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逸执导的电影《没有颜色的关系》明天就要正式全国上映了,这部自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后便遭遇巨大“争议”的电影一度同《浪漫的断章》被称为平遥的“最差”。自上周开始,导演冯逸与女主角开启了全国路演巡演,直面观众与评价。这部电影真的有这么差吗?不妨明天亲自去看看,再去评价。

以下内容为《没有颜色的关系》导演冯逸自述,

写于6月7日(已获授权发布):

撰文:冯逸

出发,是为了抵达。

距离北京首映礼时间还有3天,电影《没有颜色的关系》全国上映前的工作已陆续准备妥当。于是,我才有空腾出时间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我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

我不曾想过要当导演,至少在2019年前不曾这么想过。可人过30后,有些变化自然而然发生,编剧作为一种吃饭的手艺活,我发现自己吃不动了,身心俱疲,伺候不了金主爸爸的各种要求。处境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是去找份工作上班呢?还是继续苟着给甲方爸爸写那些自己从来不会跟人提起的剧本项目?两者对我来说,都是身心抗拒的选择。无奈之下,我决定破釜沉舟一把,转型做原创,争取在35岁前,拍一部自己自编自导的电影。

说白了,拍电影成了我逃离上班和商业编剧项目的救命稻草。

拍电影这件事,对我而言,是一趟完全陌生的旅途。写剧本,我当然驾轻就熟,很快乐地就写罢。可剩余的一切,就让人为难了。什么是分镜?哪里招募团队?演员从何处来?片子怎么拍?我一点概念都没有,只能狂买书来看,像后浪出版的拍电影系列书籍,我是一本没落下,都翻了一遍。光看书不够,我也陆续看起一些电影拍摄的幕后纪录片,争取先“体验”下拍电影的片场节奏,学习一下拍电影的工业流程。

关于招募团队和演员,我没有任何渠道和资源,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自己经常活动的豆瓣了,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去发招募信息。虽然这样比较低效,但正是因为这个笨方法,我也收获了惊喜。比如第一个找上来的演员是黄楚桐,虽然第一部片不合适,但我特别喜欢她的电影感,后面有机会一定要跟她合作才好。

人和人的缘分真的是妙不可言。这是招募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
摄影指导马健是第一个投递资料的摄影师,在我面试了五六个摄影师都被嫌弃没钱的情况下,马健再次主动找过来,说他愿意帮忙。这么主动,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骗子呢,哈哈哈。可合作下来,马健其实就是一个特别率直,对电影保持着纯粹热爱的人。我们因此,也成了创作上的知己。

演员郑静茹,非科班出身的她,2020年时也处在要不要去上班的人生路口。从人生体验上来说,她身上有着跟李文心相近的一些特质。在投递过来的200多份的女演员资料中,这份特质吸引了我,而且她的认真与专注,亦给了我能拍出来这部电影的一些信心。

演员牙渔,一个已经上班多年的打工人,前一秒还在做游戏设计,下一秒已经转行做起演员来。问他为什么?他说媳妇帮他选的,让人忍俊不禁。能遇到他,非常奇妙。因我当时定的男主不合适,需要临时更换人员,在演员周琳的推荐下,牙渔成了我的救火救命的男主人选。更神奇的是,他竟然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

演员阎三元,从一个工厂拧螺丝钉的流水线工人到戏剧演员,再到电影演员,他走过的路,付出的汗水,超乎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正因为此,他浑身都是戏,而且没有所谓的表演痕迹。我第一眼就看中了他来饰演老孙的角色。可后面因为档期的问题,差点错过他。不过,该是他的角色还是他的,前面定的演员因为不合适,我又去邀请三元出演。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回想起来,真的非常感谢他当时愿意出演《没有颜色的关系》。

演员杨千渺,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救火救命的人。开拍前一个多星期,原本定的演员因为上一个戏摔断了腿,没办法准时入组。我想起了最后投递资料过来的杨千渺,赶紧让她试一下戏,看看能不能救我于危难之时。没想到一试,特别合适。前妻蒋玥的角色,便这样定下来,由她出演。

演员周琳、雪雯、田若思,她们也都非科班出身,靠着天资和努力走上了电影这条路。周琳是播音主持出身,得知入选《没有颜色的关系》时,喜极而泣;雪雯是模特出身,特别聪明的她,却一直受困于经纪公司给她的设定中,无法施展拳脚,跳出经纪公司后,刚好碰上《没有颜色的关系》招募,便成了我们演员阵容中的一员;田若思是舞蹈演员出身,没有当电影演员的任何经验,但她的外型条件太适合夏梦了,试镜效果也很出彩,我没有理由不让她试一试。

转眼过去三年半,电影拍摄的点滴依然历历在目,成了我快乐的源泉。如今,《没有颜色的关系》将于6月17日全国上映,在大部分主创生活的北京,当然少不了要举办一场首映礼,以答谢主创们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这场首映礼,也是一次重逢的机会,一次遇见新老朋友的机会,希望关注和支持我们这部岭南风格电影的朋友们都能来看看。

上映,跟大家见面,也许就是我和《没有颜色的关系》出发之后真正抵达的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颜色的关系》终极海报

