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见青山,巧匠铸精品。

走进中铁建城通公司三亚河口通道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机交错分工明确,标准化建设环环相扣,绿色文明施工处处可见,“精细之花”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效果图

作为国内首例最大断面管幕结构加冷冻法施工工艺建设的三亚首个海底隧道项目,隧道总长3.118公里,含1条主线,3条匝道及8个隧道出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施工现场

全海底作业方式,无施工先例借鉴,如何在空白的施工领域打造建设“新高地”?中铁二十局建设团队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层成槽施工

面对周边环境复杂、地质软硬不均、结构形式多样、施工工法多变等特点,建设团队结合设计图纸和工程实际,从施工计划、材料管理、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编制了20多个专项施工方案,总结了一套水下隧道工程技术创新、成本管控、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组合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过程旁站监督

他们及时完善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建立BIM模型,以信息化手段指导施工,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聚焦施工重难点,加强精细化控制要点培训,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受控;充分发挥物资集采优势,盘活资金时间价值,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冰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

在项目跨越河口段,他们采用“组合顶管+管幕结构+冻结施工”技术,属世界首创。同时,设立了“刘冰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和科技攻关小组,加强技术研究和积累,参与的“富水地层隧道建造人工冻结全过程风险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课题,获湖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幕结构加冷冻法施工工艺

他们与海南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加强合作,将高校先进理论研究融入工程实践,在株洲与铁四院、铁建重工共同进行了组合顶管的顶进验证试验;在清华大学配合铁四院完成了管幕结构的受力验证试验……目前,项目获得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2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急救援演练

他们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编制全员安全责任清单,制定风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31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筑牢安全生产堤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班前安全教育

针对风险最高的作业地连墙钢筋笼吊装,他们编制了《地连墙钢筋笼吊装管理细则》《地连墙钢筋笼吊装安全手册》等,召开安全专题会议42次,教育培训30次,组织各类安全知识考核800余人次,让安全管理精细化贯穿施工全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净化水资源重复利用

他们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引进2台污泥压滤机,设置4处泥浆池和3处沉淀池,通过沉淀、集油、过滤、清除、化学净化等10多道工序,已处理污水1000多吨,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他们全力构建“融合聚力、先锋河口”党建品牌,探索“党建+施工生产、安全保障、科技创新、联创共建”等“党建+工作模式”理念,先后荣获2023年陕西省建设系统职工书屋便利型阅读站点,中铁二十局“先进基层党支部”、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者奋战一线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三亚市空间格局,为海南自贸港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蒋长江 谢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