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日前,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在近期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的决定,但此举可能引发北京方面的严正抗议和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还要从去年9月开始说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讲话时称:“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更便宜的电动汽车,而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地压低了它们的价格。”

据德新社报道,冯德莱恩还称,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接受不平等的逐底竞争。为保护欧盟生产商免受更便宜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将调查是否征收高于欧盟标准10%税率的惩罚性关税。调查时间将长达13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早在今年3月,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可能从今年7月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追溯性关税。因为欧盟委员会3月5日公布的一份文件,该文件称有足够证据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得到了政府补贴,作为回应,欧盟极有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从去年9月到现在,不过9个月的时间,比冯德莱恩预计的13个月,提前了4个月时间,这到底是决定加征关税了,还是另有所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不甘情不愿

上个月,港媒《南华早报》报道提到了有关进口汽车的数据,2023年,中国进口约25万辆发动机排量大于2.5L的汽车,占进口汽车总量的32%,进口大排量发动机汽车也占中国大排量发动机汽车消费量的80%。如果提高临时关税税率,将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从美国进口的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指出,这一潜在举措对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都将产生影响,尤其考虑到近期美欧接连对中国电动汽车发难的背景。

这是没办法的呀,是美国多次强行宣布加征高额关税,尤其是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甚至已经增加至100%,别说中国反对,美国那些所谓的盟友都为此感到担心,毕竟,这将损害相关方的实际利益。

前段时间,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问德国法兰克福时,还试图拉拢欧盟,呼吁欧盟应该同美国一起,应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保证美国制造商的生存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竞选辩论会上表示,欧盟不会追随美国加征对华关税,欧盟方面将采取与华盛顿“一揽子关税”不同的做法,要“量身定制”对华关税。

给人整迷糊了不是?

一下“量身定制”,一下言之凿凿。

其实,欧盟也好,欧洲车企也好,都知道中国的重要性,但欧盟议会选举在6月,冯德莱恩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职位,自然会做出一己私利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在最后,针对中国加征临时关税的政策,法国更多地持支持态度,德国则持反对态度。

德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尤为严重,如果欧盟一旦宣布加征临时关税,那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将车出口到有加征关税的国家呢?而且,欧盟也要考虑清楚,不是只有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洲车企在中国也有工厂,一旦加征关税实施,那岂不是欧盟赚欧洲车企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中提到,汇丰银行估算,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约占其全球利润的20%至23%,德国品牌的车企均警告不要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加征关税。

也难怪德国从一开始就在反对欧盟这项政策了。

美国可以忽悠欧盟对华立场,但绝对没有办法干预欧洲车企的决定,毕竟在商言商,利益至上。这一局,中国与欧洲国家车企稳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