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临紧急情况时,是选择救人还是遵守规章制度?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2024年5月10日,南方医科大学发生了一起令人深思的事件。一位儿科医生因紧急救治患儿而迟到上课,结果被校方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并予以处罚。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背景

2024年5月10日上午,南方医科大学2019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班的某一课程由儿科医生俞莉授课。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俞莉老师并未出现在讲台上。学生们由于等候良久,不见老师的身影,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原来,当天早上,俞莉老师分管的患儿病情突然恶化,双侧瞳孔反射迟钝、颈部置管处渗血,疑似脑出血,情况十分危急。作为一名负责的医生,俞莉老师立即对患儿进行了紧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俞莉老师意识到自己即将上课,但面对患儿的紧急状况,她选择留在病房,直到病情稳定。紧张的救治过程让俞莉老师错过了上课时间,最终她在8:29赶到教室,完成了后续课程的教学安排。

处理决定

根据校方的相关规定,“因上课不守时(迟到、早退、中途离场)造成授课时间延误在15分钟至30分钟的,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俞莉老师当日迟到29分钟,已符合“严重教学事故”的定义。但考虑到她迟到的原因是为了抢救病人,校方并未对其进行严厉处罚,而是视为教学差错,扣发了5月的奖金2000元,并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了她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的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度与人性的博弈

俞莉老师的行为无疑体现了医者仁心。在生命面前,时间尤为宝贵,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作为一名医生,她的首要职责是救死扶伤,这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道德使命。

从校方的角度来看,教学秩序同样不可忽视。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确保教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如果任由任何理由的迟到行为而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导致学校管理的松懈,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在于如何平衡救人行为与教学秩序之间的冲突。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严谨,但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不违背原则,又能体现人文关怀,是每一个教育机构都需思考的问题。

俞莉老师在紧急关头选择救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这种行为不仅值得赞扬,更应引发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和理解。试想,如果每一位医者都能像俞莉老师一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制度的完善与人性关怀如何平衡?

学校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人性化和灵活性。面对特殊情况,适当的宽容和理解不仅不会削弱制度的权威,反而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对未来医生最好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在评价和处理类似事件时,应更加全面和公正。既要肯定善行义举,又要理解制度的必要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看网友如何评论

“学生举报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能让好老师受到不公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人应该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这个作为医学生的考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算是言传身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俞莉老师因救人而迟到被罚一事,让我们看到了制度与人情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呼吁各界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更多地考虑人性化因素,给予善行以应有的肯定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不“寒”了每个挺身而出的勇士之心,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公正的社会。

对你此事件,你是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