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珠澳大桥端午假期

出入境客流车流再创新高,

珠海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项目295个,

黄茅海跨海通道迎来新进展,

金湾三灶海上龙舟赛再“出圈”

热气腾腾的六月,

珠海步履不停,活力十足,

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再创佳绩。

本周,

央媒、省媒关注这些方面!

珠海多点开花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c

大力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各口岸通关、“经珠港飞”、港珠澳大桥游持续火热,产业建设如火如荼,交通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文旅再“出圈”……珠海多点开花,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让辽阔海洋变成“蓝色粮仓”——深耕“蓝色国土”新实践之一》一文中,介绍了位于珠海万山海域的中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

点击图片查看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6月8日下午,“逐梦深蓝,向海而‘新’——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主题沙龙”在珠海南方海洋实验室举行。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代表相聚一堂,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这一“滚烫热词”,共同为推动广东、珠海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壮大新动能,赋能新引擎。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社、《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报道,端午假期,港澳居民驾车“北上”跨境消费热情不断升温。港珠澳大桥边检站6月10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8日至10日(截至13时),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2.7万人次,车辆超过4.2万辆次,均创口岸开通以来端午假期历史新高。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点击视频查看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再创新高,再次“出圈”!本周,央媒、省媒纷纷聚焦珠海

央视《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南方日报》报道,据港珠澳大桥海关发布的数据,在已实施半年的“经珠港飞”模式下,已有超2万人次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顺利通关。

点击视频查看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再创新高,再次“出圈”!本周,央媒、省媒纷纷聚焦珠海

点击图片查看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自去年12月15日正式向广大公众开放以来,“港珠澳大桥游”持续火热。开通仅半年时间,已吸引游客14.9万人次,平均每日接待游客800多人次,高峰期日均1200人次。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报道▽

点击视频查看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再创新高,再次“出圈”!本周,央媒、省媒纷纷聚焦珠海

《南方日报》报道,珠海边检总站拱北边检站统计数据显示,6月8日至10日,经拱北口岸来往粤澳两地的出入境人员总量达101万余人次,日均客流超33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上涨近14%,创下近4年来口岸各大公共假期通关客流最高纪录。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6月12日,珠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年初提及的“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的推进情况。截至今年5月底,珠海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项目295个,招商入驻率超七成。据悉,5.0产业新空间入驻企业已累计贡献产值57.5亿元,预计到今年底产值将达到140亿元。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日报》报道▽

央视《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客户端、《南方日报》报道,6月14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迎来建设新进展: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开始进行桥梁最终合龙段的吊装及施工建设。

点击视频查看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再创新高,再次“出圈”!本周,央媒、省媒纷纷聚焦珠海

中新网报道,6月13日,珠海机场北快线北段工程首座隧道——司马山Y2号隧道顺利进洞施工,标志着全线建设进入快车道。珠海机场北快线是珠海市“八横十一纵”骨干路网中的重要一纵,远期向南延伸,串联斗门区、金湾区及珠海机场,对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点击图片查看中新网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作为珠海主城区、特区发源地,香洲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以建区40周年为新起点,香洲以青春的姿态,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奋力开创香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珠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作出更大贡献。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日报》报道▽

《科技日报》报道,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等未来产业发展。2023年,珠海高新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81.88亿元,同比上涨23.9%。

点击图片查看《科技日报》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斗门区白藤街道群兴社区网格员助力八岁孩童战胜心霾、重回校园的事例,是珠海市以网格聚力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建机制、强效能、促创新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珠海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域现代化的头号工程,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动员更广泛力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珠海东西、城乡、陆岛新一轮巨变的齿轮开始转动……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之年,珠海多措并举推动绿美珠海生态建设加力提速,点、线、面结合打造可见可达可享的绿美精品景观,建设“风景区中的城市”,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优势。遍布全城的绿色风景,正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也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珠海的最美底色。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在珠海北山村,传统与现代得以交互,市井和艺术握手言和。这里是珠海最接地气也是最国际化的地方,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进程中,北山正通过自己独特的美学磁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日报》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日报》、《广东新闻联播》报道,6月10日,2024年珠海·金湾“联港杯”三灶海上龙舟赛在金湾情侣路·白龙河对开海域上演。来自金湾区的8支精英龙舟队伍齐聚一堂,以“劈波斩浪、奋勇争先”的姿态,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海上盛宴。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点击视频查看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新闻联播》报道▽

再创新高,再次“出圈”!本周,央媒、省媒纷纷聚焦珠海

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南方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央视新闻微博,中国妇女报、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报道,6月11日,珠海一位女司机冒着大雨下车,向路口没带伞而被雨淋着的学生送伞,此画面经后车目击者拍下后在网络上刷屏,女司机暖心的善举引无数网友点赞。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琴澳一体化发展加速
“双城”融通再深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实施百天,政策效应逐渐释放;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入选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跨境转诊合作、影像结果互认,琴澳医疗融合迈出关键步伐……横琴发展呈现新气象,琴澳“双城”融合再深化。

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客户端、《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报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实施百天来,据拱北海关统计(截至6月9日0时),海关在“一线”横琴口岸监管进出境车辆超60万辆次;“二线”验放出区车辆超481万辆次,分线管理政策效应逐渐释放。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点击视频查看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再创新高,再次“出圈”!本周,央媒、省媒纷纷聚焦珠海

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6月11日,“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举行。据介绍,截至4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企总量达到6208户,同比增长12.3%,比合作区成立时增长33.88%;2023年澳资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0.5亿元,规模以上澳企总营业收入超208.85亿元,同比增长35.7%。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网、南方+客户端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确定22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是本批次广东唯一入选,也是广东第三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点击图片查看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实施了一系列便利澳门居民在琴澳两地享受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包括澳门居民跨境转诊机制、医学影像结果互认等,打破了澳门居民跨境转诊的数字壁垒,为琴澳医疗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点击图片查看南方+客户端报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6月12日,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12位青年学生代表,来到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在一场中医药文化研学中,与该院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养生茶饮品尝、养生香囊制作等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珠海、澳门两地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弘扬中医药优秀国粹。

点击图片查看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踏上新的征程,

吹响奋斗号角,

珠海持续迸发强劲动能,

不断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整理/珠海发布 黄青芳

制图/珠海发布 金阁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蓝辉龙

三审/王近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