀,继任的德国政府很快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罪恶的法西斯轴心现在只剩下一个日本了。

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日本是根基最为浅薄的一个,资源的匮乏令日本在1940年轴心国对外表现强势时,实际上就已经无力维持战争了。

为了不令局面崩溃,日本一方面加大对占领区的掠夺并在国内牺牲民生,一方面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然而随着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冒险失败,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与制海权、制空权尽皆落入美军手中,靠扩张掠夺而勉力维持的日本经济便开始迅速走向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军事上,日本也早已不存在胜利的可能了。

早在马里亚纳海战爆发时,日本空军中就没有多少有经验的飞行员了,而新手飞行员们在飞机本就劣势的情况下,在空战当中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

海军也在莱特湾海战后已经不成建制,无法作为一支单独的战略力量而存在了。

陆军稍微好点,因为陆军对素质的要求没那么高,日本人口数量还算多,还有得填补。但是但是经过14年侵华战争的损耗,战力也早已经今不如昔。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日本此时都应该是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日本法西斯分子之顽固不化,却是出乎了盟军的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德国投降之际,太平洋战场上正在进行冲绳战役。在德国投降之后,日本非但没有因为显然已经彻底无望的前途而放弃抵抗,反而行事更加癫狂。

不仅陆军继续负隅顽抗,给美国陆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空军、海军也在以自杀式袭击的方式冲击美国舰队,令美国海军官兵的精神濒临崩溃,美军5月底被迫临阵换将。

原来,日本军国主义早已认清大势已去,却制定了疯狂的“一亿玉碎”计划,要求全体民众对盟军发起自杀式袭击,不成也要剖腹自尽,以“体面”地结束战争。

日军的顽抗令美国大感意外和头痛,为减少损失,7月,美国与中、英两国一道,对日本发出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尽快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日本却依旧不为所动,时任日本首相铃木在记者招待会上公认宣称:“这一公告没有多大价值,不屑一顾,我们坚决将战争进行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苏接连出手

日本这样的表态彻底激怒了美国,美国内部开始加紧完善关于进攻日本本土的“没落计划”,决意给日本一个狠狠的教训。

然而,考虑到日军在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中那种明知必死也不投降的疯狂,和这种疯狂给美军造成的伤亡,美国内部有不少人对于进攻日本本土心存忧虑。

如果按照日军之前的抵抗水平,进攻日本本土可能会导致美军百万人伤亡,这是美国不愿承受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不久前成功爆炸的原子弹吸引了美国高层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投放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定会造成极大的平民伤亡,导致许多人都不认同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但是在日本平民和美军士兵的生命之间,美国政府很快做出了选择。

起初,有人希望在日本较荒芜的地区投放原子弹,对日本进行威慑,迫使日本投降。

然而,考虑到日本法西斯的顽固性,美国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日本政府封锁消息,民众茫然不知,起不到任何效果,因此最终还是选择直接将原子弹作为武器使用。

美方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苏联、英国方面的认同,于是,在向日本民众投放过要求暂时离开的警告传单后,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之后,广岛顿时成为一片废墟,日本政府也确实终于感到了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迅速加紧与苏联接触,希望苏联能够为他们调停,让日本“体面地停战”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苏联方面从日本代表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急切,这下苏联也着急了。

美国一直对《日苏中立条约》很不满,早就在催着苏联赶紧对日本宣战。

但是苏联不想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而美国也不得不考虑到苏联是欧洲战场上的主力,最终,在雅尔塔会议上,双方达成了妥协,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对日宣战。

苏联方面也对日本陆军的难缠深有体会,之前的诺门坎战役,虽说最终苏联把日本打怕了,但是苏联红军的牺牲可一点都不少。因此,苏联原本是不打算第一时间就出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现在看来,如果不赶紧出兵,说不定还没等苏联动手,日本就已经投降了,这对苏联争取战后利益非常不利。

于是,8月8日,在见到日本大使佐藤尚武时,还没等佐藤开口说出自己请求苏联调停的筹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就打断了对方。

莫洛托夫告知佐藤,苏联已经加入《波茨坦公告》,日本想要停战唯有无条件投降,并通知日本,苏联将自次日(8月9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在通知之后,苏联丝毫不给日本准备的时间,9日零时刚过,苏军立即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总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对苏联的小算盘,心里十分清楚,为了不让这“最后一击”落在苏联手上,美国当即决定,把手头上仅剩的一颗原子弹赶紧给日本送过去。

