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6月13日上午举行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研讨会现场,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复旦大学华山临床医学院揭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共同为两家临床医学院揭牌。中山医院院长、中山临床医学院院长樊嘉,华山医院院长、华山临床医学院院长毛颖分别作表态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临床医学院改革是复旦大学着眼健全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发挥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大医生和医师科学家,建设一流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持续走向纵深的重要内容。

复旦上医历史上曾有过中山、华山等临床医学院。此次改革既不是其他学校模式的翻版,也不是复旦过去模式的再版,而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的时代特点和复旦特色。

一是强化临床教学主体职能。救死扶伤的道术,要由懂医善教的临床教师精研“传道”,为学生“解惑”。两个新的临床医学院作为复旦大学的二级学院,以立德树人和医学教育教学为主责,同时承担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复旦大学将持续创新“学校-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教研医协同机制。

二是筑牢临床师资队伍根基。复旦大学的临床医学院要具备将医学教育新技术、新理念、新要求转换为教学实践的能力,体系性地改革教育模式、方法、教材和教学评估。本次改革尝试建立一支深刻理解医学人才培养内涵、掌握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以更大的热情潜心研究教育规律、磨炼教学艺术,把精湛的医术倾心传授给医学生。

三是构建临床医学“三全育人”新体系。为更好地助力医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临床医学“三全育人”新体系,临床医学院将配强辅导员和班主任两支队伍。辅导员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有机融入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由来自临床医学院和各个医院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担任,熟悉医学教育过程和职业规划,形成从入学到毕业、“思政+学业”全过程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四是健全临床教学组织机构。新的临床医学院将继续弘扬复旦上医成功实施多年的跨单位组建临床学系的传统。临床学系是由上海医学院直接管理的跨单位教学管理形式,在全部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集合优秀的专兼职师资共同开展教学,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临床医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均质化。两家临床医学院的学生都能同等享受到复旦各医院、各学科的优质资源,同时得到来自学校所有附属医院大牌专家的悉心授课,并在各家医院顶尖科室实习轮转。各临床医学院对标临床学系组建相应的教研室,将教学组织和质量保障落到实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复旦上医”)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训是“正谊明道”,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成立,是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2019年6月14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班子宣布会议举行。上海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委员会和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正式启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拥有专任教师753人、专职科研人员206人,其中高级职称63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全院在校生1228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208人(含港澳台生32人,留学生13人),硕士研究生3776人(含港澳台生33人,留学生38人),普通本科生4301人(含港澳台生83人,留学生228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直属院所平台14个: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科学部、脑科学转化研究院、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筹)、智能医学研究院(筹)。有附属医院18所(含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