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生在我们面前都表现得很强势,但在父亲和奶奶面前却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白兔。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在外面泼辣的母亲在父亲和奶奶面前会变得如此温柔。

母亲笑着告诉我,这要追溯到五十年前她追求父亲的故事。

父亲是家里的老二,年轻时读了很多书,还写得一手好字。

父亲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堪称我们那十里八乡的美男子。

奶奶说当时所有劳动力都被抽去修水库,每个大队之间还比赛看谁干得多。大家挑的挑,挖的挖,生产队长生怕自己的队伍落后,干起活来都拼尽全力。

母亲当时也在生产队修水库,和一群十八九岁的姑娘们负责给男同志们上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说:“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很多未婚男女青年,很多人趁这个机会找对象,我也不例外,仔细观察每一个挑土的人。”

母亲说在那几十个挑土的人中,父亲吸引了所有未婚女青年的注意。

父亲话不多,不像其他男青年那样,装土时总是找姑娘们搭讪聊天。

父亲总是在排队时,把那根长绳勾子扁担扣住,斜挂在肩膀上,默默地站在一旁等着。

有胆大的姑娘会主动找父亲搭讪,问他是哪队的,问他年龄。父亲听了还会不好意思,被一群姑娘们追问,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引得姑娘们哈哈大笑。

母亲说姑娘们越是这么笑,父亲就越不好意思。

有些心仪父亲的姑娘,给父亲的竹簸箕装土时,会故意少装一些,这小心思被其他男青年看到了,他们就故意起哄:“你还没跟他处对象就开始心疼他了?”

父亲实诚,不想被别人笑话,别人不给他装满,他就不过来挑。

中午休息吃饭时,母亲说她们会坐下来议论心仪的对象,父亲是被讨论最多的一个。

大家都不敢主动去找父亲搭讪,但看到他坐在树下休息时,三三两两地朝他那边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说她当时非常喜欢父亲,他个子高,挑一担泥土像没挑东西一样,轻松自如,走得比别人快,一天挑的次数也比别人多很多。

那时候挑一担土就有专人计数,这些“正”字用来评工分。

母亲偷偷打听了父亲的名字,在登记栏远远看到父亲名字旁边的“正”字比别人多很多。

有些胆大的姑娘,直接跑过去问父亲:“问你个事,你处对象没?”

父亲被这举动吓得远远躲开,他越是这样,那群姑娘就越喜欢逗他。每天在劳动中调侃父亲成了她们的一大乐趣。

其他年轻小伙故意说道:“你们怎么回事,这么多人在干活,怎么就盯着他一个人问,你也可以问问我们啊!”说完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不过这些小伙子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被几个泼辣的姑娘骂得毫无还手之力。

母亲说那时候虽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儿,也没什么好吃的,但大家每天起床后都积极去劳动,一起干活依旧很开心,脸上总是藏不住的笑容。

母亲还会跟我们唱她们当年一起干活时的歌,她说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唱歌互相鼓励。

母亲心思细腻,她趁别人逗父亲的时候,总是默默观察着父亲。她说父亲不容易生气,最多只是有点不好意思,说明父亲性格好。

她觉得父亲不仅干活是一把好手,性格也特别好。从那以后,她就默默下定决心非父亲不嫁。

她在修水库时记下了父亲的地址,当得知父亲住在隔壁镇,只有五六里路远时,她心里暗暗高兴。

水库修了三年,完工后大家各自回家。

母亲说那时候有些一起修过水库的人,分开后再也没见过。

母亲那时已经21岁,外婆忙着给她找婆家,但母亲却拒绝了。为此,外婆还骂了母亲一顿。

母亲知道父亲的地址后,直接去了父亲的村子,打听到奶奶家的具体地址后便回去了。

母亲说她躺在床上想了很久,觉得跟父亲共事三年,父亲从未正眼看她,估摸着是看不上她。

但她明白,只要搞定奶奶,就能顺利嫁给父亲。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身出发,步行到奶奶家。

