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开始,菲律宾就持续遭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冲击,导致该国大半地区处于高温尤其是干旱的状态,特别是今年以来,菲律宾已经有30多座城市的气温有望达到40到50摄氏度。受此影响,菲律宾的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破坏,极端天气引起的粮食减产,导致本就依赖进口粮食来维持民众日常果腹的菲律宾,对进口粮食的需求猛然暴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旱灾

需要指出的是,菲律宾的饮食结构高度依赖大米,甚至可以说菲律宾民众三餐都是以米饭为主食,哪怕是国际连锁的快餐炸鸡,到了菲律宾也是和米饭一起捆绑销售,因此大米对于菲律宾人而言是刚需中的刚需。但当菲律宾因为气候问题陷入粮食短缺危机时,菲律宾的盟友们并没有化身成为“及时雨”,反而趁着菲律宾急需粮食的节骨眼上哄抬价格。有数据显示,美国在今年2月份的长粒米,对外报价为每吨760美元,但是到了3月份就涨到了每吨800美元,

为了应对这一紧急状况,菲律宾国会已在5月21号通过了《大米关税法》修正案,允许相关部门在主粮供应短缺,或者是主粮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地产粮食或者直接从外部进口。但问题在于,倘若菲律宾能够实现主粮自给自足,粮食危机也就不会出现,而从外国进口粮食,菲律宾又不具备任何议价权。更重要的是,由于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抱持的顽固态度,以及过去一段时间采取的种种激进手段,致使中菲关系出现了明显倒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与马科斯

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菲律宾几乎没有可能像2023年那样,从我国手中得到援助来度过危机。更为讽刺的是,当菲律宾农民因为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时,当菲律宾民众面对持续飙升的米价一筹莫展时,马科斯政府还在思考着如何“抗中”。甚至宁愿和美日商讨将外部资金用于购买更大吨位的海警船,也不肯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国内救灾救市。毫无疑问,马科斯作为美国霸权在东南亚地区的“代理人”,他完美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是作为菲律宾国家领导人,马科斯和他的父亲一样尸位素餐、毫无建树。

需要注意的是,6月15号就是我国海警新规正式实施的日子,菲律宾非法“坐滩”在我国仁爱礁上的军舰必须得到处置。结合菲律宾国内持续沸腾的民怨,不能排除马科斯政府会利用南海问题来转移内部矛盾的可能,通过炒作所谓的“主权问题”,来降低自己的负面风评,这是所谓“民主国家”的一贯伎俩,结合近段时间美国持续派舰队来南海对我国挑衅施压,2024下半年的西太平洋注定是风浪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菲海上摩擦

事实再次证明,美国对菲律宾的承诺,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并非真的把菲律宾当盟友看。动辄将菲律宾民众和国家利益挂在嘴边的马科斯,应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解决国内问题上,一味地配合域外势力刺激南海局势升级,转移国内矛盾,解决不了现有的问题。过度的煽动民粹情绪,马科斯政府迟早会遭到反噬。

对我们来说,马科斯为了打压异己,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不会就此停止在南海的挑衅,因此我们不必抱有过多希望。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我们需要做好最坏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