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孝公想把王位传于商鞅

《战国策 秦一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秦孝公用商君法令治国八年后,大病不起,想把王位传给商君,商君辞谢不接受。

这事是个孤证,难以证明是否真实存在,秦孝公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把国君之位让给一个外人,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有这种先例。

但秦孝公有可能感激商鞅变法带来的巨大的成功,随口那么一说,试探商鞅的,商鞅当然不可能接受,只能拒绝,然后就被记载下来,这倒是有可能。

秦孝公与商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不管是不是真的,当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变成了一件尴尬的事,父亲居然对商鞅说过这样的话,会带给秦惠文王怎样的想法?

如果秦孝公真说了这话,秦惠文王杀商鞅也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秦孝公没说这话,秦惠文王也有足够的理由杀商鞅。

二、秦国变法只知有商鞅不知道有国君

《战国策 秦一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秦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回到自己的封地。有人对秦惠文王说:

“大臣声望过重,将危及国家,左右辅佐的人员过分亲近,将危及君王自身。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大王您的法令。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那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敌啊!希望大王对他采取措施。”

秦惠文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鞅逃去魏国也被拒绝,又返回秦国,秦惠文王对他施用了车裂的酷刑,而秦国人并不哀怜他。

商鞅在秦国变法多年,让变法深入人心,而秦孝公甘居幕后,一心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愿意成为商鞅背后那个默默无闻的君主。

但并不意味着秦惠文王也愿意,商鞅因为变法获取了巨大的威望和权力,已经是功高盖主了,秦国人只知道有商鞅而不知道有国君了。

这个对秦惠文王说话的大臣,很能抓住秦惠文王敏感的神经,这也正是秦惠文王所担心的,也是他杀商鞅的原因之一。

三、秦国贵族的反扑

《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王公贵族都怨恨他。

商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公贵族为什么会怨恨商鞅?

因为商鞅革了这些人的命,废除了世袭世䘵制,哪怕是贵族,也不能靠出身和父辈的功业庇护了,必须要建立军功才能晋升爵位。

这等于是把秦国贵族全部变成了庶民,要跟普通百姓一起上阵杀敌,以换取爵位。

商鞅把贵族的铁饭碗给打破了,贵族们都要重新开始赚取爵位。

除此之外,在商鞅变法之前,刑不上大夫,意思是大夫等贵族哪怕犯了法,也不需要受到处罚。

但从商鞅变法开始,这一做法变了,变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秦惠文王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因为触犯了新法,要受到处罚,因为他是太子,不能直接处罚,而是代以处罚太子的老师。

商鞅把太子一个老师公孙贾处于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刺字,把太子的另一个老师公子虔处于劓刑,也就是割掉鼻子。

公子虔处于劓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这些贵族能不恨商鞅吗?

后来诬陷商鞅谋反的,就是以公子虔为首的贵族,这些人在秦孝公活着的时候不敢对付商鞅,只能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秦惠文王继位才对商鞅下手。

这些人诬陷商鞅,秦惠文王在众怒之下,只得宣布逮捕商鞅,而且商鞅逃走了,去了魏国被拒绝,又回到封地发动邑兵攻打郑国。

这样商鞅真的谋反了,坐实了谋反的证据,谋反可要被诛三族的,于是秦国派兵攻打商鞅并杀死了他,然后还把他的尸体拿来实行车裂的酷刑。

四、新君杀人立威、夺权

《史记 商君列传》: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

秦国有一个赵良的人,去见商鞅,对商鞅说了一些话:

有人劝商鞅隐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赵良还说商鞅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但凡少一样,商鞅就不敢出门。

赵良建议商鞅辞官,交出封地,隐退,但商鞅不听从。

商鞅为什么不愿意?

有多少人愿意舍弃富贵和权力,以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力度,商鞅在秦国的地位仅次于秦孝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商鞅出门都有十多辆车跟随,还有大批卫士跟随,这个排场已经是秦国最有权势的人。

赵良都已经看出商鞅处于非常危险的境界,但商鞅并不这么认为。

从秦惠文王来说,他是新君继位,没有威望,地位和权力都不稳固,而商鞅作为朝廷的头号权臣,相权过大,压制了王权。

商鞅不愿意放弃手中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惠文王想出立威,巩固皇权和地位,就必须杀商鞅,古代历来以杀人立威,尤其是权力地位较高的人,地位越高权力越高,杀了这样的人越容易立威信。

现在正好有贵族诬陷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乐得顺水推舟,贵族们以为杀商鞅能废除变法,而秦惠文王只想杀商鞅夺回皇权,巩固地位,目的不一样。

这事对秦惠文王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商鞅被杀后,历史都认为是那些贵族诬陷的商鞅,而不是秦惠文王要杀商鞅。

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夺回皇权,巩固了地位,又维持了变法,一举多得,而那些诬陷商鞅的贵族反而傻了眼,这就是秦惠文王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