于是,8月9日,美国不顾当天的天气并不适宜执行轰炸任务,下令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509混成大队出发。

原本,第二颗原子弹的投放目标是小仓的军火库,然而由于云层的阻碍,机组成员在小仓盘旋数圈也未能找准目标,反而被当地防空部队发现。

由于高射炮的威胁,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只得放弃了原定目标,转向备用目标——长崎的兵工厂。

长崎的天气同样十分糟糕,眼看飞机油料即将耗尽,机长下令转用雷达瞄准投弹,然而就在这时,投弹手发现云团间有一道缝隙,从中正好能够观察到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验丰富的投弹手立刻抓住机会,进行目视投弹,不过,糟糕的瞄准条件最终导致投弹偏离原定目标2500米之多,落在了两座兵工厂之间的浦上河流域。

这种偏离对正常轰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误差,然而对原子弹来说,却不算什么,在原子弹爆炸之后,整座城市都被波及,两座兵工厂也都被炸了个粉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顽固法西斯分子的疯狂

在美国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日本政府其实就慌了。

日本高层对于民众的性命,其实从来不曾在意,不然他们也不会做出要民众“一亿玉碎”以“捍卫国体”这种疯狂的决定。

然而,对于自己的命,有不少日本高层还是十分珍稀的。

以前,作为高层,他们都在后方,有最严密的安保,要死也肯定是最后死,所以敢于叫嚣“一亿玉碎”。

但是原子弹之下“众生平等”,就算他们躲进掩体里也逃不过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赌注从民众的性命变成了自己的性命时,虽然仍有部分狂热法西斯分子主张“宁死不降”,但是天皇和另外一些高层却怂了。

不过,此时,他们还能够寄希望于这样的大杀器成本高、制造难度大,美国说不定只有这一颗,同时对苏联的“调停”抱有期待。

在这种心态下,日本政府还能够勉强齐心协力,继续在国内遮掩事实,宣称广岛是“遭遇陨石降落”,而非如盟军宣传的那样被“新型炸弹”摧毁。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第二颗原子弹,这些人就再也坐不住了。

9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会议上,日本外相东乡茂德等人抢先开口,认为只要盟军愿意保留天皇政体,日本就可以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那些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仍在叫嚣“死战到底”,但是已经怕了日本天皇迅速表示,自己赞成东乡的意见。

然而,当日本方面将自己的意愿传达给盟军之后,却得到了盟军“日本没资格提条件”的回应。

不过,美国给日本留了个口子,没说要求废除天皇制,而是表示日本未来政体如何,应该由“日本国民来决定”。

消息传回日本国内之后,日本天皇与尚存理智的高层一边绝望,一边自我安慰,既然没明说废除天皇制那就是可以保留,到底还是选择了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8月14日,尽管内阁中的法西斯顽固分子强烈反对,裕仁天皇依旧宣布要投降,还假惺惺地声称:“天皇国体这是我个人的小事,拯救臣民,使日本不再遭涂才是大计。”

天皇已经做出了“圣断”,大臣们自然只能遵从,大家一起对着投降的诏书咬文嚼字,最终硬是拟出了一份只字不提“投降”、“战败”的投降诏书。

当然,日本自己不会管这份诏书叫投降诏书,他们的说法是“终战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15日中午,天皇的录音通过广播传遍了日本全国,这是许多日本国民第一次听到他们的“现人神”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听到天皇诏书之后,不少日本民众恸哭不止,许多军人无法接受“臣等仍欲死战而陛下先降”的现实,坚定地认为天皇受到了蒙蔽。

那些最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更是不甘心,有许多军队甚至为此发生了暴动。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日本已经不得不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现实。

9月2日,盟军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举办了受降仪式,日本代表狼狈地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盟军代表们纷纷在投降书上签字,当最后一位代表也在纸上落下姓名之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兴奋地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希望世界永久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加讽刺的是,被那些狂热者们以生命来维护的日本天皇,事后被证明是在投降当中表现最为积极的一个。

由于天皇的表现是如此配合,以至于盟军甚至改变了初衷,没有如预定那般将裕仁当做特级战犯来审判,甚至支持他继续当天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图文夏日征集令#参考资料

日本侵略这接受投降内幕 高士振 文史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梁尔东 黑龙江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无条件投降论述 蒋立峰 日本学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长的一周:投降前,日本如何“垂死挣扎”拒绝承认失败 海外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