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将军是中国首位百岁将军,他忠诚向党,一心为民,一生立下战功无数。毛泽东称他为“孙行者”,还破例准许他留胡子,后辈们亲切地叫他“胡子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毅

孙毅,原名孙俊华,1904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夏,孙毅来到河南开封报名参军,被编入河南陆军开封补充营第一连,在旧军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孙毅在旧军队里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反蒋战争,1931年,他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中校参谋,结识了一位后来对他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的朋友:赵博生。

赵博生时任第26路军参谋长,奉命南下“围剿”红军,但他却一直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非常不满,1931年10月,他在中共秘密组织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博生和孙毅同为河北老乡,两人的关系非常不错,赵博生经常有意无意地给他说一些红军的事情,有一天,他对孙毅说:“我们所住的、穿的,全是工人做成的,我们所吃的也全是农民流着血汗耕种的,离开了工农劳苦群众,我们是一刻也不能生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想着工农劳苦大众的利益,我看红军才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我们不如去联合红军一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博生

孙毅非常赞同赵博生的意见,当年12月14日,他跟随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率第26路军1.7万人在江西宁都县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步入中国工农红军行列。27岁的孙毅获得了新生,被任命为红14军侦察科长,不久后又调任红14军第41师参谋长。

1934年2月,孙毅调到粤赣军区任红军第22师任参谋长。这年6月,毛泽东因遭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辗转来到了22师的驻地站塘,孙毅陪师长周子昆、政委黄开湘亲自迎接了毛泽东的到来。

师首长安排毛泽东住在师部作战室的一座二层小楼上,毛泽东住里间,孙毅住外间,负责带领警卫人员保护毛泽东的安全。

毛泽东利用几个晚上听取了师首长对前期作战的汇报,当他得知周子昆曾两次命令孙毅带一个团出去作战、却又向团长交待“由孙参谋长协助你指挥”时,马上指出了问题:“叫师参谋长协助团长指挥,团长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你们这样使用参谋长有缺陷,问题就出在‘协助’二字上,这参谋长就不好办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周子昆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后,马上点头说:“主席批评得对,我们一定要改正。”

在22师的这段时间,毛泽东一有空,就会找孙毅聊天,有一天,他问孙毅:“你是什么地方人?好大年纪?”

孙毅回答:“籍贯河北,今年30岁。”

毛泽东马上有了兴趣:“哦!河北,好地方哇,山川毓秀,人杰迭出,历史上,人们把河北称作燕赵大地,古人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孙毅又告诉毛泽东:“我的家乡在河北东部大城县,是个穷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毅

毛泽东问:“你们大城县出过什么名人吗?”

孙毅回答:“我知道清朝有个大太监李莲英,他就是大城人。”

毛泽东说:“哦,李莲英这个人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不过他受宠于慈禧太后,那还是有一定手腕的。据说他活了60多岁,是在晚上回家路过北京什刹海时被人暗害的,家人找到他时,只剩下了脑袋,四肢和躯干都不知去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莲英

孙毅听到这番话后,深深地被毛泽东渊博的学识震撼了。

不久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孙毅被任命为军委教导师参谋长,负责保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但部队正式出发前,独断专行的军事顾问李德得知孙毅是从白军起义过来的,便决定不给他配马骑,尽管师长张经武据理力争,但仍无济于事,他回来以后,只好安慰孙毅:“老孙同志,看来你要吃苦了。”

一向大度的孙毅并没有表示气愤,反而幽默地对张经武说:“没有了四条腿,但我还有两条腿嘛,师长就放心吧,我绝不会掉队的!”

长征路上,中革军委决定撤销教导师编制,孙毅被调到国家政治保卫团,但却始终没有分配工作,有一天晚上,他在团部办公室看到一份军委干部任命:“任命孙毅为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但仔细一看,“参谋长”的“长”字被毛笔圈了,就这样,孙毅从“参谋长”变成了“参谋”。

但孙毅却坦然接受了任命,直到快到遵义时,团长姚喆对他说:“胡子,真对不住了,几天都没给你分配工作,昨天我同邓发局长说了,你还是参谋长。”

孙毅却大度地说:“这没有什么,当不当参谋长,我照样干革命!”

