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学校四年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勇敢去追梦,我将会带着这份温情,勇敢前行,继续奋斗......”正值毕业之际,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准备离校的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小周专程跑到学校资助中心表达她的不舍和感恩。小周从小父母就相继离世,在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后就一直受到学校关爱,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冬寒补助、学费减免等一系列项目的资助下,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精准资助”为主线,以“资助育人”为抓手,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四路同行”为学生兜底、帮学生出彩,确保每一名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每一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暖心路——从“漫灌”到“滴灌”,用爱铺满。一是“漫灌”政策制度全覆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坚持每年面向新生提早开展全面经济状况普查,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赴贫困学生家中走访慰问,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认定6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不断完善资助体系,依托“奖、贷、助、勤、补、减、免”一揽子资助方案,为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兜底,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二是“滴灌”精准资助点对点,确保资助发挥最大效能。大数据赋能学生资助,学校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年为重点困难学生群体发放新生路费资助、暖冬羽绒服、考研午餐等,为因地震、洪涝灾害等突发情况导致家庭出现家庭经济临时困难的学生,从简从快地发放专项补助资金,切实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细落实,相关经验做法收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诚信路——从入学到毕业,全程铺设。一是扣好新生诚信教育的“第一粒扣子”。每年为新生寄送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资助政策的同时提醒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填报家庭经济状况、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生入学后,面向全体新生班级开设金融知识小课堂活动,普及金融征信知识,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诚信观。二是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每年定期举办学生资助诚信主题活动月活动,组织开展诚信主题报告、个人征信知识竞赛、诚信游园会等系列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使诚信理念入脑入心,同时将学生资助失信行为写入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中,对于骗领奖助学金、困难补助或助学贷款等行为的给予相应处分,引导学生树立规矩意识。三是聚焦毕业诚信教育。每年毕业季期间,围绕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协议签署等重要节点,邀请经办银行负责人现场开展仪式教育、讲解违约案例、诚信签名等,提醒学生按时还款,构建良好的征信记录,不断强化学生诚信意识,走好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最后一步。

励志路——从助学到筑梦,自强铸就。一是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梦。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宝钢教育奖学金等奖学金项目,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成为追求卓越的标杆,2023年共有7638人次获得奖学金,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连续五年荣登《人民日报》。二是激励学生奉献基层。大力实施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2023年学校220人成功申请学费补偿。三是激励学生献身国防。实施《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设立国防奖学金,激励学生献身军营,矢志报国,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曹德旺励志助学金的2023届毕业生杨月映自愿放弃保研资格,献身国防建设,成为一名海军飞行学员等典型事迹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关注。2023年学校发放服义务兵役资助124人次,138.47万元。

感恩路——从受助到助人,奉献铺就。一是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出台《受助学生参加爱心实践活动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志愿服务纳入受助学生成才管理体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2023年受资助学生的爱心实践活动时长数超58000小时,93%受助学生爱心实践活动时长达20学时以上,实现学生从“受助”向“自助”转化。二是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每年从获国奖、校长奖学金等优秀学生中招募朋辈小老师,为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答疑,每年帮扶学生累计达8000余人次,答疑次数1.5万余次,答疑课程开设门数达30余门,着力打造“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奉献意识。三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学校注重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成立阳光团工委、思源爱心协会等组织,将所有受资助学生纳入其中,受助学生群体自发组织开展义务支教、诚信驿站、公益二手书等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发挥学生组织在资助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涌现出获奖学生饮水思源捐赠奖学金等典型事迹,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晗羽将所获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捐赠学校,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学校共青团、陕西省教育厅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