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接入智慧监管平台要不要花钱?”“智能化改造费用多少?”“是不是能保证我们收益提高?”......6月14日,一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的“辩论会”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召开,现场20多位小水电业主围绕小水电提质升级发出种种疑问,问题与矛盾来源于实践,如何解决问题,将基层工作真正做到百姓心坎上,近年来苏仙区围绕小水电改造下足了一番“狠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仙区召开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工作推进协调会。何彪摄

郴州市苏仙区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苏仙区内河流星罗密布,水系纵横交错,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达的水资源和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苏仙区小水电站的蓬勃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苏仙区境内有小水电站85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0.4万千瓦,并且绝大多数分布在偏远山区,设备老旧情况严重,安全监管和生态环保形势严峻,亟待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面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时代新要求,苏仙区该如何破局?

“我们经过对全区小水电全面走访和市场考察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兼顾安全监管、生态保障和高效发电的新模式,走出了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苏仙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昭生介绍了有效破解小水电监管和发展难题的“苏仙路径”。

智慧监管,“平台化”提高管理效能

小微水电站的安全监管一直以来都是行业难题,因为电站一般分散在偏远大山里,山高路远,监管难度较大,所以目前各地仍然普遍采用传统人工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管,“由于交通不便我们往往一天只能检查一个电站,而且还面临诸多风险,效率很低,检查后整改执行的效果也难以保障。”多次参与人工现场检查的刘春红对此深有体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时间成为苏仙区小水电发展的桎梏。“我们通过与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广泛交流,最终确定打造一个行业智能监管平台即苏仙区水电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并建设苏仙区水利水电智慧监管服务中心,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实现小水电的远程智能安全管理。”苏仙区水利局水电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负责人邓志伦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仙区水利水电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正在运行中。何彪摄

智慧监管服务平台的“横空出世”实现了小水电监管有的放矢。据介绍,该平台结合生态放流监管需求以及电站智能化改造需求,整合了电站生态放流数据、电站生产数据、河流及水库防汛数据,并通过智能监控、智能报警、智能推送等功能,真正打造了行业首个兼顾生态效益、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

“生态流量异常我们就能收到短信提醒,也可以通过手机上报电站巡查的结果,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管理需求”,郴州湘泉水电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新法已经完成了全部12座小水电站的增效扩容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比改造前发电效率至少提高了30%,对于我这么多电站来说,增加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邓新法是苏仙区小水电改造的“领头羊”,尝到改造的红利后,他正在把自身的经验向更多还在观望的业主传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新法公司内运行着的智慧监管平台。何彪摄

提质升级,“智能化”赋能绿色发展

小水电绿色化改造是从“效益优先”转向“生态优先”进而达到生态与效益双赢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3年水利部就出台了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经过几次改版,2019年水利部出台最新的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作为水电行业的通用标准,但是,对于行业数量最多的装机2000KW以下的小微型电站来说,即使是最低的三级标准,这些小微电站也很难达到。

如何因地制宜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实现小水电的升级改造?苏仙区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3月,苏仙区结合2000KW以下小水电站实际情况,发布了切实可行的小水电站监管标准《小水电安全保障、绿色提升十二条》,自此监管标准实现了具象化。

此外,为推动小水电站的升级改造,苏仙区水利局积极对接各设备厂家,鼓励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对于装机1000KW以下的电站,业主对电站升级改造动力不足,各地的改造比例普遍低于30%,究其原因主要是电站业主认为电站改造投入较大,出资改造意愿低,另外就是对改造后电站效益提升情况不了解。”苏仙区水利局副局长陈亚东道出改造中存在的阻力。

针对这个问题,借助监管服务平台智能发电管理功能,苏仙区水利局积极寻找行业更具性价比的设备厂家,为业主尽可能降低电站改造成本;同时通过平台手机APP,可以对同区域、同类型电站发电情况对比,让电站业主通过对比了解智能化改造的效益,发现现有人工发电的不足,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电站业主转变观念,调动业主改造积极性。

“实现小水电升级改造后,村集体收入由原来对外承包的两万多元变成现在的二十多万,现在靠小水电的收益,村里的水泥路修起来了,路灯装上了,未来可能进行分红,村民们别提多高兴了。”苏仙区堆上村党总支书记陈余亮说小水电现在对于村集体来说就是一棵“摇钱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仙区堆上村电站已经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升级。何彪摄

集控管理,“集约化”提升运维水平

“集约化管理对于小水电的整体发展和效率提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集约化发展产生规模效应后,我们最后就能做到全区、全市乃至全省‘一张网’,真正实现网格化运营管理。”在苏仙区水利水电监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的辖区内小水电站的监测数据说。

当前,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小微水电站普遍存在着“小散远”的问题,因为找不到且请不起专业发电管理人员,小微电站基本是在当地就近寻找附近农村留守人员负责发电,更多的电站聘请的是当地老年夫妻,吃住在电站,缺乏基本的发电知识、安全管理常识以及健康的身体状况,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方式安全运行风险极大、运行效率极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多次组织小水电站业主进行培训,宣贯集约化运维的优势,同时借助监管服务平台,推出小水电智能化运维管理标准,鼓励有条件的电站实行分区域、分流域推行电站数字化、集约化、智慧化管理。”苏仙区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服务部工作人员黄峰介绍说,通过鼓励并指导管理规范的国有电站、民营发电集团及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企业开展智能运维服务,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区1/3以上的小水电基本实现集中控制、联合调度、“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初步建成全区小水电运维中心。

此外,为了解决业主在改造中资金困难的问题,苏仙区水利局会同湖南省水利厅、郴州市水利局,联合运维公司,积极与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对接创新推出“取水贷”业务,彻底打通了小水电改造、管理、资金、监管整个产业链条,真正建立起全区小水电绿色生态发展的长效机制。

当前,伴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调整,小水电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以苏仙区为起点的一场小水电改造“绿色风暴”必将席卷而来。(何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