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春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那么的焦头烂额。

东北战场的大好局势,在林彪几年的旁敲侧击之下,本来一直散发着珠光宝气的金玉大碗,成了几块零落的碎片。郑洞国守在长春,可蒋介石心里清楚,长春已经是一座死城,谁去了也没有用,不仅长春如此,沈阳也同样守不住,早晚的事情,蒋介石此时最头疼的事就是,城池可以丢,但是兵却是万万不能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蒋介石

一想到这里,蒋介石又想到了那么不听从命令的卫立煌,一股怒火猝然而生,但是现在的蒋介石完全在仰仗着这位虎将,因此还不能撕破了脸,只能强压下怒火,尽可能心平气和的和卫立煌去商量对策。

蒋介石要求卫立煌将东北的主力部队撤至锦州,沈阳和长春只留下少量的部队进行防守就可以了,谁知卫立煌当即就站起身来反对,他认为现在部队还没有整训好,现在行军只会在中途被解放军吃掉,因此坚决不同意蒋介石的意见,两个人也因此不欢而散。

而就在蒋介石努力说服卫立煌的时候,毛主席对于东北战局的形势也开始担心了起来。毛主席明白,一旦蒋介石说服了卫立煌,将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撤到锦州,那么我党将东北国民党军全部拒之关外的战略意图将彻底破坏,一旦东北兵力撤出东北,不仅仅会增强华北的国民党实力,而且想要再找机会歼灭他们将会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主席在西柏坡

因此,从1948年的2月开始,毛主席就指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攻下锦州以实现“关门打狗”十分关键。

然而,此时的林彪却是另有想法,他整天都面对着地图,冥思苦想,毛主席多次催促他早下决心,进攻锦州,林彪身边的罗荣桓和刘亚楼也是急得团团转,但是林彪却始终都不为所动,几天之后,他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

林彪在电报中写道: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又有15万国民党重兵把守,如同攻打四平一样,久攻不下,必然因为敌军的援兵涌至,而陷入被动之中。此外,要打15万人设防的锦州城,必须要用到大规模的重火力武器,以及六七十万人的后勤供应,这样庞大的供应需要大量的汽车和油料,一旦油料耗尽或者遭遇空袭,我军缴获的大批机械化装备又会全部丢给敌人,解放军也难以安全撤出战场,从而陷入危险的境地之中。相比之下,长春距离我军后勤基地比较接近,而且受敌最弱,受援最困难,眼下攻打长春才是上上之策。

电报发回到西柏坡之后,毛主席拍案而起,大发雷霆:“这个林彪,我看就是胆子太小了,二月份就叫他南下北宁线,两个月过去了,他却还是迟迟不肯行动,还要先打长春,不然,我去东北带兵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主席和周恩来在西柏坡

周恩来看毛主席发了脾气,赶紧上前劝说:“主席,林彪似乎有自己顾虑,既然他要打长春,那就让他试试吧,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加表明南下北宁线的重要性,让他尽早下进攻锦州的决心。”

毛主席十分不悦地在房间里走了好几个来回后,挥了挥手说:“也罢,那就让他先试一试吧,不试一试,他是不会下决心的。”

4月22日,林彪攻打长春的计划勉强得到了批准,毛主席以少见的批评口气在电报中说:“我们同意你们先攻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要比先打他处有利一些,但绝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者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锦榆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有些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长春的时候会要遇到,特别是长春万一不能攻克的情况下,更要遇到。因此,你们自己,特别是在干部中,只应当说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是有利的,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自己以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主席

从电报中,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的意见仍然是南下北宁线,全力攻打锦州之敌,而之所以同意先打长春,也完全是因为战场的实际出发,给予前线指战员充分地信任和尊重。林彪看着毛主席的电报也是默默不语,过了许久之后,他才下达了命令:“围攻长春。”

那么,东野打下长春了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攻打长春的进展十分不顺利。

为了打下长春,林彪派遣了7个纵队的兵力进行攻城作战,2个纵队在四平以南阻敌增援,3个纵队在沈阳附近牵制敌人。而面对着人民解放军的迅速集结,枯坐城头的郑洞国被猛然惊醒,犹如一头困兽一般的郑洞国,率军主动出击,占领了长春西北30公里的小镇。

林彪见郑洞国率先出战,立即命令一纵和六纵前去迎敌,哪里知道,这一出手就碰上了硬钉子,一场恶战整整持续了3天,才把出城的国民党军又打回了城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春守将郑洞国

