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图博会)将于6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北京图博会创立于1986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现为全球第二大国际书展和版权贸易平台,今年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展商参展。届时,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组织下,河南省14家出版单位组成的河南展团将向全球书商展示800余种图书。

这些图书有哪些亮点?图书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河南青年时报推出聚焦北京图博会系列报道,带您提前“走进”北京图博会河南展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北京图博会河南展区

6月13日,记者从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出版工程办公室获悉,本届北京图博会期间,河南展团将突出展示“河南兴文化工程”的系列出版成果,其中,“中华文脉”丛书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出版图书31种。

“中华文脉”丛书自启动以来备受关注,以“从中原到中国”为切入点,贯通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揭示中华文明的根脉,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启全新视角。北京图博会期间,“中华文脉”丛书一系列新的出版成果将与全球读者见面。

“抢救”历史的《手铲释天书》20多年后再出版

北京图博会期间,集中亮相的“中华文脉”丛书共有7种,其中,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全2册)尤其值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该书的责任编辑张琰介绍,《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全2册)通过访谈,记录几代专注于夏文化探索与研究的学者求证夏王朝的思想、路径与成就,总体反映了迄今为止夏文化研究的历史、成果及共识。可以说,夏文化研究在立场、材料、方法等诸多方面,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全2册)共访谈42位考古学家,共计80余万字,可以称为一部夏文化考古的学术史,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考古人薪火相传的人梯精神。” 张琰说,就好像手铲之于考古,本套书是窥探考古学这片神秘土地的窗口,用夏文化探索中的“人”的故事,搭建大众与考古学者相互沟通的桥梁。

其中,《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I》首版于2001年,豆瓣评分8.5分。

记者在豆瓣上看到一位读者贴出这样一篇评论,该评论曾于2002年2月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作为学者,我首先是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史’书来读的。当想到在书中笔谈的25位学人中已有安金槐、张光直两位先生仙逝,黯然神伤的同时,更意识到这书‘抢救’的价值,其于学术史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张琰介绍,本次出版,第一册为修订,访谈对象为24位出生于20世纪20—40年代的夏文化考古学家;第二册为新编,对18位出生于20世纪30—60年代的夏文化考古学家进行了访谈。

为考古修史,为学者立传。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卫东评价称,本套书“记录了夏文化探索的学术史和学者的心路历程,让夏王朝的踪迹逐渐清晰,对认识中国文明历史的关键阶段和中华文明核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本届北京图博会上,大象出版社将邀请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院长张立东等重量级考古名家畅谈本套书的出版价值与学术意义,对考古或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多多关注。

走进不为人知的刘禹锡的世界

在本次亮相的“中华文脉”丛书新书中,《生生之道:中医五千年》《前度刘郎今又来》也很有看点。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生生之道:中医五千年》,以著名医家、重要医籍、重大医事串联,勾勒出中医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画卷,展示中医的基本特点,反映中医的卓越智慧,展现中医的伟大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书责任编辑冯俊杰介绍说,《生生之道:中医五千年》主编王新陆先生,是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书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章均由导言和故事组成,导言对中医每个阶段的状况、特点给予理论概括;平均每章九至十个故事,各个故事独立成篇,讲述重大医事、重要医籍、著名医家。“这本书可以说是雅俗共赏,中医研究者读导言如醍醐灌顶,对中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故事也能豁然开朗。”冯俊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冯景莹介绍,新书《前度刘郎今又来》以“诗豪”刘禹锡一生的履历为纵轴,以蹑迹追踪的笔法,探寻并展示刘禹锡独特的生命运行轨迹,通过对他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解读与评析,勾勒其心灵的曲线,映射其思想的光波,展示其失意人生与快意人生的叠印、坎坷仕路与璀璨诗路的重合,进而呈现其作为唐代“诗豪”的无穷魅力。“阅读本书,我们或许还可以找到撬动理想杠杆的支点。”冯景莹说。

北京图博会期间,河南人民出版社将携该书作者、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肖瑞峰共同带来一场分享会,和读者一起走进一个人所不知的刘禹锡的世界。

“中华文脉”丛书版权出海初见成效

“中华文脉”丛书参展本次北京图博会的,还有《灵魂之水——芬芳酒香里的中华文踪》《本草中华》《宋朝小日子:千年前的人间烟火》《二十四节气》等4种新书。随着“中华文脉”丛书的持续出版和推广,其品牌效应逐渐彰显并不断扩大。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出版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肖胜介绍,目前不仅是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出版社,其他出版社也在积极联系,愿意参与丛书出版工作,这正是源自丛书自身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定位大众化、时代性、人文精神和国家价值的“中华文脉”丛书,“专业话题大众表达,名人名家立体传播”是其一以贯之的坚持。从首批图书出版以来,该项目一直探索走融媒出版、全网传播的新路径。

据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岳伟介绍,2023年10月出版的《行走天下:中国行旅文化》,是国内首本以中原行旅文化为重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系统梳理中国古代行旅文化脉络的专著,填补了通过多角度、立体化、故事化、融合化来阐释中国行旅文化的空白。同时也是“中华文脉”丛书中第一部以纸质书、音频书、视频书、电子书、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六种媒体形式立体呈现的图书,让读者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行旅文化的恒久魅力和华夏文明的博大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岳南大中华史》在传播方面也是可圈可点。李肖胜说:“作者岳南是百万级畅销作家,我们在传播时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和俞敏洪对谈、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都取得不错反响。”

与此同时,“中华文脉”丛书版权出海也初见成效。“目前,‘中华文脉’已有两种书、三种语言对外输出,包括大象出版社《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的英文版权,还有河南文艺出版社《溯源中国》的土耳其语和德语版权。”李肖胜介绍说。

其中,《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是“中华文脉”丛书的首册,全书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多位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位首席专家学术生涯的回溯为线索,系统记录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过程,并通过引用大量翔实的考古材料,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河洛古国”的文化坐标及历史意义,勾勒了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最初样貌,书写了黄帝时代的灿烂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第二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中,《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英文版被列为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李肖胜说,这是“中华文脉”丛书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益示范。

用好书赓续文化传承,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在豫版图书“扬帆出海”的大潮当中,“中华文脉”丛书正以独特视角和表达,向世界讲述“从中原到中国”的动人故事。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责任编辑:杨晓 | 责任校对:赵艳丽 | 审核:张旭 | 美编: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