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护长城

就是守护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习近平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长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举行。该基地在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进一步开展秦汉长城文物本体保护和修复,绿化修缮秦长城周边环境,形成基于长城文化的特色旅游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境内的长城在我国长城资源中地位重要,现存各时代长城遗存13804处(座/段),7570公里的总长度占全国长城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跨越战国、秦、汉、北魏、宋、西夏、金、明8个历史时期,分布于12个盟市的76个旗县(市、区)。长城见证了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随着历史演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顶层设计

树立长城保护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全区长城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9月,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长城保护工作会议,与各盟市签订了《长城保护工作责任状》,同时将长城保护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

长城保护法制化建设

2006年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中,明确把长城列入文物保护范围。

2015年全区开始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治区境内长城保护工作的意见》

2017年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自治区境内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2022年,为对境内长城保护与利用进行统筹规划,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2021-2035)。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相继颁布《长城保护条例》,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地出台《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监修并重

提升长城保护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更好的保护长城,内蒙古在2007年至2010年组织开展了长城田野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区历代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等基础情况,建立了详实的长城记录档案,先后整理完成6部长城资源调查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自2016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投入长城保护资金1.5亿元,实施抢险加固、保护修缮、环境整治、防洪堤坝、保护围封、冲沟治理、安全防护等工程102项(国保33项、区保69项),有效保护了长城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区103个旗县(市、区)统一配发无人机,聘用长城保护员1380人,累计投入巡查经费1100余万元,实现长城巡查人防技防全覆盖,创新了长城保护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善左旗

明长城修缮

贺兰山明长城三关口至口子门段,分布于阿拉善左旗境内,这段长城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宁夏镇所属边墙,自北向南绵延于贺兰山南段东麓。通过无人机航拍,考古人员曾发现三关口-大边长城-磨石口范围的城址遗存,2017年,文物部门对此段长城进行了抢救性修复。

多措并举

拓展长城保护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长城点多、线长、面广,要大力弘扬长城文化,就需要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夯实长城保护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自治区将长城资源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组织编制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内蒙古段)实施方案》,争取中央资金5608万元、其他投资1904万元,支持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坡根底秦长城、清水河县明长城、包头市固阳县秦长城3个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开展多种形式宣传长城文化,相继推出“长城两边是故乡——精品文物展”“爱我中华——内蒙古长城摄影展”等多项展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推出中国首档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营造保护长城的良好社会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域协作

创新长城保护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境内长城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长城相连,通过创新省级长城联防机制,实现区域间互通信息,共同对长城进行保护和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9月

内蒙古-山西

2023年9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从“协作开展保护利用、加强历史价值研究、联合开展巡查工作、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2023年6月

内蒙古-黑龙江-河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6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与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河北省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署《关于加强金界壕联合保护利用协定》,使内蒙古自治区长城(金界壕)保护利用工作步入了相邻省份文物部门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相邻地方政府齐抓共管、共促发展的新阶段。

2017年9月

内蒙古-陕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与陕西省文物局签订了《陕西省文物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陕蒙相邻地区长城沿线文物安全联防协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古至今,内蒙古长城以其苍茫雄峻的风姿,让人感受到北疆独有的文化魅力。

胡服骑射、秦直道、昭君出塞、盛乐古城、《敕勒歌》、“天可汗”、走西口与闯关东、长城抗战、支援包钢……内蒙古的长城见证了北疆大地的无数史诗。

如今,内蒙古全区实施了30多项长城保护维修项目,40余项围封项目;内蒙古12个盟市均已建立长城档案,向社会公布了全区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13728处长城遗存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目前,各地文物部门在长城沿线设立保护标志牌1413块、保护界桩8936个、保护说明牌326块,基本实现了保护标志全覆盖。内蒙古在讲好长城故事的道路上步履未停,始终向前。

来源:奔腾融媒

编辑:王春梅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 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