虽然我军成功地歼灭了敌军的两个团的兵力,颇有战果,但是我军并没有对敌军形成绝对的优势,长春的守敌也并不像林彪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初次交战,林彪就已经发现他们的实力依旧强大,硬攻长春,当下没有绝对的把握。

之后,林彪不得不将进攻长春的计划,改为了一场“围攻战”,即以一部分兵力对长春进行久困长围。毛主席又多次询问林彪具体的情况之后,最后同意了他的方案,但是,毛主席同时也指出:围困长春要立足于打,而不是立足于围而不攻,东野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尽快完成下一步入关作战或者在冀东、锦州地区作战的准备。

但是林彪却并没有将毛主席的建议听进去,依然计算着长春的攻守力量,一直到过了50多天之后,进攻长春没有一个有把握的方案,围绕长春又没有围点打援的机会,反而是我东野全部兵力都被拖在了长春,林彪这才回电中央:“放弃攻打长春,同意大军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林彪在东北

毛主席长出了一口气,说道:“这个林彪,转个弯儿还真是不容易!”当下立即回电:抓紧时间,争取在8月间在北宁线和承德一带打响战斗。

但是,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林彪的这个“弯儿”却是还没有完全转过来。虽然林彪同意了大军南下,但是在总的战略意图上,他还是把长春作为重点,此次南下只是想打辽西走廊北宁线上的几个小城市,对于锦州,林彪还是决定先放一放。

原来在东北的数年征战,连续攻打四平和长春已经慢慢在林彪的心中产生了对攻坚战的畏难情绪,毛主席一眼就看出了林彪的痼疾所在,向他明确提出:“作为一名高级军事将领,必须要有敢于和国民党大军打大仗的信心和勇气,此次南下作战,首要目标是锦州和唐山。”

毛主席的这一明确指示给了林彪当头一棒,然而林彪对于锦州之战还是充满了犹豫,连续数天给毛主席发去电报,先是提出要华北地区的配合,又说自己的粮草尚未准备好,南下的途中桥梁已断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林彪和罗荣桓

终于,毛主席怒火又起:“林彪所提出的困难全是借口,速给林彪回电,原话不变。”接到毛主席回电的林、罗、刘三人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如此口气的电报,再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一面委婉说明具体的情况,一面坚决表示:立即南下。

在经过紧张的粮食筹备和道路抢修之后,林彪于8月29日向各个纵队下达了战斗动员令,东野各处火车站秘密登车,运送部队的列车全部用棚车,前门加锁,贴上封条,短短9天的时间,十万大军就已经秘密、安全、迅速地抵达辽西,大决战的序幕已经悄然拉开。

然而,就在林彪将东野刚刚制定的作战计划发送给西柏坡之后,毛主席的眉头却再一次皱了起来,毛主席怒道:“这个林彪,还是不愿意打硬仗,看看这个计划,他将兵力重点部署在锦州和沈阳之间,这依然是准备打援,重点消灭来援敌军,根本就不想全力攻打锦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主席《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手稿

毛主席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随即转过身对周恩来说道:“他这个样子...”周恩来随即接过了话头,跟主席建议道:“不如我们制定好新的作战计划,直接发给林彪好了!”

几天后,毛主席正式向东野下达指令:你们应当使用主力攻打锦州一线,并时刻准备歼灭长春和沈阳两地的守军。如果你们将重点放在打援,长春和沈阳的敌军可能因为威胁太大而不敢出动。同时,锦州一线的敌军也会趁机龟缩到锦州和唐山两地,那样,锦州就更不好打了。所以,你们必须要下两个决心:第一,要确定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第二,要坚决确立打大仗、打一次前所未有大歼灭战的决心。

毛主席一锤定音的部署,让林彪再无他想,他面无表情的吩咐道:“按照新的作战方针全面部署。”

按照毛主席的作战计划,林、罗、刘三人拟定了第一步的作战计划:以东野三、四、七、八、九、十一纵、二纵的五师、炮纵主力、冀热辽察军区独立第4、6、8师以及骑兵师全部,迅速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切断东北国党之间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林彪

同时,一、五、六、十纵与独立二师集结在彰武和新立屯地区,准备拦截沈阳方面的援军;十二纵以及5个独立师则是继续围困长春。一场旨在关闭东北南大门的血战即将展开。

1948年9月12日,金风阵阵的辽西大地上,突然响起了枪声,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十一纵在司令员程子华和政委黄克诚的带领下,从建昌出发,率先在北宁线上打响了进攻战,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昌黎、北戴河、绥中接连告破,兴城被团团包围,秦皇岛港与锦州城的联系被彻底切断。

