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到底还能做些什么?”

当陈嘉映与北欧哲学家希尔贝克、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在旅途中漫谈,几位哲学家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更加解释了人们对于智识的看法:“成熟的智识努力,就应该是尝试去维持某种中间地带的存在,使得不同观点的人们,以理性或半理性的方式,一起讨论问题”;“我们的感受并不都是天然正确的,感受需要和现实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哲学被视作一种超越学术范畴的思辨方式,它没有垄断对真理的看法,而是激励我们去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与意义,这与《解释鸿沟》最初的想法相呼应。节目以理性和智性内容为主,提供了对理论书籍之外难得的体验,用“问题”启发更多人从现实生活的细节入手,用哲学的视角去探索个体存在的深层次含义,引领人们重新反思当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取向。

在讨论“颜色去哪儿了”“快乐有无真假”之时,实际上谈论的是“感受的流失”“心灵的迷失”,以及“自我意识的消失”。这种哲学上的深入探讨,将观众引向更广阔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层面。正如陈嘉映在片中所言:“我当然不只是在问颜色,我想问,我们的幸福快乐、笃信或追求、心灵的位置和真相。”这句话凸显了对生活中关键议题的关怀和思索,超越了简单的外在表象,涉及到灵魂深处的根本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哲学作为一股智慧的泉源,能够激励我们从其中汲取力量,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困难。节目敢于深入探讨人生中的苦难和挑战,引导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帮助我们保持前行的动力和勇气。比如,陈嘉映提到的“遇到困难,熬过去,没错,我一般会用扛这个词”,这样的最为质朴的语言反而能够赋予人们更多的力量去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残酷,努力克服困境。

在最后退休前的最后一课上,陈嘉映与学生围坐,“弄清楚你自己信什么,你要活出你真正信的那个东西”这里除了让观众感慨哲学讨论氛围之浓厚,以及师生情谊令人之动容外,也不由得发出感叹,“他们对个体意义的思考与观点,一下击中我的内心,就像明灯一样照向前方很多选择。”《解释鸿沟》总会在不经意间能够给予到我们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思考框架及内在力量,从而帮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勇气,迈向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真正值得讲述的话题和真正值得深耕的题材,必定是能在当今社会,能够激起广大观众深刻哲思和情感共鸣的。作为2024年最值得观看的一部纪录片,由腾讯视频出品,尤里卡工作室研制的《解释鸿沟》用自身的创新姿态,以及对于哲学话题单刀直入的勇气,逐渐成为智识领域思想类纪录片的标杆。它不断给予在不确定中的人们一份温暖、理解和意义,为他们朝向未来的前行带来一份笃定的动力,这种引领和启发,让对话不止于对话,而成为真正改变思想、践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