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DES-CSI)结果,这是中国质量协会连续第五年开展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测评覆盖了北京、上海、武汉等16个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的超大、特大城市,考察了20种主要数字经济服务业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测评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为85分,同比提高0.8分,连续四年实现增长并创下新高,彰显了数字经济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显著作用。

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包含共享、参与、竞争、保护四个维度。2023年数字共享指数、数字保护指数相比去年变动最为显著。

2023年数字共享指数为89.8分,同比提高3.5分,创历史新高。消费者对数字经济服务的接受度与消费意愿显著增强。其中,数字经济服务消费意愿首次突破90分,同比提高5分,表明数字经济服务在满足新型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方面表现强劲。消费者普遍认可数字经济服务显著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2023年数字保护指数为82.7分,同比下降1.6分。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和过度收集、消费维权成本高、售后退换货难、捆绑销售和搭售等现象仍然突出,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个人隐私安全信任度、消费维权满意度、自主选择权满意度同比分别下降3.3分、4.3分和5.7分。

2023年,20个主要数字经济业态的满意度均超过84.5分,多数业态满意度持续提升,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和餐饮外卖的满意度相比去年提升显著。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测评覆盖的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为7.8%,显示出巨大潜力。潜力特别表现在文档起草、数据分析、信息搜集与整理、办公流程自动化等方面。

中国质量协会指出,我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展现了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在改善民生、提升民众幸福感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尽管数字经济服务形式不断发展成熟,但用户期望及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交易安全、消费者维权困难等问题仍未能得到充分解决,导致满意度增速放缓。应提升消费者权益保障水平,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特别要关注新兴业态和高速发展业态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业态融合发展与创新,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广泛的民众。

文/李禾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