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网上约了一名女子进行身体交易,结果嫖后爱上了对方,还想结婚

没想到,女子不仅收了各种好处,还拒绝了男子的请求,导致男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竟然崩溃报警,自己揭发了自己的违法行为,这起离奇的事件发生在今年的南京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岁的张某是一名IT公司的程序员,单身多年的他早已对婚姻失去希望。直到有一天,他在成人网站上认识了25岁的李女士。

这个女孩留着一头及腰长发,身材高挑修长,皮肤白皙,看着就像才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大美女。

一见钟情的张某立刻联系上李女士,原来她在网站上登广告,提供特殊交易服务。

对方开门见山,直接报出一个不菲的价格,过夜1000元。对美色太没抵抗力的张某二话不说,立刻在南京某高档酒店开了间房,约李女士过来“留宿”。

那一夜,张某如痴如醉,仿佛进入了梦幻般的桃花源。李女士虽然仅仅是完成了交易,却拥有惊人的本领,张某体验到久违的刺激和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一夜春宵令张某彻底迷恋上李女士,他决定要追求这位“女神”。

之后一个月时间里,张某又多次约李女士出来,不惜重金送给她名牌包包、iPhone手机,总计花费近10万元。

更让他心花怒放的是,李女士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文化,是某大学的研究生,两人聊天也十分投机。

张某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爱深信不疑,终于在一个月后鼓起勇气在酒店向李女士求婚。

只见他深情款款地跪在李女士面前,献上价值2万元的珠宝戒指,满怀期待地等待她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李女士根本不为所动,面无表情地说:“我跟你之间只是交易,你别搞错了。结婚什么的我从来没答应过你。现在也不可能和你在一起,你找别人去吧。”

张某彻底傻眼,他跪在地上一哭二闹,不断地哀求李女士再考虑考虑,可对方毫不留情,直接转身就走,被拦了下来。

精神崩溃的张某甚至还找来警察,指控李女士欺诈自己,要求退还之前送的礼物和现金。

当晚,南京警方接到110报警,前往事发高档酒店处理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警了解情况后表示,李女士提供交易属于违法行为,但张某主动包养送礼也难辞其咎。

据李女士讲,她并未胁迫张某,也没有承诺与张某结婚,她收的礼物属于双方自愿的。

经过警方调查认定,李女士没有敲诈勒索的行为,但提供特殊服务涉嫌卖淫,而张某已违法嫖娼。

由于两人均是初次违法,且态度较好,最终警方给予了批评教育,并分别处以行政拘留7日及罚款2000元的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日之后,张某满怀歉意地走出看守所。这场突如其来的激情,不仅让他付出巨额资金,还差点让自己身陷牢狱。

此案反映出当今社会某些人群在网络虚拟关系和婚姻观念上存在一定偏差。张某在网络陌生人身上投入感情和金钱存在风险,也反映出他内心对婚姻的渴望。

整个事件中,双方都存在过错。张某不该轻信网友并过度付出,李女士也不应用两人暧昧不清的关系来获取好处。这种互利的交易关系注定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律师说法】

南京发生的一起“嫖后爱情”事件,掀起了公众对情感、权利与法律的广泛讨论。在经济交易与情感纠葛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法律争议和挑战?

一、当李女士拒绝与张某结婚时,张某是否有权要求李女士返还所赠与的礼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赠与是出于无偿的目的,赠与人转让其财产给受赠人。受赠人应当明确表示接受。

赠与合同成立时,对于不动产等需要进行登记的物,当物的所有权转移完成登记后,才能视为赠与合同生效。

《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可以约定对赠与物设置负担。受赠人不执行负担的,赠与人可以请求改变或者撤销赠与。也就是说,赠与人可以对赠与物设置条件,但这些条件必须是合法、明确的,且得到受赠人的确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某与李女士的情境中,如果张某在给予物品或资金时,明确表示这是在双方可能结婚的前提下或者与结婚有关的条件下赠与的,且李女士明确表示接受了这一条件,那么当李女士后来拒绝与张某结婚,张某理论上有权要求返还。

但在实际情境中,这种“条件”很难得到明确的证明。大多数情况下,赠与都是基于当事人的私下约定或者单纯的好意,没有明确的书面证据或者证人证明。

因此,即使张某认为他有权要求返还,但在法庭上,他可能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除非张某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的赠与是基于双方可能结婚的明确条件,否则他很难在法律上要求李女士返还所赠物品或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张某报警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损失,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

事实上,张某选择报警,揭露了自己与李女士的非法交易,这一举动也成为了这起事件的焦点。

显然,张某并不是出于维护法律的权威,而是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制裁。张某的嫖娼行为,以及李女士提供性服务,都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因此,无论张某的动机如何,他都应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情感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私事。当经济交易与情感交织,法律也必须给出明确的判断和指导。

南京的“嫖后爱情”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出于情感还是经济利益,我们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而作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法律意识,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付出过重的代价。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