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志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本文字数:1584字

阅读时间:4分钟

沙特与美国之间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在今年6月9日到期后,沙特选择不再续签。这一消息近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全球去美元化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谓的“石油美元”协议是指1974年美国和沙特之间签署的秘密协议,沙特要求所有从该国购买的石油均须使用美元支付,而美国承诺对沙特提供安全担保。由于沙特在中东及石油出口国中的领导地位,这一协议得到很多石油出口国的跟进。通过该协议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沙特出口石油获得的石油美元还自动进入美国国债市场,丰富了美国国际融资渠道。

然而50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沙特选择放弃与美国续约。第一,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70现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沙特石油最大的买家。如今美国已经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和沙特的主要竞争对手。相反中国成为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中国每年进口约占沙特石油出口的1/4左右。第二,沙特面临的安全局势发生变化,对美国安全担保的需求下降。2023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同意恢复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安全矛盾在新的机制下得到缓和。第三,沙特自主意识的崛起。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及对以色列的偏袒下,沙特无法依赖美国成为地区乃至世界一流强国。沙特寻求摆脱美国和实现自立自强的意识逐渐增强。当然,美国没有能够迫使沙特续约本身也体现出美国影响力削弱的一面,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相比沙特选择放弃续签的原因,人们更关心放弃续签的影响。事实上,放弃续签在短期内并不会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出现美元体系或者美元霸权的终结。这一事件对国际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影响是渐进式和缓慢的。与“石油美元”协议签署自动使所有石油交易使用美元不同,协议终结后其他货币是否被接受用于石油交易,完全看石油出口国是否接受进口国货币。这完全由石油进出口双方的博弈决定。

作为石油出口国在决定是否接受某种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时,需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包括这种货币的安全性、有用性,也包括超越货币本身的国家间安全、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因素。如此看的来,大多数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自然而然不会成为沙特接受非美元支付的选项。可以预期的是,短期内大多发展中国家将仍然只能通过美元、欧元等少数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货币用于进口沙特石油。

然而协议的终结也为推动中国和沙特之间,以及第三国使用人民币购买石油创造了条件,也为促进人民币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创造了有利因素。毕竟中国本身就是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目的国,而且沙特也是少数对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之一。中国目前进口约占沙特石油出口的1/4左右,即便是初期有部分比例实现由人民币进口,也会是相当大规模。

中国与沙特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和光明的合作前景。首先,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大国,可以在沙特未来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我国可以积极推动双方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广泛的深度合作。在2022年迪拜世界杯和沙特未来城等建设项目中均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和建设实力。其次,沙特作为少数全球性拥有海外净资产国家,在开展人民币合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沙特国际收支头寸中以国外资产为主,海外负债较少,因此持有人民币资产不会存在资产负债错配的天然局限。第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未来若干年后全球可能进入一个低化石能源价格的新时代。沙特等中东能源出口国面临着迫切的产业多元化布局需求。目前我国已经与沙特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未来的合作中如果双方能够探索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和更加便捷的合作机制,将是为实现更大的双赢创作新的机遇。

因此虽然短期内对人民币化和美元地位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但是毕竟为未来全球金融格局的变革开启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是值得欢迎的。

文章仅作为学术交流,不代表CMF立场。

王孝松:持续提升开放广度力度深度

李三希: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与策略建议

刘伟:“宏观经济治理”: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重要成果

黄石松:推进中国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落地生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