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和泪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历经了艰辛和坎坷。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我党历史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程,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

因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遭到了惨败,导致苏区的形势岌岌可危。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然而,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两个人的错误指挥,一个是博古,一个是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洛甫就是张闻天的化名,他的原名叫张应皋,1900年出生于江苏南汇。当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他就积极响应,成为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青年时期的洛甫,思想先进,非常推崇进步理念,并且他的经历和眼界也很丰富,他曾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洛甫回国时,博古就已经担任党的总负责人了。对洛甫甚是了解的博古,就推荐他担任宣传部部长。刚开始,两人在立场上是一致的。不过,在中央迁往苏区,博古和李德掌握中央军事指挥权后,洛甫就逐渐对他们产生了质疑。

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打响后,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了中央红军的重大损失,洛甫几次和博古发生激烈的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底的一天,在黄平的一处橘园中,洛甫和王稼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王稼祥说,也不知道这次转移的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洛甫说,没有目标。他说,这么打仗肯定是不行的,毛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都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的,还是请毛同志出来吧。

不久后,两人就联络了几位主要的红军将领和领导,还通知了主席。在大家的商议下,最终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开始后,洛甫第一个站出来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在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他的态度,实际上就给会议定了一个基调,随后王稼祥也投出了重要的一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洛甫的全权支持下,主席领导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长征。而洛甫在1938年主动让贤后,不再担任总负责人,而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长期担任宣传部部长职务。另外洛甫还负责解放周刊发行工作,为我党宣传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洛甫去了东北,历任合江省委书记,东北局组织部长,东北财经委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洛甫调入外交部工作,还曾出任苏联大使。1954年,洛甫回国后,担任了外交部副部长。1976年7月1日,洛甫病逝于无锡,享年7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甫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贡献了一生。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主张,对红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9年8月25日,在洛甫的追悼大会上,邓公亲自为他致悼词,赞颂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