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夏,毛主席正在中南海的办公室中处理公务,这时秘书突然走入房内,将两封书信轻轻地放到桌前,轻声地说道:

“主席,这两封信是从浙江省桐乡县发来的,写信的人叫做岳昌烈。”

毛主席对于群众的消息自然不会拒绝,随即便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兴致冲冲地将这份信件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信中的一句话:“我叫岳昌烈,是岳飞将军的二十七世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文件的毛主席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民族英雄之一,在南宋初年扛起了“抗金”的大旗,以武装力量阻止了女真铁骑,避免了华夏大地被拉向倒退浩劫。

但可惜的是,岳飞却被宋高宗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之中,留下了千古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雕像

经过时光的沉淀,如今的新中国再也不用担心外族侵略,但作为岳飞将军二十七世孙的岳昌烈却因为各种原因生活陷入了贫困,无奈之际只能写出书信,希望中央帮助。

毛主席看到书信后沉默了良久,随后才拿出了毛笔,在信封后面写道:“此人可酌情救济。”

能让毛主席亲自交代经济的人并不多,是什么让主席下此决定?政府又如何接济岳昌烈的?我们随着笔者的步伐,慢慢品读毛主席对民族英雄深深的热爱。

少年时期的毛主席便对岳飞情有独钟,主席曾在老家韶山读书之时,便在课后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明清小说,其中的《说岳全传》更是毛主席手中的挚爱珍品。

毛主席的启蒙老师邹春培就曾说过:

“毛主席小时候喜欢读明清小说,特别爱读清人钱彩写的《说岳全传》,这部小说中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对他影响很大。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倡导孩子们读这些书,还应该多读一些传统的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毛泽东

书中对岳飞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和爱国爱民的意识都描写得十分详细,这也成为了一枚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尤其是在危难之际,他便会用岳飞的事迹鼓舞自己。

1932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毛主席在江西宁都会议上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红军的指挥权也得到了丧失。

但毛主席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前往福建长汀“养病”,并在此读书看报,丰富自己的学识,可壮志未酬之感依然藏在了主席的心中。

有一天傍晚,天上的太阳逐渐落下,只将他闪烁的金光挥洒到卧龙北山的羊肠小道,此时的毛主席正在此处闲谈漫步,而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脱口而出,一时间便感到豁然开朗,仿佛与这位千年前的知音相谈了一番。

在此之后,毛主席便会经常向同志们引用岳飞的经历,以此勉励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战士们讲话的毛主席

1938年,此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我党将原本的红军大学改名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并将校址迁往了延安。

有一次,毛主席来到了抗大教书讲课,同学们见到毛主席后十分地兴奋,可还有一些人的脸上却出现了一丝丝的胆怯。

毛主席见此便和蔼地走上前去,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有一个学员站了出来,有些犹豫地说道:“主席,您能来给我们上课,大家都很开心,但我们都是一群没有学过知识的大老粗,可能将来也没有什么作为,但您可不一样啊,我们不想浪费您的时间。”

毛主席见到学员们如此灰心,便起身鼓励道:“李逵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

借古喻今,这便是毛主席的智慧,主席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坚定了学员的士气,学历并不是作战的唯一条件,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与此同时,毛主席还将岳飞的战法理论融入到了自己的思想当中。

同年5月,毛主席正式提出了《论持久战》,并在书中谈到:“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而这里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便是引用岳飞的思想,从而被毛主席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的革命斗争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所写的《论持久战》

1950年,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向斯大林同志介绍了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战争年代拥有着“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但当时的苏联翻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知道“归”字如何翻译,他不懂汉字的博大精深,不知道归是要回归到哪里。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他耐着性子解释道:“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并用岳飞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作为了例子。

斯大林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他点头赞叹道:“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雄才大略。”这句话既是夸赞岳飞,也是赞扬人民军队。

由此可见,毛主席与岳飞“深交”已久,而岳飞精神早已突破了上千年的时空,成为了毛主席人生路上的不灭明灯。

可就在此时,岳飞的后人岳昌烈给毛主席寄来了一封书信。

岳昌烈出生于1889年,是岳飞的第二十七世孙,岳飞之孙岳珂的后裔,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在清末考上了秀才,先后在绍兴、湖州、嘉兴等地教书育人,精通英语、日语,文采非常地好。

