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后18天的乐乐,这几天爱哭闹,有点腹胀,有时还有点腹泻,今天大便里居然混有粘液性的血性物质,乐乐妈紧张的不得了,赶紧把他带到了顺义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门诊。医生询问了乐乐最近的情况及喂养,查体发现乐乐身上还散在湿疹,再次询问了母亲这几天孩子的饮食情况,医生考虑为牛奶蛋白过敏,建议为乐乐办理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并进行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乐爸妈疑虑重重,乐乐一定是牛奶蛋白过敏吗?这个严重吗?以后乐乐妈和乐乐的饮食怎么办?这种病需要如何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对乐乐的健康成长有影响吗?一系列的疑问萦绕在乐乐父母的脑海。

带着这些问题,顺义妇儿医院新生儿科黄娇医生就来围绕以下话题给您解答一下,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表现,治疗过程怎样,出院后宝妈宝爸如何护理。

一、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指机体对牛奶中部分蛋白质分子发生的免疫反应,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CMPA可产生炎性因子及毒害神经的化合物,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并缓慢导致机体机能障碍。据统计,大约2%~7.5%的婴幼儿及儿童存在牛奶蛋白过敏,也就是说每100个孩子就有2~7个“中招”。近年来,我国该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了困扰宝妈的新的“流行病”。

二、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牛奶蛋白过敏的因素主要为婴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和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两种。婴儿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摄入的牛奶蛋白无法被完全消化,未被完全消化的牛奶蛋白容易让宝宝致敏;而且,婴儿肠道黏膜屏障不完善,大分子蛋白易通过肠道黏膜进入机体;此外,婴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免疫系统错把大分子蛋白判断为侵入机体的敌人,启动过敏开关进行防御,这些都会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

三、症状表现

牛奶蛋白过敏是一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可累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个系统,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败血症、喂养不耐受、脓毒症等混淆,使得早期识别和防治更加困难。往往以皮肤受累为主,表现类似常见的皮肤过敏如急性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呼吸道表现为如喷嚏、咳嗽、气喘,严重为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消化道表现最常见的是肠痉挛引起哭闹,还有呕吐、腹泻、便血。牛奶蛋白过敏造成的出血多为大便内散在出血,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便血多为洗肉水样出血。

确诊牛奶蛋白过敏,一套完整的临床诊断包括三步:询问详尽的病史和饮食记录,过敏原检测,以及最终的金标准——食物回避与激发试验,三者缺一不可。当然,如果你在发现了宝宝一些症状后,感觉实在拿捏不准,又特别担心,那么可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千万不要盲目自行采取措施,例如改变宝宝的喂养方式等。

四、治疗过程

所有病例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单间或床旁隔离、禁食、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严格回避牛奶蛋白摄入是治疗CMPA的唯一有效的办法,而规范化管理、确保牛奶蛋白回避时长则是保证疗效和减少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所有病例禁食2~14d不等,查2次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均正常后,予温开水微量试喂养耐受后改为无敏(氨基酸奶粉)或低敏(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配方奶喂养,后逐渐过渡至早产儿配方奶或足月儿配方奶或母乳喂养。

五、出院后饮食护理

1.回避过敏原:严格回避食物过敏原是食物过敏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临床上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首先是回避牛奶蛋白及其制品,这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但牛奶蛋白是婴幼儿时期主要蛋白质营养来源,根据宝宝的喂养方式不同,可采取以下方式:

①母乳喂养婴儿,母亲避免摄入牛奶及奶制品、鸡蛋、花生、鱼、海鲜、坚果、大豆等高危致敏食物,并补充钙剂(每天800-1000mg),继续母乳喂养。

②混合喂养时,母亲采取上述同样回避策略,奶粉部分换成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

③如果是人工喂养者,直接换成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2-4周观察疗效,并去医院随访由医生进行评估,决定后续回避方案及治疗措施。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动物的奶可能与牛奶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所以不推荐以其他动物奶(如羊奶)作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代用品。

2.配方奶的选择

①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一定配比制成,故不具有免疫原性。对于牛奶蛋白合并多种食物过敏、非IgE介导的胃肠道疾病、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牛奶蛋白过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者推荐使用氨基酸配方。

②深度水解配方,是将牛奶蛋白通过加热、超滤、水解等特殊工艺使其形成二肽、三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的终产物,从而显著降低抗原性,适用于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10%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及40%早产儿和有较复杂疾病症状的足月儿不能耐受深度水解配方,需要选用氨基酸配方奶。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是蛋白水解产物,其中牛奶蛋白只是部分水解(蛋白片段仍相对较长),仍具有抗原性,不能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奶粉替换治疗。

3.回避的时间

应回避牛奶蛋白6个月或至9~12月龄,对于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者,适当延长回避的时间,具体由随诊医生决定。

4.辅食添加

4-6个月龄是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适合添加辅食的年龄,如果迟于6个月添加,会增加对其他食物产生过敏的机会。

除已明确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外,每次引入1种食物,持续1周,观察反应。添加辅食可先从婴儿营养米粉、蔬菜,逐步过渡到瘦肉泥、蛋黄、其他肉类食物和海产品。

6月龄后婴儿需要及时添加优质辅食,注意辅食的营养密度,富含能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等,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引入的蛋白类食物,要煮熟以降低致敏性,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保证宝贝在科学合理的喂养下健康成长!

文字|新生儿科 黄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