奶奶初见母亲自己找上门有些意外,母亲嘴甜,一口一个“婶子”叫着,把奶奶哄得很高兴。

母亲手脚勤快,看到奶奶干活就抢着帮忙。起初奶奶还不好意思让她干活,但母亲不管,闷头就干起来,但她从不在奶奶家吃饭。

只要有空,母亲就往奶奶家跑,奶奶对她也越来越喜欢。

母亲说那年奶奶和爷爷忙着建一栋新的泥坯房子给大伯结婚用,母亲得知后,又赶过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帮着用闸刀把稻草切碎拌到泥里,又脱了鞋子赤脚在泥里踩。

来奶奶家帮忙的亲戚们看到母亲,都夸奶奶:“你这儿媳妇挑得好,不仅模样俊俏,干活也麻利!”

母亲说当时父亲还是有意无意地躲着她,刻意保持距离。

父亲越是这样,母亲就越喜欢黏着他,吃饭时,总是故意紧挨着他坐。奶奶见了,总是笑而不语。

由于母亲常去奶奶家帮忙,村里人都认识她了,邻居们经常看到她在奶奶家干活,所以他们故意调侃奶奶:“颜婶,你这是从哪里请来的这么漂亮的长工啊?”

大家总拿我母亲开玩笑,但她从不生气,总是笑眯眯地应对。

母亲说她就是想让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父亲的对象,她用行动宣示自己的主权。

母亲笑着回忆,当年奶奶给大伯建泥坯房,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一个多月,而她无怨无悔地帮了奶奶家一个多月。

每天母亲都偷偷溜出来,后来被姥姥发现,姥姥大骂她:“你这么怕嫁不出去吗?还自己贴上去?你一个姑娘家,名声都不要了,还去别人家帮忙?咱自己家没活干了?人家都没提亲,你倒自己跑去了!他家情况我们都不清楚!”

母亲反驳说:“妈,你要相信我的眼光,我挑的人不会差。他父母对我很满意。再说,就算他去要饭,我也愿意跟着他去刷碗。”

姥姥气得发抖,拿着鸡毛掸子追着我妈说要打断她的腿:“要是他不要你,我看你怎么收场!以后谁还敢要你!”

但母亲似乎特别有信心,一边把玩着自己的辫子,一边笑。

从那以后,姥姥看得更紧,不准母亲再偷偷去奶奶家。

母亲说她被看得很严,长时间没去奶奶家,但也迟迟不见奶奶找媒婆上门提亲。她猜了很多原因,就是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母亲才知道,原来父亲对她还有些看不上,所以不愿来提亲。

不过爷爷奶奶心里已经认定她这个儿媳妇了,他们出面了。

奶奶说:“姑娘自己都找上门来,任劳任怨帮咱干活,你还瞧不上她?这姑娘挺好的,哪里配不上你?她勤快能干,这样的好姑娘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你就该知足!除了她,我和你爸谁也不同意!”

父亲和奶奶怄了一段时间气,最后拗不过他们,只得来姥姥家提亲。

母亲看到父亲来提亲,高兴得不得了。她说自己顺理成章地嫁给了父亲。

母亲说,父亲虽然话少,但责任心特别强,婚前不看好她,婚后却对她百般体贴。

母亲没嫁过来前就和邻居们混熟了,婚后在婆家更是如鱼得水。

母亲很能干,家务做得井井有条,对爷爷奶奶特别好,所以即便和父亲有矛盾,爷爷奶奶都第一时间站在她这边。

母亲在外人面前很泼辣,邻居们都说,父亲这个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闷葫芦,竟然娶了我妈这么能说会道的老婆。

对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她也特别严格,在我们眼中,她很强势,因为父亲很少管我们,都是她在管。但她对父亲特别温柔。

母亲和父亲后来越来越甜蜜,父亲在她的影响下,话也多了。

如今父亲已离开我们五年了,但母亲一提起父亲,依旧满脸幸福。

或许这就是他们之间奇妙的缘分吧!母亲为了爱情,敢于争取,敢于迈出第一步,我很佩服她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