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基层治理水平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社会治理中心把基层网格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居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以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鼓励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为切入点,积极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初步构建起了主体多元、层次明确、机制联动、边界清晰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提高了社区韧性和治理效能。新时代“网格化治理工作”在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多方联动联调、协同共治,“居民自治”“一站式”人民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组织体系逐步成熟、综合要素集约完备。横向协同方面,任城区社会治理中心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解综合机制的联办方式,构筑起网格中心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纵向贯通方面,古槐街道网格中心依托任城区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各社区网格人民调解工作室、居民矛盾调解中心全覆盖,构建全领域、全方位的网格调解、化解信访矛盾工作网络。

以地缘为纽带,发挥网格党支部及网格工作室的“引领力”,强化邻里组织化

在任城区社会治理中心的领导下,古槐街道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思想引领,把党的全面领导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基层网格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志向相同、兴趣爱好相似、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组建志缘、趣缘、业缘、地缘“四缘”党支部,呼吁小区党员通过“亮身份”“签承诺”“展行动”的方式致力于居民自治生活化的发展,协调推进共治事项精准落实。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古槐街道网格中心始终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动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挖掘服务意识强的居民担任楼长、单元长,带领热心居民、社区志愿者,叩门问需、上门帮扶、敞门问效,做到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独居鳏寡家庭、流动人员家庭、有诉求问题家庭“五必访”;居民有不满情绪、有迫切需求、有突发事件、有矛盾纠纷、有重大变故“五必到”。以资源下沉为切入点,推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创新“居民自治”网格管理服务终端,覆盖所有网格居民,将网格、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小区居民骨干全部纳入管理。借助微网格播报、在线答疑和表格汇总3大功能,及时为群众送理论、送政策、送服务,形成“网格员及时发现—信息平台实时转办—居民代表快速讨论—网格员确认反馈”的问题处置闭环。古槐街道西门大街渔山南小区,因是老旧小区停车位规划不合理所处地理位置相邻附属医院,不止一次发生过停车位紧张造成的居民矛盾纠纷。“我们住在自己的小区里,还要因为外来的车辆生气,遇到急事给他们打挪车电话直接电话但是不见人来,真的太不方便了!”小区居民赵先生联系到网格员寻求帮助。在接到居民诉求之后,网格员首先安抚居民情绪接纳并向居民提供情绪反馈,赵先生同意先征求小区大家的意见一起解决2号楼停车难的问题。古槐街道网格中心把该事件优先纳入“多网融合”公开接待日讨论事项,先后组织渔山派出所、社区两位成员、居民骨干代表、党员志愿者召开3次多网融合推动居民自治座谈会,及时记录上报居民的建议,积极鼓励居民群众利用“头脑风暴”方法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小区居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小区的主人,亲身参与社区工作才能自己当家做主,真正把”骨干“居民培养起来,把“带头人”推广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共情为牵引,拧成自治力量“一股绳”,推进邻里联动化。

2024年4月古槐街道网格中心成功创建渔山南片区居民代表微信群,已每个楼每个单元为例选取一名居民代表,以居民代表为中心利用居民邻里化联动,引导小区居民共情齐心协力利用网格搭建的居民自治平台解决问题。网格员在成立志愿服务队建档登记时了解到,渔山南片区2号楼谢林霞谢女士,在小区办理不动产登记时主动帮助其他居民进行资料收集并且一次次用私家车带着行动不便的邻居们进行办理为人十分热心,在和谢女士沟通过后网格中心在每个单元发掘深受邻居喜爱的“居民骨干”,以居民带动居民,让居民代表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将参与居民自治的重要性传达给其他居民群众。在经历多次商讨过后大家初步决定解决方案,为了增加停车空间决定拆除废弃的传达室,将车棚进行前移改造增加停车空间。方案确定之后西门社区网格中心帮助居民联系工人进行勘察、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居民现场提出意见随时进行修改,施工完成后不仅改造了年久失修的车棚才有效的增加了3、4个停车位,小区的居民十分满意。本次民主协商坚持居民事居民议,聚焦居民自治、服务管理等问题,大力开展宣传居民带头人的培养和教育,有效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社区居民和各类社会力量共治社区事务,打造“邻里楼道”议事角、“邻里之家”议事会等议事场所,构建以居民为主的议事协商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接下来,古槐街道网格中心将继续探索居民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联户长、业委会的作用,打造“居民当家人”自治队伍,组织开展法治宣讲、走访高龄老人、开展代办服务,深入学习丰富社会支持网络、整合社会支持资源等社会工作经验 ,将专业网格员、警务人员、专属网格员全部下沉至网格,组建服务治理队伍,以“网格+暖心议事会”的形式协商共治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持续性发展为基准,注重网格居民队伍的“条理性”,完善“一家亲”的熟人文化。

网格工作想要更好更完善的开展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居民自治是从下而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车棚改造之后古槐街道网格中心以持续性发展为基准,调动、肯定居民代表的积极性,建议他们根据小区情况加大安全性和封闭性,协商讨论有关居民共同出资安装道闸或者电动停车杆的问题,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公共停车位的问题。社区治理,关键在人。从“自己干”到“找人干”,再到“一起干”,在任城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带领下,古槐街道网格中心坚持探索网格化工作促进居民全面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进阶之路,从开始的无人参与到现在以谢林霞、朱翠莲、段志珍为代表的居民代表带头参与社会工作,不仅注重了网格居民队伍的“条理性”,也运用了熟人文化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网格化方法实现精细化治理的路径,建立邻里圈突出熟人效应,通过“网格化+邻里圈”,实现熟人社区建构,可以更好的实现居民自治外化于邻居,网格服务贴心于家庭;帮助居民搭建亲身参与的平台,将庭院议事会、百姓议事厅、居民会议、线上社区会议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单元楼长、微信平台、居民代表收集居民诉求、愿望,了解、解决居民需求,从而通过“熟人文化”解决社区问题。下一步任城区古槐街道网格中心将以基层网格工作为依托,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理念,设置便民服务站、群众会客厅、心理咨询室、巧嘴工作室、矛调中心等居民自治功能室,建立网格说事点、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小板凳议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围绕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和社会基层治理建设为目标,不断拓宽居民反映意见建议渠道,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管理居民自治事务、调解各种纠纷中的教育、引导、约束作用,积极探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搭建各类议事协商平台载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让居民的获得感“实起来”、幸福感“满起来”、安全感“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