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衙庄安置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江度假区单元XH1711-R21-06A地块拆迁安置房项目

在浩瀚的自然中,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之韵。西湖区,正以其独特的智慧,将这份自然之韵融入城市血脉,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海绵城市画卷。

自2021年杭州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西湖区始终秉持科学统筹理念,以规划为引领,精心描绘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富美蓝图。通过科学布局区域化海绵城市建设范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全力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海绵城市的活力。

如今,西湖区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的比例达40%,充分展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显著成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

让城市越来越生态

一湖水与一座城共生共荣

细数西湖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防洪排涝调蓄工程的完工投用与生态修复成果的日渐显著,这片被誉为西湖“姊妹”的湖泊,正悄然展现她“湖隐深山 风光绝美”的诗意画卷。

历史上的铜鉴湖,风光旖旎,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风景胜地,更是杭城防洪排涝的重要屏障。然而,时光流转,钱塘江的泥沙淤塞和围湖造田等活动,让这片湖泊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旱季无水可取,雨季水难排出”的困境。每当暴雨来临,积水成涝成了当地居民的心头大患。

为了重现铜鉴湖的华彩,增强之江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2019年6月,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拉开建设序幕。经过两年多紧锣密鼓地施工,2021年12月,主湖区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开始蓄水。这一工程的竣工,不仅为当地群众解决了水患问题,更为这片湖泊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工程通过建设生态湿地、水源涵养区等海绵体,实现了对雨水的有效吸纳和净化。暴雨来袭时,这些海绵体能迅速吸收并储存大量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防止内涝灾害发生。同时,它们还能通过自然净化过程,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在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实施过程中,西湖区海绵办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每个细节,通过精心规划、科学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植被,打造出了一个既具有防洪功能又兼具生态景观的综合性工程。

如今,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已投入使用,且效果显著。雨季来临时,工程能有效地调节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防止内涝的发生;同时还能为周边区域提供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漫步湖畔,碧波荡漾,鸥鹭翩翩起舞。铜鉴湖项目构建起了水生、岸生、陆生植物全系列生态系统,拥有乔木53种、水生植物12种、造型桩景14种、地被29种,吸引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雉、白骨顶鸡等多种鸟类,构建形成了多样化生态体系;沿湖建设了38.72公里绿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石材、MC、竹木等,在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前提下,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里,是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也是西湖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有力佐证。

之江双浦铜鉴湖,凭借卓越的海绵性能,已成为系统化建设的核心区域。同时,杭州双桥(云谷)单元XH0206-08地块拆迁安置房、之江生态湿地及中水利用工程、杭政储出[2020]61号地块商业商务用房项目等53个海绵城市项目入选示范库清单,它们如同璀璨的新星,在西湖区的城市版图上熠熠生辉,共同书写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西湖区成功创建了13条省、市级“美丽河湖”,城市发展与山、水、林、田、湖和谐统一,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全市、浙江省前列。

让城市越来越品质

打造一批具备西湖特色韵味的精品工程

据了解,实现海绵城市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对湖泊河流、湿地、坑塘、沟渠进行保护和修复,留出足够的雨水涵养和生态调蓄空间;另一个则是通过绿色屋顶、透水地坪、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加强城市对雨水下渗、滞留、蓄积的处置能力。

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是西湖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典型代表。这一项目从2017年年初开始建设,同年9月竣工投入试运行。作为目前杭州打造出的最大单体海绵体,以及省内最大的单体屋顶海绵公园,项目在雨水管理和生态恢复方面表现出众。

具体来说,在其屋顶公园16000平方米的绿化屋面之下,埋藏着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路面、屋顶蓄排水板、景观水系等雨水收集系统。这些设施能有效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该项目每日最多能节约用水125.5吨,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此外,该项目还最大程度地运用透水铺装技术,利用砂石、卵石、彩色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建设公园内道路,使落在公园地表的雨水能较快渗入泥土下面的渗排管。同时,项目充分利用人工挖掘洼地、旱溪等方式汇聚雨水,并通过植物、沙土等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逐渐渗入土壤。

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因其出色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成功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这不仅是对该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成效的认可,也为其他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除了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外,西湖区还加速推进双桥云谷、之江度假区核心区块、之江文化中心等重点板块的海绵城市建设,着重打造了一批具备西湖特色韵味的精品工程,其中之江片区“大海绵”建设情况在杭州市2022年海绵示范城市绩效考核中获得住建部专家的一致肯定,为拼好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西湖版图作出贡献。

“对于未能充分理解海绵城市概念、设施建设不到位及进度滞后的项目,我们会下发整改单并要求反馈,确保西湖区海绵城市建设从顶层规划到绩效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我们将检查、整改情况实时反馈至项目督促App,每月定时上报建设进度与海绵城市建设投资金额,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信息化、可视化。”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区海绵办已组织15次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现场检查,共踏勘67个项目。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关乎城市的生态品质,更关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将继续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西湖贡献智慧和力量。”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城市越来越韧性

呼吸家园缔造百姓幸福乐园

一个个海绵项目的建设,让城市畅快“呼吸”,也让西湖区的居民享受到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家住龙坞葛衙庄的市民李明芬笑着说:“现在下雨后再也不用担心小区有积水了!”对此,龙坞集镇相关干部自豪地回应:“这是安置房建设实施了‘海绵城市’的结果。”

葛衙庄安置房不仅外观颜值高,更实现了蓄水绿化、减少污水排放、减缓城市内涝等多重功能,堪称“内外兼修”。小区采用透水铺装,人行道、车行道都采用了雨水可渗透的材料,还铺设地下水箱、储水模块,将雨水进行回收,实现绿化灌溉再利用。

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葛衙庄安置小区平均每年可收集雨水3.4万吨,这些水作为绿化用水,每年能为小区省下10万元的绿化成本。”同时,防涝能力提升了,这部分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同样可观。

一批批安置房应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让城市越来越有“弹性”,也成为杭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今年3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公布了2023年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项目清单,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单元XH1711-R21-06A地块拆迁安置房项目上榜,成为年度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作。

该项目坐落于风景如画的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93947平方米。项目团队巧妙运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让雨水在城市的怀抱中自由穿梭,让每一滴雨水都得到充分利用,还精心设置了三处雨水调蓄池,总调蓄容积为360立方米,能满足全年部分绿地灌溉需求,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

“该项目是西湖区第一个省级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项目。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征途上,西湖区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路径。”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前行路未竟,今朝当奋蹄。

在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西湖区将加强顶层设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与连贯性,积极推进区域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奋进“十四五”,西湖区将更全面、更系统地推进22平方公里重点核心区块的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致力于打造兼具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海绵城市典范。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