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当日,南方医科大学通报称,已关注到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被通报的网络信息,正在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
南方医科大学在16日的通报中强调,“作为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
对此,有网友认为,“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应该给予表扬”。也有网友表示,考勤制度设置有必要,是为了更好管理,但考虑到这种突发情况,应给予一定的宽容。
面对抢救病人还是依规上课,众多网民纷纷支持抢救病人、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来国内媒体已经报道了多起医师在上班途中、实验期间遇到民众突发急病而伸出援手的消息,他们热心公益的做法和高尚医德也获得了一致称赞。
例如,据极目新闻去年12月报道,只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90后白血病患者,2023年12月11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病房,26岁的医学博士研究生张敏(化名)成功捐献了22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生命种子”将被工作人员送到患者所在医院,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张敏(化名)在接受动员剂注射,做捐献前的准备。 极目新闻 图
张敏是湖北襄阳人,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全部选择了医学专业,后被中山大学医学院录取,现在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2023级医学博士研究生。2015年10月,张敏在校园内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便和同学一起报名,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3年9月份上旬,他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问是否愿意捐献,张敏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对重症血液病患者来说,生命是一场配型概率与生存时间的赛跑。”作为一名医学生,张敏表示,自己在临床中也曾遇到过血液病患者,知道他们很不容易,因此,在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他当即答应捐献。
张敏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忙碌到很晚。此时,实验进度因为他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暂停。尽管实验很重要,但张敏还是选择了先去救人,“捐献完后,我会尽快回到实验室。帮助了别人,相信我的运气也不会差。医院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好,有困难的话他们也会帮我的。”张敏说。
得知张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后,实验室的同学也表示要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张敏期望,他的微小善举,能像一株蒲公英那样,站立在暖阳中,轻柔的风会将小小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据极目新闻今年1月报道,武汉地铁5号线积玉桥站内,一名男大学生突发疾病、意识丧失后倒地。危急之下,路过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骨Ⅲ科主治医师尚小斌挺身而出,跪地施救,为大学生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1月4日,尚小斌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作为一名医生,当时发自本能救人,没有想太多,能够将自己所学医学知识投入院外急救中,备感光荣和自豪。”
尚小斌救治大学生现场(视频截图)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供图
2023年12月31日13时30分左右,尚小斌赶去医院门诊,在积玉桥地铁站换乘时,听到站点“寻找医生”的紧急广播,他马上赶到事发现场,只见一小伙倒在列车门口,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肌肉紧绷。尚小斌初步检查后发现小伙意识丧失,但可摸到颈动脉、桡动脉的搏动,情况十分危急。他判断小伙不是心脏骤停,很可能是癫痫发作。
在等待120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尚小斌协助地铁工作人员将小伙转移到空旷处,并一直守在身边,时刻观察生命指标。约5分钟后,小伙抽搐缓解,身体也逐渐放松下来。结合现场情况,尚小斌初步判断,当天地铁站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参加跨年活动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这些都是突发癫痫的诱因。直到急救人员赶到,尚小斌协助地铁工作人员一起将小伙送上救护车,并进行了交接。
事后,尚小斌才发现,救治过程中因自己一直跪在地上,膝盖已经磨破了一块皮,火辣辣地疼。但是此刻他顾不上皮外伤,抓紧时间上班去了。
尚小斌博士毕业后就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Ⅲ科,其医术和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还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多次以“急救跑者”的身份奔跑在赛道,为武汉马拉松运动员保驾护航。
报道提到,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涌现50余位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英勇救人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学生、好职工”,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一些人还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湖北好人”“武汉市文明市民”等诸多荣誉称号。
浙江媒体潮新闻今年1月也报道:今年1月22日晚,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浙江省中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医师何强乘坐晚间的航班前往重庆,为的是跟重庆綦江区中医院达成帮扶协议。待飞机抵达时,时间已经接近凌晨1点。在去往行李转盘的路上,聚集着的人群引起了何强的注意。
“是不是有人出意外了?”多年从医的何强心中立刻警觉起来,连背包都来不及放下,他立刻朝着人群跑过去。原来是一名下了飞机的老人突然昏倒,倒地之后就一动不动。这一幕让身边的儿子慌了神,也让周围群众手足无措。
何强背着包救治老人。 潮新闻 图
但何强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蹲下确认老者的情况。他发现老者已经没有呼吸,而且颈动脉也已经没有脉搏。“应该是呼吸心跳骤停。”何强做出判断后,马上一边施救,一边安排周围人一起动起来。拨打120、联系机场工作人员、不要聚集,在何强的安排下,一度混乱的现场开始有序。而来不及放下背包的他,就这样背着包给倒地一动不动的老人做起心肺复苏术。
“做完交接抵达酒店已经凌晨2点多了,休息不了太久,何强教授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与何强一同前往重庆的浙江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智能目睹了他临危不乱,挽救生命的一幕。对于何强的挺身而出,陈智能丝毫不意外,“当初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何强教授就主动请缨,带队前往。他还先后被任命为两家方舱医院院长。”
山东媒体半岛新闻客户端今年4月报道,4月9日17点57分,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发生了紧张且正能量的一幕。急救中心副主任于波涛在医院规培教育培训后,准备回科室换衣服下班,走到大楼东门前,听到楼内一声喊叫然后一声巨响,他发现一名60岁左右男子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双目上视,出现猝死现象。他不顾一切在10秒内跑上前,为患者快速检查情况并进行心肺复苏,持续操作3分钟,最终患者清醒,从死亡线上被成功救回。
于波涛是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的副主任,平时抢救无数突发胸痛、猝死的患者。4月9日当天上午,于波涛拖着疲惫的身体完车了一例高难度的复杂手术,用时超过3小时,因此,下午对医院规培生的培训课稍微推迟了一些。“这几天也是很忙碌,咽炎也犯了,一直咳嗽,下午我就赶紧跑回来上课,生怕误了时间。”于波涛给学生上了一下午教育培训课,其中就包括遇到突发胸痛、猝死患者如何抢救的知识。17点57分,他和两个学生一边谈论上课的内容一边准备回科室换衣服下班。突然在二楼收款处,看到一位60岁的大爷脑袋垂直着地,毫无意识地发生晕倒,且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心脏骤停。根据多年的急救经验,于波涛很快就知道患者是发生了猝死,且随时有生命危险。
于波涛跪在男子右侧进行心肺复苏。 半岛新闻 图
顾不得其他,于波涛在简单查看了患者情况之后,立即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操作,胸外按压。他将患者平躺在地,跪在患者右侧,对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位置为乳头水平连线和胸骨的交界处。“123……123……”周边其他人就立即同步联系急诊科其他医生前来救援。经过专业3分钟的操作,男子终于意识开始恢复,随后,急诊科其他医生赶到,在其他两个学生的帮助下,这名男子被送往急诊科住院,进行进一步造影检查。
抢救后,于波涛得知,这名60岁男子的家属是一位肿瘤患者,正在青岛市中心医院住院化疗,当天陪同他的还有其他家属,家属去买饭的间隙,这名男子就发生了突发性猝死。“一般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我们要从基础心肺复苏,到高级生命支持,以及医护团队紧密协作,才能生命奇迹的出现。”于波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