1 书店与书

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电影说了什么故事,大概是:一个女作家写了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书评家和四个女人之间起起落落的爱情故事,而她是其中一位。电影故事离不开书,发生的主要场景,也是书店。一间由男主开在小区里,周围环绕着小学、幼儿园、小卖部,有且只有6个位置可以坐,提供看书买书和咖啡服务的二手书店。书,大部分是男主自己的存书,后来又通过回收和交换的方式收集了一部分。这些书凑在一起,把不大的书店塞得满满当当,使其有了旧书特有的霉味,也有了一种时光错觉。男主自己的书,当然只能看不能买。来看书的人,主要是小区及周边社区的街坊,空暇时踱着步子悠悠而来,翻几页书聊以打发时间。书店最热闹的时候,仅限于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毕竟,身为书评家,男主小有名气,他的读书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一批从城市各个角落慕名而来的读书爱好者。选择通过一间二手书店来构建故事,有许许多多的原因,比如书对身为创作者的我而言,是无可取代的精神家园。二手书店,每一本书都是故事与故事的叠加,天然具有吸引我的魔力。故事发生在这里,书、店、人都再熟悉不过,不用额外花费大量功夫描摹,简单几笔勾勒便跃然纸上。现实中,用来拍摄的书店本来定的是位于天河南一带的“读书吧”,店主是朋友的朋友。因为曾经拍过读书吧的短片,喜欢读书吧的旧与自在,故事创作便根据读书吧的空间来构思,可惜未能等到电影开拍,读书吧已关张大吉,不得不说这成了心中不小的遗憾。幸好的是,广州这座城市,关了一间读书吧,却开了一间荒唐书店。不谋而合的是,荒唐书店也是主打二手书,与我们的故事设定几乎一模一样。更令人喜欢的是,她刚好藏身在拍摄主要取景地江南西一带的社区里。于是,我们主创团队用三顾茅庐之势,几番拜访书店主人,最终才说服了店主把她正在试营业的书店租给了我们,成就了一桩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荒唐书店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颜色的关系》剧照

2 广州与社区生活

电影主要取景地分别是江南西和晓港西,两地相隔不过两公里,社区风格较为相近,都是开放性小区,没有围墙阻隔,楼高不过七八层,楼旧不过三十来年,楼下是各式各样的店铺,楼上是彼此熟络的街坊邻居。选择这两处地方取景,大概是它们都有老房子的时间感以及让我喜欢的城市烟火气,且萦绕着不可多得的信任感——人和人不过分熟悉,但彼此包容开放,没有谁刻意提防着谁,平安无事地相处着。故事是发生在广州的故事,我却并未刻意去用明显的镜头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广州故事。我想要分享的,不过是一种社区生活的日常,这些日常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日常,也许每个城市都有,但不一定被看见或感受到。我时常徜徉在江南西的巷子里、河涌边,蓝坊、云路、红书店、江湖边、紫金食坊、新龙便利店、新百佳烟酒行等小店,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它们构成了日常消遣的去处,也构筑了城市文化的氛围。这些地方,甚少可供游客猎奇的东西,平时少有游客模样的人出现,不像东山口、北京路、荔枝涌等旅游热点,人头攒动,热闹不息。这些地方,不过是生活本身而已,却无比真实且生动。拍摄过程中,我们拍下了故事,也拍下了这两个地方的生活本身。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出门买菜忘记了回家的老妈妈,在寒风中我们镜头里颤颤抖抖地走来走去,最后通过我们报警才得以联系到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颜色的关系》剧照

3 女性视角

这个故事是以女主的视角讲述的一个回忆故事,也是我主要拍给女性观众的一部作品。于我,这个故事,是女性视角下发生的故事,讲述的也是女性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故事。身为一个创作者,也许是雌雄同体的,但身为男性创作者,自身的局限性难免存在,所以女性视角是否合适,是否稳定,无法百分百抵达。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在保持一个第三视角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笔墨投向女性角色,以呈现女性视角下自我的困境以及男性的逃避与粗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颜色的关系》剧照

4 关系与选择

如片名所说,这个故事是关于关系的,没有颜色的关系,是过去式,也是一种无关彩色、伪装、得失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曾有过丰富的色彩,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成了记忆中的画面,徒剩黑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潮水之于海岸,时远时近,可又要复杂得多,变幻莫测。关系的建立,远近,瓦解,基于的是双方的选择。有人进,有人退,有人强,有人弱,反复,旋转,碰撞,相融,才生出了万般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颜色的关系》剧照

5 戳人

有人说这个故事很洪常秀,也有人说这个故事不怎么洪常秀。对我而言,这个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拍电影的最大动力便是因为喜欢洪常秀的电影,他让我有了电影表达的真正欲望。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特别向他致敬的地方,我们都尽量回避洪常秀式的表达。因为语境和文化的不一样,我们也无法真正去拍出洪常秀式的电影,也因为才能的不足,我们也不足以拍出洪常秀式的作品。我们拍的,不过是一个中国式的城市故事,一个“冯逸”式的故事。如果说跟洪常秀真的有什么是一样的,我希望是这个故事跟洪常秀的作品一样讽刺、戳人,能够将人这个东西的虚伪撕开给大家看,以戳痛大家,让大家在观影的某一瞬间可以看见自己,感知自己。正是带着这样的创作初衷,我们拍了这部作品。所以,如果你期待看完这部作品可以治愈自己,恐怕会让你失望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颜色的关系》剧照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