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范昊天

“昔日小穷湾,如今不一般。家家住别墅,处处像花园。山清水又秀,富足又安然,老幼都快乐,幸福比蜜甜。”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村民阮祥厚编的顺口溜,生动描绘了村里生活的美好图景。近几年来,曹家畈村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整治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多维推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曹家畈村地处红安县城西约2公里,下辖2个村民小组和一个物业小区,户籍人口140多户500余人,常住人口约1200人。以前,塘堰白色垃圾成堆,道路两旁的旱厕、猪牛圈舍臭气熏天,群众对村里的环境意见很大。2022年,村“两委”挨家挨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决心让家家户户都参与到美化环境建设中来,共同美化自己的家园。

以“最美庭院”评选为抓手,2022年3月开始,曹家畈村每季度评选一次“最美庭院”。村里成立由村妇女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挨家挨户进行现场打分,初选出8户最终以投票方式选出4户“最美庭院”。“最美庭院”家庭,每户可获得五美超市20个积分,可在超市兑换20元商品,并悬挂荣誉匾牌。

2023年5月,曹家畈村的“共享菜园”正式开园,30多位市民抢先和村里签下“认领”协议,开启属于自己的田园生活。“共享菜园”实行智能平台管理,以自种、半托管、全托管的方式,向市场租赁。目前,菜园主要种植黄瓜、茄子、辣椒等10余种蔬菜。

曹家畈村的“共享菜园”占地1800平米,原来是个养殖基地,因为经营失败变成了荒坡地,杂草丛生、瓦砾堆积,个别村民在中间零星种点蔬菜外,大部分成了垃圾场,既浪费土地资源,又破坏了村容。村“两委”多次召开场子会,召集村民代表会集思广益。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阮东城提出,作为城郊村,应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乡共建。最终,在村民代表的建议下,村“两委”形成决议:建设“共享菜园”,既能优化生态环境,又能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又能提高村民的收入。

开垦、整地、铺路,安装喷灌设施……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苦干三个多月,又脏又乱让人望而却步的荒废地,变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的一片菜园。

“北边是金沙湖湿地公园,西边是干渠,环村有翠岭,满目青山秀水,蔬菜郁郁葱葱,这样的乡村才是我们向往的乡村。”市民张先生表示,“共享菜园”的建设,极大改变了曹家畈村的生活环境,把一片“垃圾场”变成了一首田园诗。他认领菜园选择的是“半托管”模式,农场提供农资物料,他自己负责播种管理,自己收获。

曹家畈村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1位。村“两委”将旧的村委会办公场地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在功能上向老年人倾斜,设立活动室,老年人可以聊天、下棋、打牌;设立文化室,老年人可以看书、写字、画画;设立健身室,老年人可以利用各种室内健身器材活动筋骨;设立亲人视频见面室,便于老人和子女网上联系等。不仅如此,曹家畈村还建成幸福食堂,让村内75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2023年7月10日,曹家畈村“希望家园”暑期班正式开班,村里26名无法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认真听老师们讲授第一堂《暑假安全》课程。来自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希望家园”的孩子们提供安全托管、心理关爱、课业辅导、实践锻炼、兴趣拓展等公益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还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参加共享菜园劳动,到村里果园去认领果树,帮忙采摘。

为了全方位打造公共服务矩阵,今年春节过后,曹家畈村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基础上,建立起“五彩服务队”。即,以村两委为主要成员的“红管家服务队”,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采集,为村民代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把物品寄递到家等。以妇联为主要成员的巾帼服务队,组织县剧团送戏下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献上精彩节目,参加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这些服务队,身着不同色彩的志愿服,出现在村头巷尾,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李绍伦)