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垃圾分类。肖珊摄

近年来,资阳乐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实现“群众好接受、财力可支撑、面上易推广、长期能持续”的良好效果,让践行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成为居民生活的“新日常”,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

乐至县制发《乐至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乐至县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乐至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成功打造“2+10”(2个街道示范点,10个乡镇示范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实现了高标准处理、高效率运转,有力推动全县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据了解,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环节”中,最难的是“投放”与“处理”。乐至县紧扣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的前、中、末三端口,实行生活垃圾全链条、全闭环管理,加大县城区及10个乡镇场镇分类集中投放点等前端投放设施,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26座、规范化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新建及升级改造乡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0座,科学规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7970余处和2000余条收运路线,配置垃圾收集桶1.5万余个,完成5处农村阳光堆肥试点。

同时,该县盘活村内闲置资源,通过与村(社区)签订协议付租金的形式,修建26个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让村里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有了‘家’,走家串户的生活垃圾保洁车在此汇聚,转运车在此交接,村间小路旁、门前屋后整洁如新,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感受到成效,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在倡导文明风尚方面,乐至县将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自主制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村民“三包”责任制度》《人居环境卫生评比制度》等细则,科学确定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招聘保洁员等具体事项,让村民从“旁观者”“指点者”的配角向“建设者”“享有者”的主角转变。

该县发挥“头雁”效应,组建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先进模范等结合的25支志愿者队伍共500余人,开展专业培训30余场,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分类微课堂、分类进万家、分类达人说等17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该县以文明积分为媒,依托100余个爱心银行积分超市将垃圾分类纳入积分标准,根据村民垃圾分类处理所得积分兑换洗洁精、洗衣粉等小礼品,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