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汤小泉

编辑| 汪戈伐

作为“剪刀第一股”,张小泉的董事会最近迎来了意外换届。

5月28日张小泉发布公告,宣布实控人之一的张樟生不再担任董事长,而由另一名实控人张国标之子,90后的张新程接任。

同时,张樟生同为90后的儿子张新尧,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

也就是说,张小泉的担子,落在两位90后身上了。

离谱的是,张国标、张樟生这两位张小泉实控人,在今年由于借款逾期而多次被公开警告,5月份张小泉发布公告称张国标、张樟生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据中国执行公开网信息,今年张国标共被执行10次,执行标的约6.7亿元;张樟生共被执行2次,执行标的约4.2亿元。

看来张小泉的这两位90后“企二代”,也是“被迫接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小泉本身有400多年历史,只不过在清代后期,张小泉第12代传人张祖盈因战乱变卖家产,张小泉从此便脱离了创始人家族。

今天的张小泉,简单来说是富春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富春控股是一个多元化的商业帝国,涉及供应链、智能 制造、医疗康养、金融等领域,由浙商富豪张国标和张樟生共同所有,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多达23家。

公开资料显示,张国标的个人身家在百亿级别,他与儿子张新程2021到2023年连续三年上榜《胡润富豪榜》,最鼎盛时财富量级达1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百亿浙商大佬。

2007年,张国标和张樟生看中了张小泉这个百年招牌,通过富春控股出资近1亿元取得了控制权,并在7年后完成了对张小泉的整合。2017年,富春控股引入了复星集团、均瑶集团、万丰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最终,张小泉在2021年9月成功登陆创业板。

但张小泉近年来的情况可以说是一团糟。

从2021年到2023年,张小泉归 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6%、-47.28%和-39.48%,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为-9.58%,近期的市值在20亿元左右波动,与上市之初相比几乎减半。

从产品策略来看,张小泉尝试走高端化路线,主攻300元以上的刀具市场。张小泉前总经理曾经在2022年表示过“20元以内的菜刀只能叫铁片,未来5年之内中国普通家庭的菜刀均价要超过300块钱”

根据国金证券统计,在2021年1月~11月,阿里平台上价格在300元以上的中高端刀具市场中,张小泉以16.42%的品牌占有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双立人。

但刀具市场本身集中度就不高,普通消费者对刀具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就很低,大量白牌刀具充斥杂货铺和五金店,这些白牌产品才是老百姓用刀的主流。

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2020年中国餐饮加工用具市场中,除了头部企业外,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不足2%。而张小泉招股书显示,其2017年的市场占有率也仅为1.4%。

另外,刀具本身属于耐用品,其复购率低、使用寿命长,这也限制了刀具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多大企业涉足这一小众市场。

张小泉恐怕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一方面努力做高端化,提高客单价,另一方面也尝试多元化,推出了筷子、砧板、保鲜膜等一系列厨房用具、家居用品产品。但显然,张小泉入局家居用品等多元化产品,除了品牌本身名声在外,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竞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有消费者用99元的张小泉菜刀拍蒜,菜刀断了。结果张小泉经销商客服答复“菜刀不能/不建议拍蒜”,“力度掌握不好是会断的,所以不建议横拍食物。如要拍蒜建议轻压”。

随后张小泉的总经理又试图教育消费者,表示大家用刀的方式不对,要像米其林大厨那样切菜,引发了一场“拍蒜门”事件。

“拍蒜门“极大地影响了张小泉品牌口碑,2023年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便包括张小泉“拍蒜门”事件。

如今来看,“拍蒜门”对张小泉的业绩冲击不小,因为正是在2022年,张小泉就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23年,张小泉更是被商务部认定为需要整改的中华老字号。

更夸张的是,张小泉“断刀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2023年2月,江苏徐州消费者也吐槽用张小泉拍蒜,结果刀断成两截,只不过这次客服表示刀可以拍蒜,但需要轻拍才行;2023年10月,又有消费者拍视频称,用张小泉拍蒜后断成两截……

张小泉不断因为“拍蒜门”而登上热门话题。

这些其实都说明张小泉自身在产品品质上就存在很大问题。数据显示,目前张小泉7成产品都是代工生产,自产比例不足3成。

接二连三的拍蒜 断刀事件显然不是偶然,足以说明张小泉本身的产品品质就存在很大瑕疵,而这恐怕才是张小泉业绩低迷的根本原因。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