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投下关键一票保住革命火种,晚年求安排工作,主席如何安排

前言

“敬爱的总理,您好,我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可以继续为国家做事,希望您能够给我分配岗位,让我继续奋斗吧!”

看着信上的内容,毛主席也陷入了沉思,当年如果没有他至关重要的一票,革命也不会顺利的进行,如今却写信来要求安排工作。这个人是谁,他投出的那一票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毛主席最终又作何指示,有没有答应他呢?

一、突然到访的一封信

1972年的一天,毛主席正在处理公务,周总理拿着一封信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主席,这里有一封信,我想您需要看一下”,毛主席听后也停下了手中的笔,拿过信看了起来。这封信的主人是王稼祥,他本人因病已经休养了很长时间,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总理和主席的关心和问候,除此之外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并表示身体已经康复,可以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请求党组织给他分配一些工作。

毛主席看到后先是沉思,之后说道“如果没有王稼祥的话,遵义会议不会那么顺利,他投出的那一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既然他想,那就给他安排工作吧”。

二、天才少年投身革命

只靠一封信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机会,王稼祥的面子未免有点太大了,然而在看过他在革命事业做过的贡献,以及和毛主席之间的革命友谊之后,这一切就都能解释清楚了。

王稼祥的家乡在安徽,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从进入私塾开始就一直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学业一路绿灯的稳步向前,192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徽省的一所中学,在那里继续学习。然而书读的越多,他就越想打破这个黑暗的社会,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想法在他脑子里水涨船高。

读中学的第二年,由工人罢工演变出的五卅运动,让无数的学生和工人们走上街头,自发组织起反帝爱国运动,王稼祥也策动同学们参加了这场运动,并成功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团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之后他一直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1928年前往莫斯科读书,凭借着书香门第的熏染以及自身天赋,即使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他也依然很快就克服了沟通困难,在这里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不光是口语,还有更多的革命理论知识,求学结束回到祖国以后的他,也开始学前辈们,拿起笔杆子开始宣传先进思想和革命,此时,他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付出一切死不足惧

王稼祥同志对待革命一直都是忠诚又热忱的,为了革命事业他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在莫斯科求学的日子里,环境实际上是很恶劣的,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既要学习马列思想,又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虽然家庭情况来说不需要他去担心这些,但是作为一名革命战士,王稼祥却一直都很有担当,坚持靠自己。

莫斯科的冬天很冷,他一个南方来的孩子自然受不住冷风刮在身上刺骨的感觉,有一次为了买到一本书,身上的钱不够竟然连棉衣都抵押了,回到住所的他瑟瑟发抖,但是看到书里的内容,想到未来中国的道路,王稼祥的心开始沸腾起来,再寒冷的天气在他眼里也不足畏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王稼祥心系前线战况,不顾枪林弹雨的攻击冒险前进,结果却不慎被敌军发现,敌人的战机立刻从空中朝他飞扑过来,王稼祥也不幸被炮弹炸伤,腹部被炸出一个巨大的伤口,肠子里满是弹炮碎片,如果不及时手术的话连命都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手术过程中没有麻药,在面对巨大的疼痛来临,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咬牙坚持八小时,最终手术结束,全军将士都被他的坚韧给打动,称他是刮骨疗伤的现代关公。王稼祥自己也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伤痛并不代表什么,只有活下去才能为革命继续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开始了,王稼祥同志带着病体,继续和大部队前进,由于环境恶劣,基本的温饱都满足不了,休息时间也不够,导致他的腹部开始化脓发炎,甚至有蛔虫从缝合口中爬出来,即使是这样,他依旧凭借着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这中间他也想过要放弃,毕竟长征的路上,将士们已经很不容易,自己拖着病体只会成为大部队的累赘,在他提出要原地修养,让大部队先走的时候,是毛主席站了出来驳回了他的请求,长征路上不能抛下任何一个同志。就这样,王稼祥在组织的帮助和自身的坚持下,坚持到长征结束,回到陕北后被送往上海接受治疗。

四、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谊

说到毛主席和王稼祥之间的渊源,还要从1931年说起。那个时候的王稼祥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单的寒暄过后,两人就开始对当前的革命形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十分尊重这位留学归来的高材生,王稼祥虽然在马列思想上比毛主席了解的更加深入,但是真正到真枪实战上,毛主席的一系列看法还是征服了他。当时正值第三次反围剿的重要时刻,很多中央的领导都不认可毛主席的看法,还批评他是严重的“右倾主义危险”,面对众人的质疑和排挤,王稼祥同志坚决地站在了毛主席的这一边,他认为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军事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毛主席被党中央排挤在外,下令暂时休养,王稼祥却依然是他的头号粉丝,湘江战役之后,我军在博古的错误领导下损失了好几万的同胞,他认为不能再这样一错再错下去了,提议党中央主要人员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并将红军的指挥权重新交到毛主席的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拯救中国。

五、最重要的一票

1935年,红军抵达遵义并顺利拿下领地,国民党被我军甩开了一大截,红军因此获得了几天的休息时间,王稼祥趁机提出他的想法,于是,遵义会议就这样顺利召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上,王稼祥提出第五次反围剿行动是由于指挥不当造成的失败,博古一听立马就急了,反驳是因为我军的力量太弱,无法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对抗才导致悲剧的发生。王稼祥则立马回击,明明前四次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都巧妙的取胜过了,说到底还是指挥方法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之后还提出将指挥权还给毛泽东同志,并投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票,其他人在看到目前形势之后,也纷纷表示同意,于是纷纷跟投,毛主席就这样再一次回到了党中央,并在之后指挥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没有王稼祥同志的鼎力支持,当时的革命时局不会如此轻易的得到扭转,新中国的到来也许都要再久一些。

六、新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官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稼祥同志凭借之前留学的经验,提出前往苏联进行外交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我国和苏联的外交关系一直稳定发展,工作期间经常会旧伤复发,但是他都坚持下来,痛了就挂一个热水袋在腹部继续工作,担任外交大使期间,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国之后继续支持党内工作,在病中依旧不忘给周总理,邓小平等人写信,商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法。

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了迫害,被人诬陷,幸而有毛主席在,一直强调王稼祥同志的功绩,并在1970年获得回京养病的机会。

1972年,王稼祥自觉身体已经疗养的差不多了,于是给周总理写了一份求职信,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做点什么,毛主席在看到之后,虽然舍不得老朋友继续劳累,但是同样不想伤了一个老革命的心,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王稼祥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为我国外交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为革命奉献终身

1973年,王稼祥同志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继续为党和国家服务,然而好景不长,在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之下,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还在为了我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担忧,在得知江青要利用手中的权利开展“批林批孔”的运动,睡觉之前都还在忧心忡忡,想要找出解决方法,结果却在第二天的早上,被自己妻子发现已经在睡梦中去世,享年68岁。

这位为新中国解放做出重要贡献,为革命奋斗了终生的老同志,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和世界说了再见。

总结

王稼祥的那一票,直接让党组织在少走弯路的情况下,挽救了无数红军的性命,他的一生都始终站在中国老百姓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没有一味的追求先进思想,他坚持的,从来都是适合中国发展而不盲目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