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了将进攻沃尔昌斯克砂石骨料厂的400名俄军困死在堆料场内,乌克兰军队连日来拼命向该厂东侧、西南侧和东南侧派遣轻步兵增援,意图截断厂内俄军与外界之间的补给联系。来自俄罗斯军队社交媒体消息称,乌军对砂石骨料厂与俄军控制区之间的加加林大街和舍甫琴科大街等补给通道进行了火力覆盖,目的是切断俄军向骨料厂内输送物资补给和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BU-39/B小直径滑翔炸弹)

不过,由于这两条大街附近的街区道路四通八达,整个区域开放且与城市公园相连,周围的高层建筑物林立,俄军和乌军在犬牙交错的战线上彼此制衡。一方面来自城南的乌军增援部队在道路两侧的高层建筑物上构筑有机枪阵地和狙击手,另一方面,俄军通过大批无人机对骨料厂内部的俄军阵地进行物资补给,同时也用无人机随时清理乌军火力点。双方在骨料厂内和骨料厂外逐渐形成了“套娃结构”,骨料厂内的乌军被400多名俄军团团围住,400名俄军又被骨料厂外的乌军增援半包围,双方同时出不去也进不来。

综合英国《卫报》、《泰晤士报》和乌克兰《基辅邮报》的报道,目前的情况是俄军攻入骨料厂的先头部队被乌军封锁在厂内,但是厂外的俄军遭遇乌军阻击始终攻不进去,在骨料厂以北的高层建筑物内,乌军大约半个营的兵力被骨料厂的俄军堵死在高层建筑区内,也是进不去出不来,双方都有士兵被火力封锁,由此可见沃尔昌斯克城内的战斗已经激烈到何种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色为俄控区,黄色为乌控区,蓝色箭头为乌军援军进攻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沃尔昌斯克城内的战斗中,首次发现乌军正在大量使用GBU-39/B小直径滑翔炸弹对俄军目标实施打击。在6月16日乌军官方社媒账号发布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枚GBU-39/B小直径滑翔炸弹对骨料厂内俄军阵地实施精确打击,大量炸弹袭击造成俄军惨重人员伤亡。

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军队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使用美国援助的“陆射小直径炸弹”(GLSDB)对俄军阵地实施精确打击,但是,由于遭到俄军电子战压制,这种通过M31制导火箭弹和GBU-39/B滑翔制导炸弹的结合体并没有太出众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乌军的三种空射投掷武器,JDAM、SDB和法制“铁锤”炸弹)

今年3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还宣称,俄军防空导弹部队首次成功拦截了美国军援乌军的“陆射小直径炸弹”,从而再次打破了乌军“新型武器不可一世的神话”。俄罗斯媒体甚至将其称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不过,虽然俄军拥有拦截小直径炸弹的能力,但是如何在高风险的野战环境下,用比较经济且可靠的手段拦截乌军精确打击武器,仍然是俄方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些GBU-39/B滑翔制导炸弹到底是“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还是经过改进的米格-29、苏-24或苏-25战机投掷的。如果是前者,那么俄军如果不能找到对乌克兰纵深15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手段,那么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发射“陆射小直径炸弹”的打击方式,将严重限制俄军在局部重点方向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使用GBU-39/B滑翔制导炸弹袭击俄军目标)

因为这种发射结构设计紧凑,发射方式灵活机动,GBU-39/B滑翔制导炸弹通过M-31火箭弹助推后,可以打击150公里外的俄军高价值目标。而发射这种武器的“海马斯”火箭炮可以隐蔽在乌军控制区的纵深各处,随时可对战线上的俄军阵地发动突袭,俄军要么选择将“道尔-M2”“铠甲S-1”等防空系统向交火线方向推进,要么就只能想办法进入乌控区猎杀“海马斯”火箭炮。

第二个问题则更加严重,俄罗斯《观点报》曾对外表示,俄罗斯陆军和空天军防空部队之所以能够成功拦截GBU-39/B滑翔制导炸弹,完全是因为俄防空系统升级了特定软件,同时也证明俄军已经成功完成了对这种弹药的情报积累工作,俄军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炸弹的工作频率和通讯方式,俄罗斯军队的防空导弹系统和电子战系统已经可以压制上述美制武器,但沃尔昌斯克方向的视频表明,美方和乌克兰军队也对相关弹药进行了调整,俄方之前的对抗手段已经逐渐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使用GBU-39/B滑翔制导炸弹袭击俄军建筑物)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GBU-39/B滑翔制导炸弹主要依靠GPS军用信号负责制导,其携带的惯性制导系统主要用于辅助制导,累积误差还是比较大,因此一旦俄军对GPS军用信号进行高强度干扰压制,那么GBU-39/B滑翔制导炸弹的打击就受到了严重限制,大幅降低了打击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使用的“陆射小直径炸弹”)

在此之前,俄军已经成功压制了这种武器几个月时间,特别是早有“预先防御机制”的重点目标,乌军使用“陆射小直径炸弹”打击克里米亚地区的目标总体上是失败的。

但是由于“海马斯”火箭炮发射“陆射小直径炸弹”的时间比较短,乌军完全可以通过改进打击战术,提高攻击行动的突然性,真正做到出其不意,这次对沃尔昌斯克地区的连续打击,说明俄军的野战防空问题很大,对空警戒和预警反制几乎没有对应手段,“道尔”和“铠甲S-1”野战防空系统的抗饱和攻击能力也较弱,随着乌军更加娴熟地应用GBU-39/B滑翔制导炸弹,俄军的应对方案将面临重大考验,如果这些炸弹是乌军米格-29、苏-24或苏-25投射的,那么俄军前线面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