原本这种读书人尽管在乱世也能受人尊重,可这岳昌烈却十分的傲气,不善于相处的他在被学校解聘后将祖产都变卖了,一个人独居在大街唐铁匠北隔壁的弄堂屋中,而这间屋子也因为常年没有阳光,床上的被子也发出了霉变的味道,日子过得十分的困难。

尽管如此,岳昌烈却并不在乎,无论生活多么窘迫,他都会身穿一件破长褂,穿上一双破旧不堪的大皮鞋,跑到附近的茶馆之中读书看报。

最为可敬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穷秀才却始终没有放弃岳家的精神与气节,哪怕是战争年代,他也没有动摇本心,从未做过损伤国家的事情。

虽然不在于物质生活,但人总是要活下去的,1951年,年近60岁的岳昌烈第一次向中央写信,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这封信经过桐乡县政府的转达后上报给了毛主席,可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并没有及时看到岳昌烈的来信,便将此事交给当地政府进行处理。

到了1952年春天,岳昌烈还是没有等到回信,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不久之后,这两封信一同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

此信虽然是求助信,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文人气息:“傥不以词人垂老之寒瘦,奖之膏火,供其乏困,或亦为赤羽千膳,好整以暇之所许耶。”

毛主席看到后点了点头,正要往下看时突然发现,在文章的结尾处有一首诗:

“诗成愁绝绣袍难,那得金貂酩饮闲。玉褚徒渐家世寒,果许江红河润及。”

文中的“玉褚”是指岳飞的后人所写的《玉褚集》,“江红”便是指的是《满江红》一词,毛主席看到岳昌烈颇有文采后很是满意,特意批示道:“此人可酌情救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领袖毛主席

很快,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浙江省政府和桐乡县政府从社会救济款中拿出了一部分对他进行生活补助。

而岳昌烈在信中所写的膏火与膳食也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得以解决,与此同时,政府还了解到他有一定的知识,便积极联系各方,要为他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

不久之后,岳昌烈被特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负责撰写历史文件与回忆录,将岳飞将军的事件传播到每个中国人的耳中。

可毛主席在收到岳昌烈的来信后却久久无法释怀……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在视察完河南之后便准备回到北京,在路过汤阴站之时,他突然对身旁的工作人员说道:“在前面停一下,我要去看一个人!”

原来,这汤阴县便是岳飞的老家,面对这位崇敬的民族英雄,毛主席希望能亲自前去凭吊。

在汤阴县长王庭文的陪同下,主席很快就来到了岳庙,当他看到屹立在庙宇之中的《岳忠武王故里》碑时,主席的眼眶中闪烁出了泪花,他缓步走上前去,情不自禁地读道:

“宋岳飞,字鹏举……终以不附和议,为桧所害……”读到这时,毛主席眼中的泪水便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一点点地滴落在庙宇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像

片刻之后,王庭文县长走上前来汇报:“主席,经过我们调查,岳飞的后代没有一个当汉奸的!”

“好!好!好!”毛主席感慨之后说道:“岳飞是个大好人啊,他们家没有一个当汉奸的,他们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太好了!”

可主席的心里还是有一份遗憾,这是因为岳飞的老家虽然是汤阴,但他的墓地却远在杭州,难道毛主席无法完成这个愿望吗?

1953年12月27日,毛主席第一次来到了杭州。当时与毛主席一同前来的还有公安部长罗瑞卿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人。

此次来到杭州,毛主席的首要任务是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住在了西湖西岸的刘庄,而他工作的地方则是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这里原来是国民党将领汤伯恩的房子,在解放之后便成为了国家的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刘庄

当时毛主席的安全工作都是由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亲自落实的,也正是这般原因,王芳可以与毛主席同行西湖。

毛主席在下班之后便会四处走走,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便是天下闻名的西湖,而王芳则一路跟随,生怕出现了意外。

毛主席游西湖时正是黄昏时刻,夕阳散发着点点光斑在西湖之水交相辉映,看到如此美景的毛主席也感受到了心旷神怡,不由地深呼了一口气。

可接下来的一幕让王芳不知所措,主席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没过多久便离开了西湖,什么话都没有说过。

