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江青有将近40年的婚姻,是关系最长,也是最复杂的。江青也曾是一个爱国的、革命的、进步的青年,也曾是一位贤惠温柔的妻子。值得一提的是,她对毛主席很是崇拜,经常说自己是“主席的学生、哨兵”。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也随着江青的地位越来越高,她的心态发生改变,那个贤惠温柔的女人不存在了,甚至会“嫌弃”毛主席太过节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江青结婚,中央对她“约法三章”

1938年11月20日,从贺子珍去苏联治病后当了近一年单身汉的毛主席,和一个从上海来的女演员蓝苹结了婚。也是在这一天,延安突然遭遇日军飞机的轰炸,于是民间便流传一句名言:“主席结婚,惊天动地。”

婚后,这位名叫蓝苹的女人改名为江青。江青是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介绍来到延安的,她来到延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组织恢复自己的党籍。党籍可不是那么好恢复的,需要调查清楚申请人的来历,以及对方为何丢失党籍,随即中央对江青展开了仔细的审查。

11月,江青来到中央党校学习,并在这里遇到了当年她母亲在老家帮佣的张家的二少爷,如今已经是中央党校的校长康生。能在他乡遇到熟悉的人,这令江青瞬间感到“身后有人”。

这年春节,刚抵达延安不久的上海救亡剧队和延安的戏剧工作者上演了著名话剧《血祭上海》,江青是一名演员,也参加了此次演出。演出结束后,中央宣传部设宴款待所有参演人员,也是在这次宴会上,江青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岁的毛主席和刚来延安不久的年仅24岁的女演员江青结婚,在当时毫无疑问是一件大事。中央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处理也格外慎重,还专门就这件事开会研究。

毛主席回忆说:

“有天晚上我们开会,开到半夜12点30分左右,周恩来同志突然对我说,请我出去一下,他们要讨论研究一个问题。我想既然恩来临时要我退出会场,那便是要商量我不方便参与的问题,我只好走出会场,在另一间房子里看书看报。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在讨论我和江青的婚姻问题。据我所知,我说要和江青结婚后,党内的意见没能达成统一。不过党组织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最终我还是和江青结婚了。”

尽管中央同意毛主席和江青结婚,但中央认为还是有必要对江青来一个“约法三章”:

第一、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夫妻关系在还没有正式解除的时候,江青同志不能以毛主席的夫人自居;
第二、江青同志主要负责照顾毛主席的生活起居和健康;
第三、江青同志只负责毛主席的私人生活和事务,20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不得干预、过问党内的人事以及参加政治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38年开始,江青果真如“约法三章”所说的那样,尽心尽力照顾毛主席的个人生活,而且很少在外人面前露面。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江青的地位逐渐稳定,她的野心也渐渐暴露……

毛主席:按照我的生活习惯办

1952年秋,江青因患有肝炎而去苏联治病,直到1953年才回国。回国后的江青变得有些不一样,吃饭也变得格外挑剔。饭菜既要清淡,又要有营养。

比如说炒菜和烧汤的时候不能用骨头,也不能放味精,她说:“骨头汤里胆固醇高,味精是化学制品,吃多了对人身体不好,要少吃。”但她又要求菜和汤里必须要有骨头汤和味精的鲜美味道,这令做饭的师傅十分发愁。

除此之外,江青还要求吃鸡蛋只要蛋清,不能有一丁点的蛋黄,因为蛋黄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吃鱼只吃中间最嫩的地方;螃蟹只要公的不要母的;菠菜要做成菜泥,芹菜要抽掉丝,豌豆要剥皮……

饭菜的温度要不冷不热,吃点心不吃中国点心,反而要吃法国式、德国式和俄国式的。吃水果也要有一定的温度,苹果和梨要切成长条,然后泡在水里,浸泡到一定温度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青的生活习惯对毛主席这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显得格外“矫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两个才吃不到一起去。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顿顿都少不了辣椒,但江青饮食清淡,很讨厌辣椒;毛主席唯一喜欢的肉菜便是红烧肉,但江青却嫌弃它太过油腻,胆固醇也高。因此每到吃饭的时候,厨师都要给他们两个做不同口味的饭菜。

1953年的一天,毛主席又熬夜工作了十几个小时,李银桥担心主席的身体会承受不住,便悄悄上前说:“主席,您都工作这么长时间了,要不休息休息吃个饭吧?”

毛主席停下手中的笔,喝了一口水说:“你不说我还没觉得饿,你一说还真有点饿,那行,你去准备吧,记得准备我爱吃的红烧肉。”李银桥有些犹豫,他说:“主席,保健医生给您准备了食谱,这都是对您身体有益的。要不今天先不吃红烧肉,咱们按照食谱上的做?”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不用了,就给我上红烧肉。”“可是……”还没等李银桥将接下来的话说出口,毛主席就打断了他,说:“行了,不要再说了,你抓紧时间去准备吧。”

李银桥见毛主席这样说,只好点头离开。他来到厨房后,对厨师说:“主席今天要吃红烧肉。”刚准备离开,没想到就碰到了江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青见李银桥来厨房,便知道毛主席放下工作准备吃饭了,于是随口问:“主席今天吃什么?”李银桥回答道:“主席说想吃红烧肉,他好几天……”

江青一听到“红烧肉”,当即打断李银桥的话,生气地说:“红烧肉,又是红烧肉。红烧肉里的胆固醇太高了,不能总吃,你去弄点其他肉,比如说鸡肉,给主席吃!”

