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也是他最疼爱的孩子,对于李讷,毛主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淘气是聪明健康的一种表现

1947年,陕北的形势大为好转,李讷也被母亲接了回去,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注意到一个问题,李讷已经七岁了,但是,受到形势的影响还上不了学,此时应该怎么办呢?毛主席第一时间想到韩桂馨,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是高小毕业,教李讷绰绰有余。

李讷回来之后,捧着一张肉嘟嘟的小脸和爸爸表决心:“好好学习,不淘气......”

怎知,毛主席摇摇头笑着说:“好好学习是对的......乱淘气不行......孩子淘气是聪明健康的一种表现。”

或许,对于现代人来说,“淘气”是一个贬义词,其中暗含不服管教的意思,但是,毛主席却认为,不能单纯将淘气看成缺点,他已经跳出了俗人之见,看到了其背后更深刻的积极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毛主席格外疼爱,毛主席前后一共有过10个孩子,但是,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幸存下来的只有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以及李敏、李讷姐妹,只是,毛岸英兄弟早年失散,李讷出生之后,李敏又前往苏联和母亲贺子珍团聚,年近半百的毛主席也渴望天伦之乐,所以她不忍心让李讷再离开自己,尽管他公务繁忙,却仍旧没有将李讷送去保育院,而是让她待在自己身边长大。

一直到了西柏坡,在环境的允许之下,一些学龄儿童集中起来读书,李讷这才开始接受真正的小学教育,从语文、算术到地理和常识这些,都由正式老师教授。

进入北京之后,孩子们拥有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毛主席还不断地嘱咐女儿李讷珍惜大好时光,李讷将父亲的话一一记在心里,在学业上面,她没让父亲担心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讷日复一日接受父亲润物细无声的爱护,她长大之后,也想要感谢父亲一二,小小年纪的她在父亲生日这天赶制了一件礼物,只是,方案想了好几个,都被她一一放弃,李讷誓不罢休,最后亲手制作了一个精致的小书签,毛主席感动不已,将它保存多年。

不过,毛主席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子女们的要求,李讷和警卫战士相比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上学的时候她在学校食堂吃饭,考上大学后,她就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一个宿舍里面住着6个或者8个同学睡上下铺,吃着一样的伙食,和大家一块上课,一块下乡参加劳动,一样走路和挤公共汽车。

多年之后,李讷的好友陶铸的女儿陶斯亮还回忆:她们同在北师大附中的时候,李讷虽然有“红色公主”之称,但生活非常朴素,永远是齐耳短发,穿着一身蓝布制服,足蹬黑布鞋,她从来不穿花衣服和裙子,对待自己严苛至极,从来不允许自己身上有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李讷才拥有自己的小窝,不过也只是一间房子,进去之后迎面而来的就是占据了大半空间的一排排书架,在角落处,摆放着的是一张小木床以及几件简单的家具,在中南海时她都是在大食堂里面就餐,若是时间紧张,她直接啃烧饼解决,日子过得特别清苦,很难让人将她和毛主席的女儿联系到一块。

千万不要派车,被爸爸知道要受批评的

从北大历史系毕业之后,李讷进入《解放军报》当编辑,之后,出现在同事们面前的就是——肖力(笔名)大家对她的初印象还不错,整个人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扭捏作态,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白框眼镜,起初他们并没有发现她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隐隐约约的,总觉得她的身上有故人之姿,后来才知道,竟然是故人之子,难怪会觉得有点熟悉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讷进入报社也是隐瞒了自己身份的,采取了保密措施,整个报社里的知情人加起来也不过四个人。

说起来,李讷和报社还有一段不解之缘,当她还是大学生时,就对父母不告而别,直接跑去外地串联去了,毛主席他们担心女儿会出什么意外,于是让《解放军报》的记者邢志远去天津寻找她的踪迹。进入报社之后,李讷才知道了这个小插曲。

邢志远那次并没有找到李讷,可以说失望而归,但是这件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只觉得好奇极了,李讷到底跑去哪里了呢?李讷那时候手中还抓着炒花生,看到他后直接分出去一把,感谢他当初出去找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自己当时的行踪,李讷也没有隐瞒半分,她坦言自己爬泰山去了,紧接着又说,那次的经历对她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从找交通工具到住宿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她自己毅力承担,因此增长了很多见闻。

李讷的身份终究还是没能藏住,大家知道了自己单位的肖力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既然如此也没有继续隐瞒下去的必要,于是李讷和大家说,爸爸让她告诉大家,她只上过几年学,所以还是很幼稚,爸爸已经提前告诉她,跟叔叔阿姨们学习,在往后的日子里,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批评教育自己。

李讷在解放军报社也没有搞特殊,她和大家一样,都住在单身宿舍里面,早上起来她也是活力满满,洗漱的同时还不忘哼着京剧。在她的屋子里面有一个装衣服的旧箱子,可李讷却在意极了,众人不解其意,后来才知道竟然是她父亲以前用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讷的身份被公开后,大家一度担心她会吃不惯食堂的伙食,李讷笑着摆摆手说,自己在家里也经常去大食堂吃饭。

在报社工作之后,李讷的交通工具仍旧没有变化,一年四季就骑着自己的那辆自行车。一次,李讷不幸碰到了恶劣天气,不但大雪纷飞还阴风怒号,单位的领导担心李讷一个人骑车回家出事,便提议派车送李讷回去,结果被她当场阻止,千万不要派车,若是被她的爸爸知道了,会批评她的。

李讷在报社的工作也没有持续很久,1970年,她跟随中央办公厅的同志们一块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李讷在五七干校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嫁给了一名服务员,对于女儿的决定,毛主席没有干预,批准了这件事,一年以后,李讷生下了一子,美中不足的是,她没多久就同丈夫离了婚,李讷回到了北京。

1974-1975年,李讷的工作有了新的安排,她先后任中共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次年,她不再担任这一职。

在家里,老王是大师傅,我是清洁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失败的婚姻后,李讷一直带着儿子生活,作为毛主席原卫士长的李银桥有些不放心,去见了李讷之后,他们的这份心思就更加的放不下了,李讷的处境也不大好,她的日子过得艰难,身体还不大好,身上还有妇科病和胆结石,她自己一个弱女子,即便买了粮食也拿不回去,只能去店里买了一个小车,再一步一步推回去,到了目的地后,她再和儿子一块将粮食抬上楼。李银桥深刻的认识到她需要有一个人在身边照顾着,为此,还帮她物色了很多人,却都不满意,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王景清的身上。

王景清以前是中央警卫团的门卫,后来被调到刘少奇身边充当警卫员警卫,小时候还曾和李讷打过照面,如今他已经离婚了,处于单身状态,是离休的师职干部,他也是打心底想要组建一个家庭,李银桥多番比较之后,觉得他的条件不错,便将李讷介绍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见面后,都对对方的感觉很不错,没过多久他们就订了婚,还写了结婚申请报告。婚礼那天,家里摆了一桌酒饭,大家都兴高采烈的送李讷进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以后,李讷的生活还是非常幸福的,王景清的身体不错,兴趣爱好也广泛,两人能聊到一块,而且,王景清还有一手的好厨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照顾着李讷。

80年代,李讷的脸上满是笑容,同自己的好友说:“在家里,老王是大师傅,我是清洁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银桥他们成就了一段良缘,李讷的身边也终于有人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