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底有多难?接近六成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低于 6000。根据麦克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 2024 年就业蓝皮书,2023 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月平均收入是 6050 元。虽然比 2022 年的 5990 元涨了那么一点点。但整体来看,高收入的岗位仍然是稀缺的。

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还是很大的,有 57.8%,接近六成的本科生月收入低于 6000,即在 6000 元以下,可月入过万的比例呢,只有 7%。

而造成这种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专业的选择。我看了一下,不说前十甚至是前二十的高薪专业,都集中扎堆在与高科技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里。比如 IT、电子电机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领域。

而另一个因素就是地域和城市,根据报告,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月平均收入更高,而且毕业三年后的持续增长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呢,平均薪资 6691 元,高于其他经济区。很明显,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在这些城市工作生活,其所需要的房租啊、开销等等成本也相应地会更高,那可支配收入也就自然会被压缩。

当然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些数据统计的都是毕业半年后找到了工作的人,可实际上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有很多一部分选择了慢就业。也就是暂时没有具体的工作打算,还有自由职业,比如做自媒体、开网约车这种。当然还有考研、出国继续学习的,包括创业。

所有这些比例这两年全部都在增长。根据智联招聘的 2024 年大学生就业率调研报告,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已经降到了 55.5%。要知道和 2000 年的 95 万大学毕业生相比,2024 年的 1179 万已经翻了 12 倍。可每年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所以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很多人感到迷茫。

根据报告,有 36.2%的大学生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迷茫是他们找不到工作的首要原因。而在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里,稳定性的重要性这两年不断在提高,认为工作稳定最重要的比例。今年的毕业生比去年又飙升了百分之几时,而有接近九成的毕业生都认为找好工作那是理想,实际上能找到工作就行。当然,这也是大学生们越来越务实的态度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