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衬底上再做一层硅原子外延,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在CMOS硅工艺中,晶圆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EPI,epitaxial)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艺步骤。

1. 提高晶体质量

初始衬底缺陷和杂质:晶圆衬底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缺陷和杂质。外延层的生长可以在衬底上生成一个高质量、缺陷和杂质浓度低的单晶硅层,这对于后续的器件制造非常重要。

均匀的晶体结构:外延生长可以保证一个更均匀的晶体结构,减少衬底材料中的晶界和缺陷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晶圆的晶体质量。

2. 改善电气性能

优化器件特性:通过在衬底上生长外延层,可以精确控制硅的掺杂浓度和类型,优化器件的电气性能。例如,外延层的掺杂可以精确调节MOSFET的阈值电压和其他电学参数。

减少漏电流:高质量的外延层具有较低的缺陷密度,这有助于减少器件中的漏电流,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支持先进工艺节点

缩小特征尺寸:在更小的工艺节点(例如7nm、5nm)中,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要求更加精细和高质量的材料。外延生长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支持高性能和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制造。

提高抗击穿电压:外延层可以设计成具有较高的抗击穿电压,这对于制造高功率和高电压器件非常关键。例如,在功率器件中,外延层可以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增加安全工作范围。

4. 工艺兼容性和多层结构

多层结构:外延生长技术允许在衬底上生长多层结构,不同层次可以具有不同的掺杂浓度和类型。这对于制造复杂的CMOS器件和实现三维集成非常有帮助。

兼容性:外延生长工艺与现有的CMOS制造工艺高度兼容,容易集成到现有的制造流程中,不需要大幅度修改工艺线路。

小结:外延生长在CMOS硅工艺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晶圆的晶体质量,优化器件的电气性能,支持先进工艺节点,满足高性能和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制造需求。通过外延生长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掺杂和结构,提高整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一群人可以走的远。加入付费学习社群,系统学习干货,认识芯片设计、fab厂、封测、设备、材料、EDA、下游应用的小伙伴。请点击付费即可加入:

欢迎交流(请注明姓名+公司+岗位),长按图片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