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业同样精强

带队能力千好万好,不是兵团司令的充分必要条件,兵团司令还得会打仗,这是将军的主业。邓华打仗能力好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邓华的好,与李天佑、小黄、梁兴初这样的悍将还不太一样,不是锐于冲锋陷阵、厮杀缠斗、刚勇悍烈那样的风格,而是稳重、谨慎、求全。

邓华在东北战场第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是三打四平。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会攻四平,开战之初扫清四平外围作战比较顺利,连续歼灭了国军七十一军的两个师,扼守四平的只剩军部和一个多师,东联估计守城之敌大约有1.7万至2万之间,力量已大为削弱,负责统一指挥攻城的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有些轻敌,当然不止李天佑,东总同样轻敌,我军以两个纵队(一纵和邓华的辽吉纵队)近6万人打敌,另外还有17个师的兵力在南线阻击沈阳方向国军主力增援,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头脑比李天佑冷静的多。

开战前,他就专门部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一线侦察部队尽可能多地擒捉国军干部,尤其是连以上主官,以便了解国军真正兵力有多少。

这是邓华特有的稳重、细致作风,不是一门心思放在如何压制敌军,而是尽可能地摸清敌我力量对比,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免有小心谨慎甚至过于小心之嫌——后来打海南岛即有人如此对比韩先楚和邓华,造成海南岛是韩上将独立打下来的不尽客观之言,但事实证明越是接近现代战争,这样的小心谨慎越是必要,朝鲜战场邓华的作风大逞其威是有力的证明。

邓华通过详尽的侦察有重大发现。

陈明仁之前号称东北国军第一冤种,杜聿明为保存新一军和新六军实力,凡是消耗仗都让七十一军打,陈明仁具有湖南人典型的悍勇作风,让打就去打,不耍花花肠子,所以连续丢掉两个主力师。不过陈明仁之所以能在东北立足,与新一、新六、五十二军鼎足而四,自也有其过人之处。

三战四平之前,陈明仁紧急扩充兵力,把一部分警备兵力(保安旅、暂编师)塞进七十一军编制,又强要十三军之第54师回防四平,一顿操作猛如虎,四平守敌数量猛增至3.5万人,我军六个师已无法形成压倒优势。

邓华敏锐判断这样打不行,立即打算向东总发电,请求再调一个主力纵队过来。纵队几位领导人合议后,怕这样直来直去地要求增兵会引起东总指挥员不快。

后来任军科副院长、时任邓华的参谋长的高体乾将军回忆说,邓华与大家商议后仍然坚持己见,单独签署请示电,请求增兵,不过语气和缓了许多,最好增调一个纵队,或者至少两个师。

东总接电后果然不是很乐意,攻四平的指挥员是李天佑,这电报要发也是李天佑发,邓华算哪门子事?

但四平守军增加毕竟非同小可,东总未掌握实据,不敢全信也不敢不信,便调洪学智六纵一个师开赴四平城下。

结果正如邓华所担心的,我军兵力不够,虽然歼灭了七十一军大部,还生擒了陈明仁的胞弟、时任七十一军特务团团陈明信,但一纵三个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都受到重大损失,辽吉纵队一师师长马仁兴壮烈牺牲,我军无力继续进攻。

国军援兵南北对进,逐步推向四平,东总见形势不利,遂令撤围,三打四平失利。

仗没打好能证明邓华啥?如果真按邓华建议,三打四平说不定是另外一回事。据陈明仁回忆,七十一军已打到山穷水尽,他躲在地下指挥部,瘫坐在椅子上,手里握着一把小手枪,来电话、电报、有人请示,一概不管,只待解放军打进来他就自杀。

战场上谁坚持住最后五分钟就能胜利,陈明仁坚持住了,而东联部队没有。差的就是最后的生力军。

如果前来增援的不是六纵的1个师而是3个师,陈明仁估计就成仁了。

林罗首长嘴上不说,心里有数。

四、及人之未及

邓华在打仗方面值得一说的,还有“违令之战”。

1947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冬季攻势,七纵负责在新民—黑山一线布防,阻止国军主力新六军北上,其他主力在北线围攻国军散布在各地的部队。也就是说,七纵是敲边鼓、打配合的,只要新六军不北进,七纵躺着睡觉也能完成任务。

邓华却不这样想,他注意到新六军徘徊在沈阳一带并无北上之意,便自作主张,突破东总的命令限制,率兵连续远程奔袭法库等要点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委和参谋长都不太同意,上级明确的仗没打,却要搂草打兔子,万一失利了怎么办?

邓华认为,阻止新六军北上的终极目的是保障北线作战的安全,我纵把单一的阻敌一个军的任务,拓展为占据辽西要地,划出一道地幅更为宽广的阻击带,对国军主力北上是更有力的牵制和阻止。况且辽西数城国军防卫力量单薄,部署又分散,互不呼应,正是各个击破的良机。

于是在邓华指挥下,七纵神出鬼没,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黑山、阜新、新丘等6城,歼灭国军3个暂编师。

尤其是法库之战,七纵一昼夜急行军180里到达城下,从接敌进攻到全歼敌177师,只用了1个小时,创下1:11的战损比,堪称经典。

邓华急切盼望新六军北上,好真刀真枪打一打这颗白菜心,但七纵在北宁线大闹天宫,一个纵队打出十万大军的动静,东北剿总已经懵圈,正不知东总主力在哪里,廖耀湘哪还敢孤军犯险。

东总发电高度赞扬七纵主动出击、超额完成任务。

反映了什么过人之处?

邓华并不是军事上的外行,而是深通韬略、懂得举一反三的高手,一般将领能把上级意图贯彻准确就不错了,像邓华这种充分拓展深挖不拘一格地落实,刀刀能捅到敌人要害,招招能搔到上级指挥员痒处,林罗首长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战将!

格局、智慧、眼界、临场反应,等等,综合起来,造就了邓华这样的表现。

再之后,辽沈战役锦州之战,邓华认为东总四个纵队攻城、七个纵队打援不妥,坚持向野司发电请求增加两个纵队。

当时林罗首长正因为北上打长春还是南下打锦州而大伤脑筋,受到伟人批评。上下两头意见同时到达东野司令部,一看,惊呆了,邓华的意见与中央高度一致。

不能再过于拔高了,已足够反映邓华的水平。

或许邓华不及李天佑之勇,不及梁大牙之悍,不及刘震之威重,但就综合水平来说,对每一位都有一些优势。

普通人或许察觉不到,但在大行家如林罗首长眼里,还能分不出高下么?

附:四野诸兵团司令员、政委、副司令员名单

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兼政委),副司令员陈伯钧、韩先楚

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萧华,副司令员李天佑、彭明治

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副司令员小黄、刘震

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副司令员洪学智、贺晋年

点击链接看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