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来,金平区积极发挥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工作,通过抓好新生代、用好新表达、注入新活力,拉近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歌舞进校园飞扬青春风采

金平区以青少年这一新生代为重点对象,通过一系列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以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表现形式展示以英歌舞、潮剧、侨批、工夫茶艺、潮州歌册等为代表的潮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价值,让学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文化因子,觉醒传承的DNA,走出一条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之路,让古老的潮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考前,聿怀中学(外马校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考喊楼助威活动”,潮汕李家教拳系传承中心英歌队员们敲锣打鼓,舞动身姿,用刚劲有力的中华战舞为高考学子们加油鼓劲。

英歌舞进校园受到学生的喜爱。金平区市级非遗项目李家教拳(新架)传承人邱顕达在传统英歌舞的动作基础上,融入李家教拳的手型步法等动作,创新设计形成风格独特、节奏轻快、动作简单、形式多变的英歌舞操,与汕头市第十二中学、龙眼小学、月浦小学、外马路第三小学等多所学校合作,将英歌舞推广进校园,通过组建英歌舞社团、设置英歌舞课间操、开设英歌舞课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深入感受这项充满魅力的非遗文化,也把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英歌精神有机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同时,区青年文艺家协会在幼儿园持续推广英歌舞,金禧中学音乐教师李葆霖也发挥自己的专长将英歌舞带入音乐课堂。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打造了独具潮汕特色的校园文化。

传承弘扬潮汕传统文化

除了英歌舞外,潮剧也是金平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一大亮点。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潮剧文化,金平区多所学校与汕头市潮剧团联合,开展“戏曲(潮剧)进校园”“潮剧进课堂”活动。学生们近距离观看潮剧名家演绎,学潮剧,爱潮剧。这种“讲”“演”“学”“做”相结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潮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潮剧艺术的兴趣,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潮剧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潮汕工夫茶艺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作为汕头工夫茶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汕樟中学、汕头市潮汕茶叶研究院等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录制微课视频、茶艺专家传授品茶泡茶技艺等方式开办茶艺特色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茶艺课程中品茶韵、知茶礼,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茶文化之美,体会潮汕传统文化底蕴。有关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们传承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桂花小学教师、潮州歌册非遗传承人麦微纯则把歌册文化延伸融入中小学教育,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讲座,并创作了《二十大精神焕光芒》《金平“百千万工程”谱新篇》《校园欺凌要不得》《垃圾分类我能行》等一大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新时代潮州歌册作品。

一纸侨批,书写家国情怀

今年以来,金平区精心组织开展“侨批文化进校园在课堂”活动,在更多的中小学校推广侨批文化,通过撰写侨批文化读本、开设侨批历史文化讲座、在海外华文教育“云课堂”开展侨批课程、组织侨批封书写体验和打卡盖章活动等,赋予“侨批”新的时代内涵,引导海内外青少年铭记老一辈侨胞艰难创业史,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诚信教育。

下来,金平区将继续全力推动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新征程中绵延不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