在秦皇岛守军的求救之下,锦西的国民党军只好分兵向南增援,东野四纵、九纵分别从台安和北镇出发,将锦州北面的屏障,东野南下锦州的必经之地义县重重包围。几天之后,后续主力部队也到达了义县外围,四纵、九纵继续南下,进入了锦州城的外围,攻上了帽山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卫立煌

锦州城外突然响起了枪声,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脸色苍白,命令锦州城守将范汉杰无论如何要夺回帽山屯,结果,国民党守军在帽山屯苦战整整一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不得不再次撤回锦州城内。

锦州战事突起,惊慌不已的蒋介石派出参谋总长顾祝同亲临沈阳,命令卫立煌:立即空运49军增援锦州;同时由沈阳派出得力兵团向锦州进攻,以解锦州之围。卫立煌却是坚决不同意出兵,而这一争吵就已经过去了整整大半天的时间,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卫立煌才同意暂时出兵到巨流河一带,视具体的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而这大半天的时间里,东野八纵、九纵已经进逼锦州机场,七纵攻占了锦州以南的高桥和西海口,四纵12师进占塔山,切断了锦州城和锦西敌军的联系,二纵、三纵和炮纵则是完成了对义县的包围,四纵绕过锦州城攻克兴城,至此,林彪已经完成了对锦州外围的包围和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在锦州前线指挥作战

10月2日,林、罗、刘三人抵达锦州前线,很快好消息就传了回来,义县告破,然而,林彪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完,坏消息就接踵而至,林彪收到电报,国民党军正在增兵葫芦岛,对于攻坚战的畏难情绪再一次涌上了林彪的心头。

林彪担心华北的傅作义派兵北上,将会导致攻打锦州困难重重,一旦锦州久攻不下,野战军将被困辽西,而无法撤回,一想到这里,林彪翻来覆去就是迟迟无法下达继续攻打锦州的决心。

在东野已经包围了锦州城,箭已上弦的情况下,犹豫许久的林彪最终还是向中央发出了一封电报:“由于华北敌军向葫芦岛增兵,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两个方案:一是打锦州,但锦州战斗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解决,而且若葫芦岛之地出动,我们打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另一个则是回攻长春,困长春已经数月有余,士气必低,我军实力又大大增强,胜利的把握大为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刘亚楼、林彪、罗荣桓在东北

由于情况紧急,罗荣桓和刘亚楼在匆匆看过电报之后就连夜发出去了。但是当天夜里,罗荣桓却是怎么都睡不着,脑海中细细回想着电文,罗荣桓暗叫“不妥!”,锦州之战是关系到整个东北战局的大决战,中央军委已经批准,南线的攻势已经全面展开,如果现在临时改变计划,不仅仅违背了中央军委的意图,而且大部队回返,很有可能造成混乱。

一想到这里,罗荣桓再也躺不下了,拉起刘亚楼就一起去找林彪。林彪发出电报之后,同样没有休息,他的心里也在打鼓,毛主席已经多次就锦州之战的问题批评他了,现在战斗已经打响,自己发出去的那一份电报是不是太不合适了?

此时,见到罗荣桓和刘亚楼为电报而来,林彪也更加动摇了,但是电报已经发出,无法挽回,罗荣桓沉思片刻之后说道:“我建议不要等军委回电了,咱们立刻重新起草一份电报,表明仍要攻打锦州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恩来、毛主席、朱老总合影

10月3日早上9时,林彪发出了第二份电报,与此同时,第一份电报也已经到了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接过电报就火气又起:“这个林彪又想打长春!都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候了,怎么还要打退堂鼓?”

毛主席当即就连发两封电报给林彪:“现在绝对不能再考虑长春的事情,必须全力攻打锦州!”很快,林彪的第二份电报也来到了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这才转怒为喜,回电道:“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你们这样做,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希望你们大胆防守和坚决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

至此,林彪才真正放弃了攻打长春的念头,从10月7日开始,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指挥下向锦州发起进攻,10月14日上午十时,东野对锦州城发起总攻,整整31个小时之后,锦州城宣告解放,国民党守将、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被生擒活捉,东北国民党大军进出东北的大门被彻底关闭,所有的东北残余守军都成了瓮中之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锦州城下等待总攻命令的我军炮兵群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毛主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与强硬的命令,如果不是以锦州作为最先攻克的要塞,辽沈战役最后到底会走到哪一步那就很难说的清楚了,一旦40多万国民党守军进入华北,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孰高孰低,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