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着伤病比赛,是运动员的常态,能不能克服伤病,自己心里最清楚,或者说,你愿不愿意付出代价。”——姚明

没有六十分万岁,这便是职业运动员所面临的残酷现实。姚明曾说:“承受伤病,是运动员的工作,是职业运动员的如影随形的伴侣。”在体坛,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有着伤病,它来自积劳成疾,来自带伤上阵的责任。多少运动员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最终却没能捞到一个“世界冠军”的名头,退役后饱受伤病困扰,生活堪忧。

事实上,哪怕拿了世界冠军,有的天才运动员依旧因着命运作弄,十分落魄。樊迪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她是上世纪80年代末该领域最优秀的队员之一,16岁成为继马艳红之后,我国第二个女子体操世界冠军。但樊迪如今却落魄啃老,有家难回,饱受伤病困扰,此前还常常受到恩师黄玉斌接济。樊迪身为世界冠军,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年纪的世界冠军

樊迪于1973年出生于上海市长宁区,她7岁进入当地业余体校学体操,2年后又进入了上海市体育学校。12岁时,表现突出的樊迪便入选了国家队。之所以进步如此顺利和神速,是因为她出生于运动世家,继承了优秀的运动基因,受父母影响,深谙勤学苦练的重要性。

来到国家队之后,樊迪师从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当时樊迪是黄玉斌在担任女子体操教练时带过的首个弟子,二人关系很好。来到国家队之后,樊迪在教练的带领之下,训练得越发刻苦。

3年后,樊迪首征全国比赛,便获得了跳马和高低杠的两项亚军。这一年,樊迪替补上场,在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代替受伤的队员,在单项和团体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樊迪的高光时刻是在16岁和17岁。16岁这年,樊迪陈成为继马艳红之后我国第二个女子体操世界冠军。次年,她夺得了女子全能全国冠军和第11届亚运会的高低杠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迪年纪轻轻,但是面容姣好,成绩大放光芒,当时被誉为体操界最美的一颗星。但是在亚运会夺得金牌之后,17岁的樊迪竟在巅峰时期急流勇退,退役进入学校,引起一片叹惋——她明明可以一直在体操上走下去,明明前途一片大好。

阴差阳错的选择

樊迪退役之后,先去了佛山的李宁学校当教练。因为她年纪太小,考虑得并不多,把户口调到了佛山,这也为她有家不能回的境遇埋下了伏笔。

彼时她未来还有很多可能。后来,樊迪前往美国担任体操教练,其赴美原因据说是因为她爱上了一位美国人。但是,樊迪因为进行了十年的大强度体操训练,也落得浑身伤病的境地。所谓恋情并未开花结果,加之父母年纪大了,樊迪便从美国又回到了深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的辗转漂泊使得樊迪想回到上海,但是早年她武断地把户口迁出上海,而今再想将户口迁回上海,却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回国后,樊迪一直呆在父母身边休养身体。十年的体操训练带给了她“世界冠军”的称号,却也让她的后半生陷入无穷无尽的伤病困扰之中。

不过,樊迪的体操生涯到底给她带了些馈赠。尽管樊迪退役后基本从体操界销声匿迹了,她却尊师重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教练黄玉斌发发短信什么的。后来樊迪年龄也越发大了,因着需要治疗伤病,樊迪的经济条件并不好,黄玉斌总是会给她些钱,接济她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因着时间过于久远,发生了太多事,两人最终换号,也失去了联系。樊迪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不得不依靠年迈的父母生活,靠啃老度日,可谓相当落魄。

可曾后悔?

樊迪虽然从体操圈中隐退,却总归刻苦训练了十年,在运动场上曾挥洒青春、汗水,乃至血泪。她关心体操和体育界,多年来一直关心着体育事业。北京奥运会前夕,樊迪还来到体操馆看了看黄玉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樊迪退役之后5年,彼时22岁的她还在日本福冈大运会上复出,只是她缺席了5年的专业训练,并未砸出什么水花来。此后多年的这种关注,或许是她在后悔,当初若没在巅峰时期退役,她兴许会有更多的成就。但“如果”的事说不准,若是她再训练几年,伤病更严重也不是没可能。

无论是在体坛奋斗十年导致浑身伤病,还是巅峰期退役而失去更进一步的辉煌,抑或是将户口迁出上海导致如今有家不能回,在这些人生的关键选择上,樊迪做出的选择总留下了遗憾。但世间安得双全法?樊迪在做出这些选择时,也得到了她当时想得到的。而世人只有叹一声命运弄人,怀念少年时期美丽强大的樊迪,祝福她尽快度过难关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樊迪的境遇也折射了职业运动员的伤病问题。他们为国争光,却因单一重复的高强度训练、有时候不得不延误的治疗而饱受伤病困扰。退役前,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受与有荣焉的国人瞩目。退役后,他们却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虽然荣耀和伤疤都是他们为国哭过、笑过、奋斗过的证据,但这是种现象,还是需要得到国家充分的重视和必要的处理措施的。

不过,顶着伤病比赛和训练,也都是樊迪这般的职业运动员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那一颗颗爱国的心当时只顾为国争光,那一双双年轻的眼睛当时只能看得到“更高、更快、更强”的标识。或许他们余生会因伤病后悔,但他们知道,当时若不为国冲刺100分,何尝不是余生的莫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