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后,孙毅升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战全面爆发后,孙毅任115师教导大队大队长,并率领部队深入到河北阜平、行唐、灵寿、平山一带,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扩大队伍。

孙毅到达冀西地区以后,主动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提出:“我们要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现在干部缺乏,我是河北人,我个人能不能留在这里,办学校培养干部,扩大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毅

聂荣臻同意了孙毅的请求,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学校成立以后,孙毅主持了3期学员培训,为部队培养基层军政干部1600余人,其中大部分被分到晋察冀军区所属部队,成为了抗日的骨干力量。

1939年1月,孙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有一天,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研究作战方案时,孙毅与聂荣臻争得脸红脖子粗,争到忘形之处时,他甚至拍起了桌子。

聂荣臻回到家后,对夫人张瑞华说:“这孙大胡子,脾气倔得像头牛,得给他找个老婆管管他。”张瑞华心领神会,她马上开始物色人选。

聂荣臻夫妇经过挑选,决定把晋察冀边区妇救会主任田秀涓介绍给孙毅。田秀涓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顺平县,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女子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田秀涓抛弃了教师工作,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义无反顾地来到前线,并在1938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聂荣臻认为孙毅的脾气有些倔强,如果有一位像田秀涓这样忠厚老实、性情温和的伴侣共处,那才是刚柔相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和孙毅

于是聂荣臻对孙毅说:“咱们边区妇救会主任田秀涓同志,为人忠厚,办事认真,又上过女子师范,还是你们河北老乡,你要想办法与她多接触接触。”

孙毅当然明白聂荣臻的意思,他高兴地点了点头。

此前孙毅和田秀涓在边区的一次会议上有过接触,田秀涓在会上作了发言,她着重讲了全党、全边区应当如何关心培养和配备妇女干部的问题。田秀涓的发言叙述严谨,娓娓动听,孙毅听了十分佩服。

当时在中共北方分局组织部工作的张瑞华也委托朋友多次启发田秀涓,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婚姻大事了。在聂荣臻夫妇的牵线下,孙毅和田秀娟接触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

不久以后,聂荣臻向孙毅问起他与田秀涓接触一事,还半开玩笑地说:“要不要外力给你们加点‘温’呢?”

孙毅爽快地回答:“先不要!”

这年8月,晋察冀边区党委在阜平县城南庄镇召开党代表会议,田秀涓是一名会议代表。聂荣臻特意安排孙毅暂住城南庄休息几天,还安排他出席边区召开的这次党代表会议。

会议期间,聂荣臻对孙毅说:“孙毅同志,交给你一项任务。”

“什么任务?”孙毅以为让他去前线打仗,精神头立即上来了,腰板挺得直直的。

聂荣臻却说:“去给田秀涓写封情书,一定要把她俘虏过来!”

“是!”孙毅犹豫了一下,向聂荣臻敬了个礼。

当天晚上,孙毅就亲笔给田秀涓写了一封情书,信中没有甜言蜜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自己家境贫寒,早年结过一次婚,并有一个女儿,后来参加革命以后,因为长期和家里失去联系,妻子以为他打仗死了,便带着女儿改嫁了。

信的最后是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爱我的胡子,我可以刮掉。”

胡子对孙毅是非常重要的,他在21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以后就开始留胡子。红军时期,孙毅有一次遇到了朱德和刘伯承,他马上停下脚步,向两位首长立正敬礼。

朱德勒缰下马,操着一口四川话风趣地说:“你就是那个孙毅吧?我可是从你的胡子看出来的哟!你可晓得,红军的条令规定不能留须,难道你不怕我关你的禁闭吗?”

“不怕,总司令。”孙毅一脸严肃地回答。

朱德问孙毅:“那你告诉我,为啥子要留这胡子?”

“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往上长。这胡子义气,像是人的精气神,剃不得。”孙毅也不知怎么就冒出了这样一番高论。

朱德听后不禁大笑,他在分手时嘱咐孙毅:“好好留着这胡须,别人有意见,你就说是我朱德破例让你留的。”

从此以后,孙毅的胡子一直留了十几年,大家给他送了一个“孙胡子”的雅号。孙毅竟然肯为了田秀娟而刮掉胡子,这可以说是最真挚的表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