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消息称,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对部分股东透露,公司正在考虑将治理结构转为营利性福利(non-profit benefit)公司,不受非营利董事会的控制。据悉,其竞争对手Anthropic和xAI目前也正采用这种方案。

若董事会讨论通过,OpenAI或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目前该公司估值为860亿美元,Altman也可能借此机会入股。

不过知情人士称,内部人员对于重组的意见并不一致,Altman和董事会成员最终可能会敲定其它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构混乱下自救?

在美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非营利性公司受法律保护,少数股东无法因“不优先考虑股东”而起诉公司;营利性组织则需要同时满足客户与投资者,否则将陷入破产危机,有助于遏制管理层的不当行为。

而实际上,OpenAI的公司结构极为特殊,其营利性部门完全受非营利性组织的母公司拥有并控制。OpenAI之前的“人事变动大戏”也凸显了这一混合结构混乱的缺点——非营利性的董事会未指明分歧所在便直接罢免了公司的创始人。

在创办OpenAI的营利部门之初,Altman希望限制持有股份的董事会成员人数,故并未持有该部门的股权。若公司转向新架构,他便有望获得一笔可观的股权。微软和其它投资者也希望他能够获得大部分股权,从而可以更加专注于OpenAI的发展。

众投资方力挺

多年来,一部分微软高管一直倾向于将OpenAI转变为一家成熟的营利性公司,认为该结构可以让微软通过董事会席位和股东投票权的形式,对OpenAI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据悉,OpenAI的营利性组织此前曾承诺,将向微软和其他投资者支付其一定比例的利润收入,最高限额将按年递增。也就是说,微软在偿还资本投资之前,可获得OpenAI 75%的利润,并在一定的上限之内,获得49%的后续利润。

此外,任何外部投资者都不是该非营利董事会的成员,微软仅拥有观察员席位,并不具有投票权。OpenAI调整后,将取消股东的利润上限。

除了微软,OpenAI的直接投资者还包括Reid Hoffman基金会、Khosla Ventures、Y Combinator、Y Combinator 合伙人Paul Buchheit以及密歇根大学。

且多年以来,Thrive Capital、Sequoia Capital和Founders Fund等也一直从OpenAI的早期投资者和员工手中购买OpenAI股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营利化早有预兆?

OpenAI“营利化”的消息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上个月就有消息称,Altman所以要将OpenAI推上营利道路,是因为公司需要以此“激励措施”,从投资者处吸引来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而若公司不具备营利性质,则无法达到此目标。

当前,OpenAI的年化收入已经超过34亿美元,比六个月前增长了一倍还要多;而截至2023年底的12个月内,该公司的年化收入仅为16亿美元。

而且不久前,OpenAI才刚刚宣布聘请了社交媒体公司Nextdoor的前行政总裁Sarah Friar担任OpenAI的首任财务总监,进而引发了市场关于该公司预备进行IPO的猜测。资料显示,Friar之前曾担任美国最大支付平台之一Square的财务总监,兼任沃尔玛的董事会成员。

对于上述传闻,OpenAI回应称:“公司仍然专注于打造让所有人都受益的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是我们的核心使命,并将继续存在。”

众说纷纭的未来

OpenAI一些现有投资者表示,该公司上市的压力很小,因为它可以继续允许现有员工和其他人通过定期的二次股票发行出售其股票,例如SpaceX和Stripe的股票发行举措。去年,OpenAI为员工进行了两次此类发行,共计套现超8亿美元。

麻省理工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和Simon Johnson曾指出,从人事变动一事看来,尽管非营利组织董事会强加阻挠,微软仍力挺Altman回归OpenAI,这或许表明了OpenAI的追求目标已经转向了商业价值(利润),而非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不过,就算OpenAI真的转为营利性公司,也同样可以与OpenAI当前的非营利组织拥有着相似的使命,即“打造为人类谋福利的人工智能”,同时让投资者可以更快地获得此前投入约140亿美元资本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