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广东省潮州市市长刘胜署名文章《书写“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时代答卷》,现予以全文转载。

书写“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

时代答卷

刘 胜

古郡潮州,地处南海之滨、广东最东部,历来风景秀美、人文鼎盛,有着“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美誉。建制2000多年来,滔滔韩江绕城而过,哺育着勤劳勇敢的潮州儿女,巍巍韩山临江屹立,象征着绵长悠远的潮州文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州文化被称为“中原古典文化活橱窗”“中华文明活化石”。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在这里长期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体系。走进潮州古城,仿若时空交错,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民日常生活编织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动人画卷。

昌黎旧治 海滨邹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州古城中轴线——太平路,俗称“牌坊街”。这里23座石牌坊鳞次栉比,皆为纪念历代先贤而建。最南端的“十相留声·太山北斗”坊,纪念的是唐宋时期10位踏足潮州的宰相,以及唐代潮州刺史韩愈。“十相留声”是古代潮州一段耀眼历史,对潮州人文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十相”谪途中展露的孤高风骨,为潮州树立起见贤思齐的精神标杆,受到潮州士民的累世景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元和年间,一代文豪韩愈被贬潮州,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韩愈一直高举儒学道统旗帜,治潮仅8个月,他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致力于造福一方百姓。眼见潮州州学废弛、人才凋零,韩愈先是捐出俸禄改善生员膳食,又大胆起用本地人才,举荐进士赵德主持州学,潮州士子学风为之一振。可以说,得益于韩愈兴学育才的举措,潮州有了累世文运昌盛。潮州人于是将江命名“韩江”、山命名“韩山”,并修建韩文公祠以纪念其功绩。

此后,许多来到潮州任职的官员,纷纷效仿韩愈,力求在“昌黎旧治”上有所作为。他们修缮韩祠、兴学课士、教化民风,不断改变着潮州的文化生态。及至明代,潮州科举成就辉煌,进士达到160人,名列广东各州府前茅,可谓继继绳绳、人才辈出。

滨海之州,向海而生。潮州的海上交通与贸易活动也发迹较早,唐代潮州瓷器已远销海外,宋代以后,潮州的丝绸、茶叶、红糖等商品经由韩江水路出海销售,潮州成为东南沿海外贸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重镇。

商贸业的发达,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潮州商帮。他们有的搭乘红头船远渡重洋,有的奔赴国内各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抱团发展,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三大商帮之一,将敢打敢拼的精神发扬光大,并造就了许多商界巨子。随着潮侨潮商的繁衍发展,逐渐形成“海外一个潮州、国内一个潮州、本土一个潮州”的盛况,正所谓“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

红色洪流 风起云涌

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地处沿海的潮州,是传播新文化、新思潮的前沿。革命先驱李春涛,早年与彭湃一起东渡日本,入读东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他致力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曾与杜国庠等马克思主义学者任教潮州金山中学,1927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遇害。

李春涛在金山中学执教时,一名来自今潮安区江东镇红砂村的少年,正在该校就读,校园里激荡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不断冲击着他的思想观念——他就是洪灵菲。不久后,他考入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洪灵菲文学才华出众,是郁达夫的得意门生。南昌起义后,他积极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创作出长篇小说《流亡》《前线》《转变》,合称“流亡三部曲”,被誉为“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洪灵菲是发起人和七常委之一。1933年,洪灵菲遭叛徒出卖被捕,翌年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年仅32岁。烈士洪灵菲,是革命年代潮州进步青年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忘死投身历史洪流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起义军攻占潮州,建立红色政权。然而,由于遭到敌人疯狂“围剿”,起义军被迫撤离,红色政权仅维持七日,史称“潮州七日红”。与此同时,朱德率领的起义军来到饶平茂芝。针对革命面临的严峻形势,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重要军事战略决策会议,史称“茂芝会议”。“潮州七日红”与“茂芝会议”,是潮州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为革命事业点燃了熊熊烈火,在潮州这片革命热土烙下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

从大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潮州大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先进文化的缔造者,他们的事迹浸润着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山水宋城 魅力无限

今天的潮州古城,依旧保留着宋代的街区格局,焕发出格外迷人的城市魅力,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宋城”。“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横卧韩江,既象征着勇立潮头、团结拼搏的潮人精神,也是海内外潮籍乡亲最深情的故乡印记。坐落于韩山上的韩文公祠,是全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纪念韩愈祠庙,承载着潮州人浓重深切的“崇韩”情结,见证着潮郡绵远悠长的历史文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在市民的衣食住行中。潮州人每日必喝工夫茶,茶叶须用凤凰单丛茶,茶壶首选潮州朱泥壶,冲茶讲究仪式感,这种精致儒雅的生活方式,如同起居作息一般自然平常。享誉海内外的潮州菜、闻名遐迩的潮州小食,潮州美食文化源远流长,韩愈、苏轼、杨万里等唐宋名家,都留下了赞誉潮州美食的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州传统工艺肇兴于唐宋,发展于明代,至清代走向鼎盛。心灵手巧的潮州匠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工艺体系。众多瑰丽的传统工艺品,藏身于古城寻常巷陌。老宅檐梁的木雕极尽精美,古祠屋脊的嵌瓷熠熠生辉,潮剧戏袍的刺绣栩栩如生……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俯仰之间皆可感知。目前,潮州拥有国家级非遗17项,省级非遗47项,非遗项目数量之众、门类之广举世罕见。

最为可贵的是,潮州非遗来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它们并非橱窗里冰冷的陈列品,而是“活”在市民生活中的艺术,是渗入城市肌理的独特文化景观;它们伴随着千年古郡发展的脚步,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闪烁着时代的光辉。

牢记嘱托 再谱新篇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潮州考察,指出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古城“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嘱咐要“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为潮州奋进新时代、加快现代化指明了科学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潮州人民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奋力书写“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时代答卷。潮州大地正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展现出奋发向上的新气象新风貌。城市能级向“高”攀升,乘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东风,致力打造“崭新广东东大门”,成功上榜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地级市城市品牌指数百强,获评联合国“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获得2025年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办权。产业经济向“强”进发,致力于打造“现代化轻工业重镇”,“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等金字招牌提级赋能,新材料、新型储能、海上风电等新质生产力壮大发展,建成全国首个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光通信用陶瓷插芯销量占全球75%以上。文化传承向“新”焕彩,启动“世界最大海洋移民根祖地”主题申遗,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加快打造“区域文旅中心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环境向“美”蝶变,“最宜居秀美城乡”“绿美潮州”“花园城市”建设纵深推进。

历史航程波澜壮阔,时代大潮奔腾不息。在这座流淌着拼搏血脉、创业基因的城市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底蕴与希望交辉。潮州将凝心聚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在新征程上重振岭东首邑荣光,焕发千年古城风采。

(作者系广东省潮州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