王芳虽然很是疑惑,但考虑到毛主席正在忙着起草宪法,便没有说出自己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

1954年清明节前夕,此时的宪法已经通过了审议,毛主席的心也终于松弛了下来,面露喜色的主席刚刚站起身子,却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便喊来了秘书,让他把王芳叫来。

王芳走到书房时,毛主席正从一个烟盒中拿出了一根香烟,眼见王芳到来便停顿了一下,询问道:“王芳同志,清明节快到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坐三)

王芳稍微思索了一下,赶忙说道:“是的,清明节快到了。”

主席点了点头,并将自己手中的香烟递到了嘴边,突然发问:“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你知道是谁说的话吗?”

王芳对于这句话自然是无比地熟悉,常年在浙江工作的他知道这句话是宋代著名将领岳飞的名言,便回答道:“主席,我这是岳飞说的,我在来办公室之前还经过了岳王庙了。”

毛主席站起身来,无比庄重地说道:“岳飞墓在西湖边矗立近千年,人人敬仰。”可就在这时,毛主席却话锋一转,严厉地说道:“你知道西湖旁边有多少墓地吗?”

这可就把王芳给问住了,在思索了一会后便老实地说道:“主席,这个我实在不清楚,但每次我路过西湖总是能见到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芳陪同毛主席视察工作

毛主席缓缓地将手中的烟熄灭了,随后望向了西湖的方向,很是痛心地说道:“西湖的旁边也太多坟墓了,这西湖的景色还能看见吗?”

经过毛主席提醒,王芳突然回想起了当初主席离开西湖时的场景,一定是在观看美景时看到了许多的坟墓。

还没有等王芳回应,毛主席便抢先说道:“我们是和鬼做邻居啊,这些达官显贵活着的时候游船划桨,死了还得占西湖的一块宝地,你觉得合适吗?”

说到这里,王芳的内心就变得沉重了起来。是啊,能在西湖岸边居住的都是那些富商财阀,哪里有普通人民的一块地啊,他们生前剥削人民过上了犬色声马的生活,死后还要阻止人民观看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芳

大彻大悟的王芳便请教主席如何去做,而毛主席却幽默地说道:

“除了一些有代表的坟墓,其他的都可以迁到郊区,让他们也过一下集体生活嘛!”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道:“西湖是人民的,这里应该成为劳动人民休息和消遣的地方,而不是这些人的长眠之所。”

王芳连忙点头表示同意,可刚要走几步路时便突然走了回来,询问毛主席:“主席,岳飞的墓也要移走吗?”

毛主席突然听到岳飞的名字后立即说道:“原地保留,不许迁走!”

随后主席解释道:“岳飞是民族英雄,是西湖历史的一部分,自然是不能分离的,他为了国家、民族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老百姓为什么纪念岳飞,正是崇仰他的精神。”

看到毛主席如此地崇敬岳飞,王芳的内心也有了动容,这时主席突然说道:“你会不会背岳飞的《满江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江红

对于《满江红》王芳自然是会背的,当王芳背道“靖康耻,犹未雪”之时,毛主席的脸色突然变得肃穆起来,他慷慨激昂地和王芳一起背了起来,一种浩然正气立即从两位老人的身上涌入,充满了整个办公室之中。

背完之后,两人的情绪始终无法平息,毛主席在房间之内走了一会,随后和王芳商议道:“我最近因为工作没有时间,所以有一件事要你帮我办一下。”

王芳听闻此言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便起身回答道:“主席,有什么事情和我说,我一定照办。”

毛主席看着王芳回应道:“马上也到清明节了,你帮我到岳昌烈王庙,给岳飞献几个花圈,费用要从我的稿费里拿,不过你要记住,花圈上不能有我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墓

于是当年的清明节,出现了一个没有署名的花圈,当大家都在猜测是何人所送之时,王芳却站在远处,向着这位民族英雄岳飞鞠了一躬,以此寄托哀思……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也是唯一次向历史人物献上花圈。

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正是这些一代代英雄人物奋斗而来,他们不顾生死,拼死为国,以精神为养料,以鲜血为水滴,抚育了一代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