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军事频道日前播出了《砺剑-陆地神盾》专题节目,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625E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这款625型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兼具性能强悍和造价适中的优势,除了用于出口,还在2021年在西藏军区首先服役,在2022年海航展上首次公开展示。随后大量装备陆军部队,不久前在中缅边境举行的联合军演中,625型近程防空系统也作为新装备参加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25型近程防空系统也得到了西方军事媒体的关注,美国《战区》防务专栏将其形容为“Beastly”(像野兽一样)的防空系统。专注世界各国装备发展的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刊发了一篇旨在分析中国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文章。该网站在文中指出,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诞生,弥补了解放军在近程防空领域的空白,是一款高度集成的防空系统,结合多管速射炮和近程防空导弹,在一辆炮车上综合了对空搜索、火力跟踪雷达以及光电跟踪系统。

“陆军识别”网站认为,中国可以凭借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在火力和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向俄制的以防空导弹为主体的“铠甲”系列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发起挑战,中国的以高性能多管速射炮为主体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会更加适应战场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社交平台上出现一张后来被称之为PGL-12型单管35毫米轮式自行高炮的装备接受测试的照片,为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坊间普遍认为PGL-12型单管35毫米轮式自行高炮将与红旗-17A野战机动防空系统一起,为我国陆军中型合成旅在野战防空领域撑起一把伞。

但令人疑惑的是,尽管PGL-12型单管35毫米轮式自行高炮的火力性能非常好,而且早已曝光多年,但迟迟未见其列装,一直处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21年年初,在央视报道西藏军区的某中型合成旅高原驻训的画面中,外界才发现了一款替代PGL-12型单管35毫米轮式自行高炮的新型装备,即被视为是与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极为相似的另一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CS/SA-5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自用版本)

坊间普遍认为,解放军之所以没有装备PGL-12型单管35毫米轮式自行高炮,可能是该防空系统存在产能较低、携弹量较少、价格比较高、底盘改动较大、持续射速较低等弊病,PGL-12型单管35毫米轮式自行高炮在多项技战术指标不尽如人意,因此被解放军弃用。而CS/SA-5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自用版本采用了25毫米多管加特林炮,作战能力较高,综合造价要比单管35毫米低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CS/SA-5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自用版本极为相似的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仍采用驾驶室在前、火力单元居中、火控单元在上、指挥单元居后的总体布局。

625近程防空系统的底盘为我国新一代8轮通用底盘,该底盘相比于上一代8轮通用底盘相比,不存在整体防护性较弱、底盘结构不够紧凑、车体悬挂系统略有瑕疵、越野性能较差等问题。据悉,该底盘还换装了新一代动力更为强劲的,具备双涡轮增压性能的132系列柴油系列发动机,从而使得该防空系统的战场环境适用性要比以前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火控单元主要由搜索雷达、跟踪雷达与光电跟踪系统组成,其工作流程如下:探测位于低空的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来袭的巡飞弹、商用无人机、制导弹药时,搜索雷达会率先提供目标信息,引导跟踪雷达与光电跟踪系统到达目标位置,上述系统会对空中目标进行实时跟踪,紧接着测量距离、计算弹道、确定最佳拦截位置,随后控制火力单元对其展开拦截。除此之外,该防空系统还配备有红外光学传感器,可通过红外摄像机同时锁定多个来袭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火力单元,主要由采用加特林原理的6管25毫米转管炮与集成在炮塔左右两侧的8枚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CS/SA-5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自用版本仅有4枚)组成。

外界猜测,6管25毫米转管炮的理论射速应在3000发~5000发/分钟,携弹量在800发~1000发左右,可供该炮连续射击12~20秒,也就是进行10次对空拦截射击。由于射速高,同样时间的射击窗口,6管25毫米转管炮能够倾泻更多弹药,命中和摧毁目标的概率更高。

除了使用穿甲弹射击,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还配备了智能引信(可编程电子时间引信),能够精确地为榴弹装订空炸起爆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命中率。从6管25毫米转管炮的演示视频看,只需几发炮弹就能击落一架无人机,具有极高的作战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之所以要在炮塔左右两侧加装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是因为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上的高炮负责打击近距目标,与之配装的导弹则负责攻击远端目标,二者结合旨在扩大系统攻击范围,从而形成接续梯次火力。

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配装有FN-16/红缨-6B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据悉该弹导引头采用了红外/紫外双色玫瑰花瓣线扫描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至于最大射程则达到了6公里。FN-1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激光近炸引信,大幅增强了打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能配装FN-16导弹以外,比利时“陆军识别”还认为,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还能加装FB-10系列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FB-10主要由基础型与增程型FB-10A两种构成,前者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有效射程为1~10千米,射高为15~5000米,后者则将有效射程提高到18千米。因此不论解放军,还是海外客户,均可根据实战需求进行更为灵活地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在文章中指出,同俄制“铠甲”系列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相比,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在雷达探测距离、导弹覆盖范围及配备数量等方面略逊一筹,但仍然可凭借着火力强悍(6管25毫米转管炮)、机动性强(新一代柴油发动机+新一代8轮通用底盘)等优势向其发起挑战。需要明确的是,考虑到我国在雷达及导弹研制方面的技术储备与先进水准,完全可以通过换装其他同型产品或进行技术增减等手段予以解决,然而关键之处就在于解放军与海外客户是否有这个需求,反之则没有这个必要。

再者是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是否要真的挑战俄制“铠甲”系列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目前只是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的一面之词。上述两型装备是中俄两国在应对近程防空任务领域各自推出的产品,实战需求及技术构型高度一致,但在系统配件构成上却有所不同,因此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并不存在所谓“挑战”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推出625E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并不是要同俄制“铠甲”系列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抢市场,况且俄制“铠甲”系列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市场份额则是低得可怜,因此与其说是“挑战”,倒不如说是为世界各国在近程防空领域提供一份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