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仲夏好时节。行走万荣乡村,诗画村庄,一片繁花似锦好景象,一幅现代农耕图在记者眼前徐徐铺开。

“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万荣最美的风景在乡村,万荣悠长的文明是千年农耕文明。

万荣县持续推进“千万工程”,是时代使命,更是历史责任。几年来,该县经过不懈努力,累计财政投入8.8亿元,群众自发改厕、改电、改水、改气投入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亿元,建成了215个颜值高、气质佳、产业旺、生态美的高品质美丽乡村。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三大革命”落地见效,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期实现了“农村像城市一样美丽,农民像生活在城市一样幸福”的预期目标。

近日,全市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记者追寻全市上下“千万工程”推进的热情,看乡村巨变,观黄河潮涌,探时代脉动,记录万荣县乡村的蓬勃发展与各级关怀的激荡呼应。

水墨新晋南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走进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巷道干净齐整,仿佛与白云相连。道路两旁一排排民居白墙粉立,黛瓦云铺,像极了吴冠中笔下“白墙黛瓦,淡墨轻岚”的水墨江南。

极目远眺,能见汾河荣光,更赏黄河气魄,两河在此处交汇后,奔涌南去。大河东岸宏伟后土祠、巍巍秋风楼,雄踞高岗之上,俯瞰大河滔滔。夏日骄阳下,静谧的中式院落与大自然交融辉映,美好的人居环境融入绝美的大河风光,和谐共生,美不胜收。

走进庙前村村民贾海菊的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功能齐全的厨房和舒适温馨的卧室都让人赞不绝口。更为称道的是,民居内还配备了抽油烟机和燃气灶,让村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生活便利。

“我是咱们庙前村105户拆迁户之一。以前我家在后土祠西边的崖底住着,我们房子离崖底只有3米远,崖很高,我们怕崖塌下来,门前是个坑,还怕积水,门坡很高,上去不方便。后来政府叫拆迁,我们心里就高兴。到这里心情舒畅,又不烧锅炉又有暖气,很方便。”贾海菊说道。

贾海菊生活的变化正是源自“千万工程”的实施。

在“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庙前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银杏大道、红枫广场、百姓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庙前村一应俱全,村内巷道路网全面硬化,主干道与公共场所的绿化亮化工程也已完成。新村内,水管换新与新水表安装工作已完成,地下排污管道改造超过5000米,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打造宜居乡村,庙前村积极配合后土祠周边环境整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图纸、自行建设”的原则,安置区完成了新村绿化、硬化建设与路灯安装、下水铺设。同时,规划建设了108座布列有序、层次分明的新晋南民居,并在安置区北边广场建设了庙前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南边规划建设了文化长廊、步道及小游园,进一步完善了宜居新村的配套设施。

“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庙前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村民纷纷参与到村庄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的庙前村已经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美丽经济振兴乡村。

“下一步,我们计划依托后土祠、望河台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全面建设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把我们的民居变成富有晋南特色的民宿,让更多的农户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力争把我们庙前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共富的和美乡村。”庙前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

便民新社区

生活设施不断完善

在万荣县高村镇乌停村,一座玻璃外墙、设计前卫的建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里是我们村新建的乡邻中心,原先这里是一片废弃的老房子,我们村集体将这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规划,建设了这座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并且将这里命名为乡邻中心。”乌停村党支部书记闫永生说。

跟随着闫永生的脚步,记者进入乡邻中心一探究竟。一楼宽阔的空间,有卫生室、会议室、代办中心,宽敞的空间、简约的设计,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这里是农村。上到二楼,还有贝趣坊、停云憩、梦起航等区域。

“这个梦起航区域,就是让娃娃放学回来来这里写一会儿作业。而贝趣坊,则是让村里的小娃娃们有个一起玩的地方。这个停云憩里有两张床,可以让在这里活动的村民稍微休息一下。”闫永生说。

据了解,乌停村乡邻中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新建乡邻中心、原有老房子的修缮、室外花岗岩地面铺装及苗木绿化等工程。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和乌停村的实际情况,确保了项目的实用和美观。同时,项目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了建设质量和效率。

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乌停村乡邻中心建设项目于近日正式完工。新建成的乡邻中心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包括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健身房等多个功能区,满足了村民在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同时,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乌停村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从乡邻中心出门左转,记者就看到了门口有着多个根雕艺术品装饰的乌停村卫生室。据悉,这个卫生室经过全新改造和升级,正式以崭新的面貌向村民开放,成为守护村民健康的新堡垒。

走进卫生室,这里宽敞明亮,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区域,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为村民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就诊环境。

卫生室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村民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慢性病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卫生室都能为村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乌停村卫生室的开放,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村民们纷纷表示,新的卫生室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加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也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记者遇到来取药的村民孙文发,老人说:“有了这个卫生室,我们老年人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就能在这里看了,不用再往镇医院跑。而且这里还可以买到一些医保药品,不用我们再去远处买了。总之,这个卫生室对我们来讲太方便了。”

清水润心田

生态绿色成为动人色彩

记者来到万荣县荣河镇临河村的一角,这里是该村污水处理厂的所在地。

该处理厂一侧是微生态滤床,种植了多种功能植物用于污水净化,放眼望去一片绿色,让人在夏日里感受到了一抹清凉;厂子另一侧,则是一座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池子里一根水管不断喷射出过滤后的水,水池中的水清透见底。

据临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天成介绍,万荣县临河村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20万余元,设计处理规模为200立方米/天。该厂的建设内容涵盖了微生态滤床、道路硬化、高负荷厌氧反应池、格栅井等井室、成品管理房、3000立方米蓄水池及附属配套工程等多个方面。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临河村的地形地势、污水产生量、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等因素,确保了污水处理厂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临河村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有效解决了临河村、沙石范村和后土大街西段的污水排放问题。此前,这些地区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如今,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可用于周边农田灌溉等,实现了中水的循环利用,最根本的是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为黄河的水质保障作出了临河贡献。

万荣县临河村污水处理厂的启用,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也为乡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万荣县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综合考虑农村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地形地势、污水产生量、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等因素,规划设计乡村污水处理站点。不搞“一刀切”,不搞村村建站,着力减少基础性投入,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

截至目前,万荣县已建成20座乡村污水处理站点,设计日处理总量达到4460立方米,日常态进水量为2373立方米,受益总人口达14.6万人。这些污水处理站点的建设和运行,有效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彻底根治乡村污水排放由“分散污染”变为“集中污染”的问题,万荣县率先在全省开启了乡村两级污水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试点建设,投资11126万元建成并运营21个污水处理站点,解决了52个行政村的排水、排污问题,彻底改变了过去乡村“厕所靠抽、废水靠倒、污水雨水乱流”的历史,现代化厨浴设备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农家小院,更文明、更幸福的田园生活已惠及更多群众。

展望未来,万荣县将继续加大乡村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同时,也将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万荣县的乡村环境治理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吴琪萌)

来源:运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