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中华文明最初的源头在哪里?何为中国?如何界定并理解中华民族?

6月13日下午,人文华理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开展,历史学家许纪霖应邀作题为“家国天下:何为中国,何为中华民族”的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带领同学们深入思考和理解“家国天下”这个宏大命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下午,人文华理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开展,历史学家许纪霖应邀做主题演讲。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理工大学 供图

许纪霖深入探讨了“家国天下”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强调了中国文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并引发了关于“我是谁”和“我将往哪里去”的深层次思考。

他深入分析了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特别是中国神话的“拟人化”特点,以及通过神话和考古学的视角,考察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其中,中国文明的早期形式表现为“满天星斗”,后因大禹治水成功建立夏朝政权而转为“月明星稀”,中原文明从此一枝独秀,影响了整个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许纪霖还以4个重要的古中国文明遗址——良渚、二里头、三星堆和殷墟为例,阐述了中国文明的多元性和连续性,以及中国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情和认同。

何为中国:国家更替,“天下”一统

“古代中国并非一个以民族自我定义的国家,而是一个以文明定义的国家,从古至今,中华文明的主线未曾中断。”从三星堆文化热出发,许纪霖提出了关于如何整合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挑战,并引入了“天下”的概念。他谈到,古代中国以文明定义国家,与当今民族国家的界定不同,它具有“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特点。中华文明在发展中不断学习和影响周边,这种开放与动态的发展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带来了未来和永续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文华理大讲堂现场

什么是“中国”?许纪霖讲到,中国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历史概念。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文明共同体;从空间上来看,中国则是一个多文化、多个政权的复合体。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多种文化、多个政权并非割裂,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中国是由多元文化、多个政权和多种力量共同构成的复杂体系。

何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族

什么是中华民族?许纪霖谈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近代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出,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而是与近代国家一起打造的国族。许纪霖将其与族群、民族、国族三个不同的民族概念进行比较,强调国族拥有独立主权的特性。

他通过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理论,帮助师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意味着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从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就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也正是‘多元一体’的贯彻与落实,我们中国的疆域安定和民族和平才得以延续发展。”许纪霖说。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阎海峰主持该次活动。他强调,要邀请更多的人文大师、学者走进华理,给师生带来内容丰富的讲座,希望通过举办“人文华理大讲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人文精神、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据介绍,人文华理大讲堂邀请国内外人文社科领域的思想大师、艺术工作者、杰出学者、各界精英走进讲堂,分享人文历史、人生智慧、学术思想、社会洞察和生命体验,致力于让华理师生近距离聆听大师们的哲思睿语,增长见识、提升人文素养。首场人文华理大讲堂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400余名师生慕名而来,聆听“中国哲学的智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