李银桥说:“我劝过主席了,但没用,主席坚持要吃红烧肉。”江青说:“保健医生不是开了个食谱吗?就按照那个食谱上的做!”李银桥无奈道:“我说过了,主席不肯……”

此时的江青有些不耐烦了,她大声说道:“你不要和我在这里啰嗦了,立刻按照我说的去办。红烧肉是什么好东西?每天吃都吃不腻吗?真是改不了农民的习气!”

李银桥听江青这样说主席,心里很不好受,但他这个身份无法公然反驳,只好点头说:“好,那我立刻和厨师说。”等饭菜都上桌的时候,李银桥内心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桌上没有一道毛主席爱吃的菜。但一想到有江青“做担保”,他便放下心来。

江青给毛主席夹了一块鱼肉,毛主席看了眼没有吃,随后又看向饭桌,没有看到自己最爱的红烧肉,便皱眉问李银桥:“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没有红烧肉?”

李银桥看了一眼江青,见她丝毫没有为自己说话的意思,便结结巴巴的说:“主席,今天,今天没弄。”毛主席一听有些生气,他说:“为什么不做?我不是特意和你交代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银桥一时无言,低头没有说话。毛主席见状大声怒斥:“怎么不说话?我这个要求很难做到吗?我就喜欢吃红烧肉,难道连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吗?”

江青见毛主席是真的生气的,当即饭也不吃了,直接走了。李银桥看见江青的举动,瞬间委屈的不行,流下了眼泪。毛主席对李银桥的感情很深,他见李银桥哭了便心软了,放缓语气说:“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今天的事就算了,以后记着就行。”

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没想到毛主席在临睡前又将李银桥喊来,问他:“说吧,今天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会把红烧肉这件事给忘了?”李银桥像是小孩子告状一样,直接说:

“还能是怎么回事?我刚到厨房将您今天要吃红烧肉的事情告诉给厨师,谁曾想她就进来了,说红烧肉不好,不让你吃。她,她还说您改不了农民的……”

毛主席听到这里,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厉声道:“我是农民的儿子,自然改不了农民的习惯!是,她是洋包子,吃饭习惯和我不同。以后不管是吃的东西还是穿的衣服,都按照我的习惯来办!吃不到一起就不要勉强在一起吃!”

从这以后,毛主席便和江青分开吃了,即使是坐在一张桌子上,两人也是各吃各的,很少混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鞋两次被警卫扔掉,原因令人心酸

毛主席出身农家,自小就在母亲的影响下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之后又经历了漫长且艰苦的战争岁月的磨难。因此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节俭品性从不移易。

在延安期间,不管是洗脸还是擦脚,毛主席只用一条毛巾。1947年转战陕北前,李银桥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当他得知这件事后十分吃惊地说:“堂堂主席,怎么只用一条毛巾,这多不卫生啊!”

这天,毛主席洗完脚,拿起毛巾便开始擦。李银桥看不下去了,直接说:“主席,您再买条新的毛巾吧,擦脸和擦脚还是分开比较好。”毛主席笑着说:“银桥啊,咱们每天行军打仗,你说是脸比较辛苦,还是脚比较辛苦呢?”

李银桥想了想,说:“咱们每天要走那么多的路,当然是脚比较辛苦。”毛主席风趣地说:“对啊,既然脚要比脸还辛苦,那么为什么要将它们分开呢?分开就不公平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银桥猛地笑出声,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嘛!这样一来,脚就不会有意见了。”毛主席摇摇头,说:

“账可不能这样算,现在我们国家和人民还很穷,我多用一条毛巾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全军每个人都能节约一条毛巾的话,那么省下来的前就能买武器了,也许还够打一次沙家店战役呢!”

李银桥这才明白,毛主席不是不讲卫生,也不是小气,而是内心有一笔大帐,这笔账就是全军和全国人民。

一次,毛主席在长沙休养,理发师周福明见南方气候比较潮湿,便等主席休息后,将他穿的拖鞋拿到阳台晾晒。毛主席起床时,周福明去阳台拿晾晒好的鞋,谁曾想鞋不翼而飞了。

周福明十分着急,当即询问当天值班的警卫员:“你见毛主席的鞋了吗?我就晒在阳台上,怎么不见了?”警卫员一听,连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就把鞋子给拿了回来。

原来这位警卫员在巡逻的时候,发现阳台晒了一双鞋,心想:谁这么大胆,居然将一双破旧的鞋子放在主席住房旁,这实在是有些不雅,便将鞋扔进垃圾中。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双鞋的主人居然是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毛主席从武汉到上海,在住处搬行李的时候,由于装鞋的袋子没有封口,鞋便滑落在卧室的路上。住地警卫巡逻的时候发现了这双鞋,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里会突然出现一双破旧的鞋子,便随手扔了。

后来还是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一双拖鞋。警卫听后大吃一惊,连忙将鞋给捡了回来。

两度捡鞋,主人都不知情,但捡鞋人却很吃惊,吃惊之余更多的则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